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锦鸡是几级保护动物-金鸡奖最佳男主朱一龙
红腹锦鸡,它被中国古人神话为凤凰,龙凤呈祥,成为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图腾;它流布海外,更新了国际上对观赏鸟的认识,它被视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它的出现,改变了鸟类学泰斗郑作新的一生,也改写了中国现当代鸟类学研究的历史。
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
中国特有鸟类锦鸡,学名红腹锦鸡,民间呼为金鸡,它可能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鸟类:提到凤凰,大家耳熟能详;提到锦鸡,大家又觉得有些生疏,其实,世界上没有凤凰,古人臆造的神鸟凤凰,它的现实原型,就是锦鸡。古人把锦鸡的模样放大许多倍,进行神话加工,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凤凰就产生了。
周代的书籍《礼记•礼运》中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诗经•大雅•卷阿》中说:“凤皇于飞,翽翽其羽。”《大戴礼•易本命》中说:“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周代的重要典籍,有许多关于凤凰的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凤鸣岐山”,周人在岐山脚下成就帝业,周人把岐山和秦岭山野中最美丽的鸟类——锦鸡当成了凤凰来歌颂,后世的人们逐渐神话这种鸟类,于是锦鸡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放大了就是凤凰,还原了就是锦鸡,这个鸟类的历史记录和身影,从周代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汉东方朔《神异经•东方经》中说:“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金鸡报晓的成语,应该就从此出。《尔雅•释鸟》对凤的解释是:“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这样的鸟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人们的臆想。
锦鸡体态优雅,步履轻盈,雄鸡体长约一米,身披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羽毛,光彩夺目,炫彩缤纷,腹部羽毛是艳丽夺目的血红色,现代学者因此为它定名“红腹锦鸡”,它的背部除少量浓绿色羽毛之外,其余大部分羽毛都是金黄色,它的头上还有金黄色的丝状羽冠,一直披到颈部,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十分耀眼,所以民间百姓都称它为“金鸡”。锦鸡长达75厘米长的漂亮尾羽,在古代常用来制成异常名贵的雉尾扇,专供王公贵族使用。
古人赋予锦鸡许多神话色彩,认为锦鸡和天穹中的“天鸡星”相对应,传说国家有重大喜事进行大赦时,天鸡星必定出现在天空中。所以,在举行大赦仪式时,人们把锦鸡绑缚于七丈长的高竿顶端,再用黄巾装饰鸡头,颈项上垂下七尺绛幡,人们举起装饰好的锦鸡高竿,在选好的吉辰游行于街衢,然后召集罪犯,击鼓宣读大赦令。这种大赦仪式,似乎唐代还很盛行,唐代诗仙李白流放夜郎时,曾写诗云:“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锦鸡在唐代开始频繁进入诗人的眼界中,唐代诗人伊梦昌在《凤》中写道:“好是山家凤,歌成非楚鸡。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竹实不得饱,桐孙何足栖。岐阳今好去,律吕正凄凄。”
宋代朱辅在《溪蛮丛笑》云:“金鸡,羽族,似雉者;金项,火背,斑尾,扬翘,志意揭骄,笼之不能驯。”锦鸡难以驯化,但它依然是人们喜欢的观赏鸟类,宫廷内府中经常豢养。北宋徽宗赵佶有一幅传世名画——《锦鸡芙蓉图》,他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只锦鸡。画面中,一只锦鸡飞临于芙蓉花旁,转头回顾一对流连花间的彩蝶。徽宗题诗赞云:“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古人根据雄性锦鸡的形象,说它具有“五德”之誉:“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锦鸡的丝冠、角距、虎纹、凤尾,文武双全的轩昂气宇,赞它有五德实在是恰如其分。
明清时期,在代表官位的补服上,锦鸡形象也常常出现。《明史•舆服志》记载,官员穿袍,前胸后背各缀一个方形补子,文官绣飞禽,以示文明;武官绣走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官员的补服上,所用禽兽形象不同,以此辨别官阶的高低。明清时期,二品文官的补服上,都绣着锦鸡的形象。官服上用金丝装饰的五彩织锦,让锦鸡形象光彩夺目,二品文官的衣着,因为锦鸡形象而显得富丽堂皇。
