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哈尼启动了伊朗海水淡化和转移项目第二阶段_鲁哈尼 内贾得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伊朗史》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政教分离,并开始一步步走向民主的,可是伊朗却背道而驰,选择了重回政教合一的时期。霍梅尼在经历了伊斯兰革命之后就开始铲除异己,在国内大肆用教条洗脑民众,并修改宪法给自己立了一个领袖的头衔。而后来这个头衔则传给了哈梅内伊,霍梅尼时期的总统还是由民选的,最高领袖无权干涉。
可是因为出了内贾德这样想要打破政教合一的总统,所以哈梅内伊后来修改了宪法,规定每个总统的任命最高领袖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在内贾德下台之后,哈梅内伊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哈桑·鲁哈尼得以上台,并且连任至今。那么,到底鲁哈尼有何特殊之处?为何能得到领袖的青睐?
鲁哈尼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在当总统之前还是伊朗的外交官以及首席核谈判代表,他精通多国语言,包括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他出生的家庭算是当地的富裕人家,他父亲是个商人,所以从小不愁吃穿,他从小就很崇拜霍梅尼,因此长大后进入到了神学院进修,毕业之后就开始踏足政界。
2013年在竞选总统的时候总共有6个人,都是教士出身的,除了鲁哈尼之外,其他的五个人都是十分强硬的保守派,他们都认为应该延续之前的高压政策,对于西方的制裁应该予以反击。而相比较之下,鲁哈尼的政策温和了许多,因为他认为目前伊朗的局势不妙,必须要开始发展,另外要缓和与西方的关系并且减少制裁。最终的投票他赢了,拿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选票,直接就进入到了最高领袖的认定环节。
众所周知,哈梅内伊在上台之后就实行了高压政策,对于西方又是深恶痛绝,当时有些人认为鲁哈尼肯定没戏。可是没想到的是哈梅内伊同意了,并且还公开表示支持他的这种治国方针,这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其实从这个结果上来看的话,可以看出哈梅内伊对于国内外的形式已经很了解了,他知道伊朗目前的前景很不妙。
一方面是伊朗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阶级矛盾,教士阶级的人数逐渐增多,大家都想分一杯羹,最后的结果就是老百姓遭殃。而老百姓在长期被压榨下已经积累很多的怨恨了,国内的游行次数与日俱增,而军队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随便一根导火线都可能爆炸。另外一方面是西方国家铁了心要治伊朗,各种制裁接踵而来,国内的经济一塌糊涂,随时可能崩溃。
哈梅内伊担心自己最终成了萨达姆的下场,所以内心其实早有想要解决内忧外患的想法,但是因为不肯承认自己所做的事是错的,所以迟迟拖着。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鲁哈尼,简直对他来说太及时了,鲁哈尼给他递了台阶,他顺理成章的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