加班狗单身狗还有什么狗(加班狗的另一种说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这一辈人都习惯了以“狗”相称
单身狗、加班狗、IT狗
......
诸如此类的词汇不断涌现
???
“二狗,你变了”
“新的一年,依旧是条单身狗”
“明年就要变成大四狗了”
包含“狗”字的语句
也在对话中被人们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
虽然团委菌听说在国外
人家称你为“Good Dog!”
是在向你表达友好
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的对话中
“狗”这个字所包含的贬义色彩是很浓厚的
(给个表情包体会一下?)
⚡⚡⚡
然而,团委菌不禁想问
为什么要以“狗”自称?
又为什么要用“傻狗”来骂人?
狗到底做错了什么?
事实上,从古至今,狗都是人类最忠实的好朋友。而且,以“狗”相称并不是我们这代人发明的。古往今来,都有不少以狗喻人、贬人的用例,总之就是中国人在“狗”上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所以说,除了陪伴在“铲屎官”身边,“狗”更是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
???
中国人取名
旧时的农村,生男孩叫“狗蛋”,生女孩就叫“狗剩”。因为在旧农村有一句俗语:“贱命好养活”,农村人觉得名字越随便越好养活,就像养小狗一样简单。一方面,父母希望能借“狗”名让孩子平平安安;另一方面,穷苦百姓以“狗”为名也是自认身份低下的象征。
天津名小吃“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高贵友,乳名就叫“狗子”。最初他的包子铺叫做“德聚号”,由于生意兴隆,高老板顾不上说话,才有了“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的玩笑。
/ 天津名小吃「狗不理」包子 /
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方言中,“狗子”可以是对人的一种昵称。
对于年轻人来说,“狗”的称呼则带有更多的情感色彩。有的人称呼兄弟哥们儿时,喜欢用「姓+狗」或「狗+名」来称呼对方。开玩笑的同时也更显亲近,这种情况在情侣对话中也时常出现。
/ 综艺节目《拜托了衣橱》 /
???
骂架文化
除了作为称谓,“狗”还是中国人骂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狗由表及里,各个部位、部件,都可以用来骂人:从“爆你狗头”到“打断你狗腿”等;除了这些之外,狗还有很多很多的特点被用来骂人:“狗改不了吃屎”、“狗眼看人低”等、
借狗骂人就是去攻击他人有类狗的行为。阿谀奉承的“哈巴狗”,拍须溜马的“狗腿子”,还有电视剧里漫天抛撒的“狗血”。
2002年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狗”这个词条下所收录的17个词语,有15个都是贬义色彩非常强烈的,其中4个明确注明为“骂人的话”。
而在《汉语大词典》中,明确注有“詈词”(骂人的词)的就有“狗才、狗男女、狗屁、狗东西”等等,所收其他“狗”族语汇,虽未直接标“罡词”,但绝大多数都用来形容或比喻人的某种不良或丑恶品行。如:狗肉不上桌——“喻不争气”;狗行狼心——“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古今作品中,也有不少以狗贬人、骂人的用例。
唐韩愈《送穷文》:“蝇营狗苟,趋去复还。”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顽固分子,实际上是顽而不固,顽到后来就要变,变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所以沈锡伦先生说:“动物类詈语用得最多的是‘狗’,似乎唯有骂人以‘狗’才能一泄心中之愤。”
但是,在部分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里面,“狗”并不是用来骂人的。
在游牧民族中,习惯以牛为贬,狗为褒。蒙古族就将成吉思汗的四大将领:将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称为“四獒”。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第欧根尼按照狗的生活习性彻底把自己活成了一条狗。他开创的学派叫犬儒主义(cynicism),精髓就在于追求质朴的真实,拒绝奢华的伪善。
那为什么“狗”在中国骂界里如此得宠呢?
最根本的还是一个文化习惯的问题。中国汉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包括尊贵贱卑、重义轻利、惩恶扬善、尚统反分和象征比附等文化心理,是汉语“狗”族语汇总体上呈现强烈贬义色彩的根本原因。由于文化含义的褒贬色彩稳定性强,惯性大,短期内很难发生根本改变。
到了今天,很多人虽然嘴里用狗骂着人,但内心其实是深爱着狗这个动物的。
???
自我调侃
除了调侃别人,中国人也喜欢以“狗”自称。
古时,孔子曾自黑为“狗”。孔子游山玩水时在郑国与弟子们走散了。子贡四处向人打听,一郑国路人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到东门找到孔子后把郑国人的话如实相告,孔子笑了:“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郑人说孔子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像丧家犬,孔子却嗨到不行。(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 孔子 /
现如今,很多人喜欢在自己的身份后加“狗”,人们用狗来比喻自己疲惫的工作状态,“XX狗”成为丧文化名词中的扛把子。
?
深夜在马不停蹄地改稿
凌晨012345......还是在改稿的
文案狗、新媒体狗
?
凌晨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的
加班狗
?
七夕前后
依旧一个人吃饭睡觉逛街的
单身狗
?
明明是正正经经一个人
却偏偏要说“累成狗”
据说“累成狗”一说出自英格兰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大帝让两个儿子Athelbro和Edwin去追他的猎犬,谁追回的多,谁就可以在当晚坐在他的右边进餐。两个儿子奋力追狗,追来追去比狗还累,于是有了这个词——dog-tired,“筋疲力尽的”(累成狗)。
但是,这些自称“狗”的人,其实并不是说生活过得如“狗”,其幽默自嘲的背后有着数不尽的偷偷抹泪的辛酸。
广告狗、IT狗、设计狗、搬砖狗等,以“狗”的姿态加班加点、拼死拼活,实际是为了表现他们养家糊口的生活理想,积极却又不甘的工作状态。这种自黑背后,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个词来自于弗洛伊德),即人们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希望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
在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级中,自黑属于建设性防御中的幽默手段,即以幽默的言行来应对紧张与不安,以笑声来化解尴尬与失落。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女儿安娜·弗洛伊德 /
团委菌说
不管你是否喜欢以狗相称
也不管你是单身狗、加班狗
还是高三狗、大四狗
要相信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会遇见越来越多有趣的“狗子”
和你“共度狗生”
???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
一边追逐梦想
一边以“狗”自嘲
其实并不可耻
懂得自黑,就是放下了身段
开始欣赏自己的生活
无趣之处也自然会变得有趣
无意义之处也会变得有意义
你有没有试过以“狗”自称
你有用“狗”调侃过自己的朋友吗
关于你与身边“狗子”的互怼趣事
你们有没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呢?
团委菌在留言区等你们
编辑:校团委组织部
文章转自:广东学联
上一篇: 成秋林失信人(成秋林失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