被古人神话为凤凰的锦鸡,历来被人们视为高贵、典雅的象征,它是中国独有的留鸟,它在距离人们不远的山野中生息繁衍,人们用它的名字组成许多成语:锦上添花、前程似锦、锦绣山河……人们认为见到它,就能拥有幸福和吉祥。而由锦鸡神话后形成的凤凰,更是见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人名、地名、物名、商标名、器具、建筑、艺术品等等,甚至语言、文学、民俗、节庆,几乎无所不在。中国人把许多美好都赋予凤凰:美丽、吉祥、善良、宁静等等。龙凤呈祥的崇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浓厚情结。
锦鸡影响了中国鸟类学研究的历史
80多年前,中国现代鸟类学研究的泰斗郑作新先生,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求学,攻读动物发育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的标本馆里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红腹锦鸡标本,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民间传说中的凤凰——锦鸡,他为锦鸡的美丽所震惊,更让他感到尴尬甚至觉得耻辱的是,这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国际鸟类学界公认的对锦鸡的发现和命名,却是由瑞典人卡尔•林奈完成的。知耻而后勇,郑作新决定放弃动物发育学研究,回国专门研究鸟类学,改变中国生物学研究完全由外国人主宰的局面。
如今回首历史,我们应该感谢锦鸡,冥冥之中,是锦鸡影响了中国现当代鸟类学研究的历史,它指引着郑作新用一生的岁月,开创了中国鸟类学研究的事业。1930年,郑作新回国,任福建协和大学动物学教授兼系主任。他带着学生到野外观察、采集鸟类标本,举办鸟类展览,让学生对鸟类发生兴趣,在中国一片空白的鸟类学研究,从此开展起来,郑作新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1941年,他发表《三年来邵武野外鸟类观察报告》,这是国内第一篇不但列出野鸟的种类,而且提到它们居留期限及种群数量的报道,受到当时生物学界的重视。随后,他对中国鸟类进行全面的考察整理。1947年,中国科学社发表了他的著作《中国鸟类名录》,这是中国学者首部研究编撰的全国性鸟类名录。这部名录列出中国鸟类1087种、912亚种,合计1999种及亚种。这不但超过从前外国人(N.G.Gee等,1931)撰写的中国鸟类共有1031种和亚种的数目,而且还做了不少改错订正的工作。同年,郑作新发表《中国鸟类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这是中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滥觞。
1959年,郑作新提出了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将我国划分为7个一级区,16个二级区,并提出以秦岭为中国古北界与东洋界分界线的观点。这种区划在动物地理学上具有世界意义,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公认。1973年,郑作新出版了《秦岭鸟类志》,想必他一定在秦岭山中看到过改写自己命运的锦鸡,这个科学家没有过多表述自己的感情,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锦鸡在他心中的份量。1980年,郑作新倡导组建了中国鸟类学会,会徽就是一只美丽的锦鸡,多年来,锦鸡作为中国鸟类学术界的标志性象征,已经深入人心。
在50多年的鸟类学研究中,郑作新发现鸟类新亚种16个,今天,中国大地上飞翔的鸟类,它们的名称,人们一直沿用郑作新的命名。1987年,他撰写的《中国鸟类区系纲要》,成为当今中国最完整的鸟类学经典巨著,也是国际公认的杰出鸟类学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他为世界鸟类学提供了有关中国鸟类的完整资料。对一只锦鸡的喜爱,延伸到对整个中国鸟类的关注,郑作新为中国鸟类学缔造了一个传奇,也凸现出了锦鸡无穷的魅力。郑作新还呼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鸟类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号召开展全国性的“爱鸟周”活动;他还捐款建立了“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奖”基金会,帮助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鸟类科学研究。今天,郑作新先生培养的学生遍布国内,深刻影响着我国鸟类学的发展。
郑作新和锦鸡的情缘一直持续终生,晚年的他无意间看到了一份材料,说秦岭山中佛坪的红腹锦鸡,分布密度达每平方公里近4只,这个消息让90高龄的郑作新院土感到非常高兴,也让他感到惊讶,难道锦鸡在秦岭山中摆脱了易危的困境?他派自己的博士后研究生丁长青,到秦岭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合作开展红腹锦鸡的生态研究。在佛坪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发现,在三官庙和大古坪两个区域,就有5580只左右的锦鸡。在冬季,红腹锦鸡有4种集群方式:(1)雄鸡群,最大每群60-70只,其中有少数雌性;(2)混合群,雄、雌、亚成体,每群30只左右;(3)母子群,很少有公鸡,最大的群有30多只;(4)独鸡,雄、雌、亚成体都有。在秦岭,红腹锦鸡的食物种类,达到120多种,其中包括植物、昆虫等等。而在贵州一些保护区,研究资料显示,红腹锦鸡的食物只有70多种。
秦岭丰富的食物,非常适宜锦鸡的生存繁衍,这样的结果,应该是对郑作新先生最好的告慰了。郑作新离世后,他喜欢的锦鸡形象,依然活跃在世人面前。2001年,素有“小奥运”之称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各国运动员入场式的引导牌上,首次绘制了代表该国的禽鸟图案。中国没有确立国鸟,在开幕式前,中国鸟类学会等单位经过反复讨论,最终依然选择了红腹锦鸡。红腹锦鸡因此演绎了‘代国鸟’的传奇。当中国代表队步入会场,引导牌上那只鲜艳神气的红腹锦鸡,立即令所有观众眼前一亮,热烈的掌声顿时从体育场的四面八方响起。
对于这件事,中国鸟类协会副理事长许维枢曾经说:“中国的版图就像一只跃然纸上的大公鸡,而中国是世界上雉鸡类最丰富的国家,以雉鸡类中最漂亮的鸟儿红腹锦鸡作为‘代国鸟’,与中国的版图形象相对应,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今天,当人们热议评选中国的国鸟时,锦鸡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非法捕猎是对锦鸡最大的威胁
为了了解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及其季节变化的情况,丁长青于1996年1月—8月、1998年11月—1999年9月分别在陕西佛坪和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与随机跟踪的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域的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情况,通过对24只红腹锦鸡个体遥测和跟踪,他发现锦鸡是有选择地利用森林边缘和附近的开阔地。他在秦岭南麓的佛坪保护区、长青保护区和洋县花园乡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采用鸣叫计数法对红腹锦鸡的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在森林植被保存完整、长期受到严格保护的佛坪保护区三官庙地区,种群密度最高,达 3.79只/平方公里,且多年保持稳定;在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的长青保护区大坪地区,种群密度最低,为每平方公里2.49只;在洋县花园乡,虽然栖息地质量不够理想,且人为干扰严重,但是由于这里还生存着国宝朱鹮,保护措施到位,红腹锦鸡也因此受到严格保护,数量逐年增多。在贵州宽阔水林区,锦鸡的11个巢中,被人为破坏5个,锦鸡弃巢的有3个,被天敌破坏1个,只有2个巢顺利孵化出雏鸟。这说明,人类是红腹锦鸡最大的天敌。根据研究,他认为,红腹锦鸡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繁殖成功率,只要保护好栖息地,并控制捕捉强度,红腹锦鸡在秦岭地区的种群数量,肯定能够保持稳定并有所上升。
在自然保护区内,锦鸡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可是在保护区外,锦鸡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非法捕猎。在山林中,雄性锦鸡美丽的外表,像一束美丽跃动的红色火焰,分外引人瞩目。它因此成为偷猎者热衷并最易被发现的目标,他们将羽色艳丽的雄鸟皮张作为装饰品出售,而捕获的活鸟则供观赏展出使用。每年从全国各产地,锦鸡的捕杀数量相当惊人。人们喜欢猎杀食用锦鸡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锦鸡肉有温中补虚、益肝和血的功效,这是人们捕猎锦鸡并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一些地方开办的狩猎场和各地的动物园,对锦鸡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人工养殖和动物园间交换的种群数量非常有限,这些地方所需要的锦鸡,主要来源依然是靠野外捕获。没有猎获量的控制,没有禁猎期的管理,也没有采取野外补充食物、改善栖息地质量、增加种群数量等管理措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锦鸡的处境,多年来一直笼罩在人们偷猎的阴影下。
200 多年前,西方人把红腹锦鸡引入欧洲饲养,现在已成为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最常见的饲养雉类。1786年,红腹锦鸡首次到达北美,1883年大约有100只锦鸡放养在美国华盛顿的山野中,以后加利福尼亚、伊利诺斯、弗吉尼亚、俄勒冈、得克萨斯等州均先后引入。加拿大、南非等地也都引种过锦鸡。红腹锦鸡深受各国喜爱,足迹遍及欧美,人们说,中国的杜鹃花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园艺业,红腹锦鸡则更新了国际上对观赏鸟的认识,它被视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
锦鸡能够成功输入欧美,关键在于人们妥善解决了繁殖和猎杀的矛盾,今天的英国,还存在着自然野化的锦鸡种群。在锦鸡的故乡——中国,人们更应该解决好繁殖和猎杀的矛盾,让锦鸡永久繁衍下去。2004年,锦鸡被列入“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但野生锦鸡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严格保护。
秦岭可能是锦鸡的原产地,更是它生息繁衍的天堂。
今天,科学家们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对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进行DNA分析,他们发现,这两种锦鸡的分化时间至少为1700万年,它们应该是两个独立的种属,而且科学家还提出一个结论: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可能分别起源于秦岭以南地区和横断山脉。
从红腹锦鸡来说,在海拔450—1600米之间,在宝鸡、凤县、周至、太白、柞水、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的秦岭山区,人们在森林中随处都可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专家测算,在陕西境内的红腹锦鸡,数量应该在20万只以上。在许多书籍中,人们都说,锦鸡在全世界仅分布于中国青海、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和陕西等省区,特别是陕西省秦岭山脉西段的宝鸡市,更是因盛产“金鸡”而得名。在陕西的地图上,可以看到许多与锦鸡有关的地名,如“宝鸡”、“凤县”、“凤翔”等。而在历史典籍中,寻找锦鸡与秦岭周围土地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
“凤鸣岐山,兴周八百年,”这个周代的典故,让周原有了一个吉祥的“凤翔”地名。周穆公时其女弄玉吹箫引凤,凤凰栖于凤翔东湖岸边,所以今日的凤翔东湖又名饮凤池。后来箫史与弄玉双双驾凤向西南飞去,栖于凤州,今天,秦岭西部群山中便有了“凤县”之名。在凤县,人们把一只放大的锦鸡形象,雕刻在城中流过的嘉陵江边,它为这个县城赋予了许多灵异的色彩。在陕南的古戏楼上,人们用木刻展现锦鸡的形象,把心中的凤凰和现实中的锦鸡进行了完美的嫁接。
唐代诗人杜牧在《樊川集•朱坡》中写道:“迥野翘霜鹤,澂潭舞锦鸡。”这种场景,在秦岭山中,从古至今都是常见的风景。
每年3月,锦鸡会进入繁殖期,这也是在秦岭观赏锦鸡的最佳时期。锦鸡是一雄多雌制的家庭,通常1只雄鸟会拥有2—4只雌鸟为伴。雄鸟占据一块山地,发出“察、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鸟前来交配,而它的竞争者,会来向它发起挑战,两个雄性相遇,先是彼此炫耀羽毛的艳丽,一些自惭形秽的雄性锦鸡,很快就败下阵来,羞愧离去。而一些好斗的美丽雄性锦鸡,则不会善罢甘休,硬要斗个你死我活,美丽的锦鸡打斗场面,人们都说看到过,却很少有图片佐证,倒是锦鸡文雅的炫耀羽毛的场面,人们常常见到,大概秦岭山中的锦鸡,颇有些绅士的风度。
在三月的秦岭林间空地里,找到一个隐蔽伪装的地方,人们就可以欣赏到锦鸡的求偶场面。四处的森林还没有苏醒过来,颜色一片苍灰,只有锦鸡在释放生命的绚丽多彩。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它一边低鸣,一边绕雌鸟转圈,当来到雌鸟正前方时,它将身上华丽的羽毛迅速展开,彩色的披肩羽盖住了头部,仿佛一把打开的折扇,靠近雌鸟的翅膀稍稍压低,另一侧的翅膀翘起来,翅膀、背部、腰部五彩斑斓的羽毛全都展现在雌鸟面前,尾巴也随着倾斜过来,在灿烂的阳光下,七彩羽毛十分炫目,看得人眼花缭乱,雌性多被雄性逼人的美丽所折服,它会发出“咝咝”的叫声,表达自己的欣赏和赞叹。锦鸡的求爱仪式,包括特定路线的环绕舞蹈、展示美丽羽毛的炫耀行为、扭动身躯的求爱舞蹈等行为,雄性的表演,可以持续近2个小时。交配后的雌鸟,会独自来到森林中的隐蔽处,做窝产卵,它最多能产下12枚卵,一般是隔天产一枚卵,也就是说,雌雄锦鸡的恋爱期超过半个月的时间,而产卵结束后的孵化期,则要22天。锦鸡的雏鸟为早成鸟,一孵化便能自行觅食。整个育雏期,都由雌性独立承担。在这个时候,雌性锦鸡的护雏能力极强,若有入侵者危及雏鸟安全,雌鸟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争斗,直到赶走入侵者或者牺牲自己。离开母亲的庇护,雏鸟会四散逃开,利用身上的天然迷彩羽毛,藏于树根下或者草丛中,等待母亲的召唤,或者就在山林中冻饿而死。
经过冬季和初春的大集群之后,锦鸡化整为零,以家庭或者个体为单位,散布在秦岭各处的山林中,它们在山林中歌唱爱情,歌唱黎明。在山野中漫步的人们,忽然之间,发现一束火焰般的红色闪过林间,这就是锦鸡出现了,有时它会行色匆匆地跑过林间,有时它会从容不迫地踏在落叶上,歪着脑袋,好奇地打探来访者,像是主人前来迎接访客的模样。这个天之尤物,身着七彩斑斓的衣裳,让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由衷地发出“神鸟”之叹。
在春花尚未烂漫时,秦岭的春天,因为有大量的锦鸡而变得多姿多彩,锦鸡用自己的舞蹈,表达着山林的生命律动。秦岭,这个绵延800公里的山脉,是锦鸡的原生地,也是它们生息繁衍的天堂和乐园。
(撰文/陈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