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特效穴位,小病小痛就一扫光_人身上最好的穴位

2023-05-22 16:32:17 0

15个特效穴位,小病小痛就一扫光_人身上最好的穴位

特效穴位一按,小病小痛就一扫光

(1)百会穴:头晕眼花按百会。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是阳气上升的顶点,有“百阳之会”的特点,同时又是阴气下行的起点,也是阴阳交汇的地方,对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常按摩百会穴,对头晕眼花、烦躁失眠等各种精神类疾病和不适都有缓解作用。

每天晨起或空闲时,用手当梳从前到后梳30次左右,即可起到刺激大脑、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用中指或手掌按揉穴位,每次5~10分钟,如有头晕眼花、烦燥失眠这方面的不适,每日坚持按摩2~3次。

取穴定位:

头顶的中点,即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处。(图一)

(2)太阳穴:

太阳穴是人体头面部的重要穴位,是治疗头痛、眼疾等诸多疾病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还可以缓解疲劳、清神醒脑。女性对太阳穴进行指压,可消除眼周和面部的细纹;对于老年人经常按摩此穴位,还有预防白内障的作用。对于那些头晕、头痛或视力下降时,除按摩之外,还可用风油精、清凉油等直接涂抹在太阳穴上。

将双手示(食)指同时放在双侧太阳穴上慢慢来回按揉,头痛剧烈者可重按揉,时间为5~10分钟,每日1~2次。

取穴定位:从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1/3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的地方即是。(图二).

(3)人中穴(又名水沟穴):

急救速效掐人中穴,为临床常用急救要穴,用于各种急症,尤其对晕厥、休克为首选。人中穴位于口鼻之间,能沟通任督经气以协调阴阳,督脉入属于脑,故此穴可开窍启闭、宁心安神。人中穴是中医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一,如用在保健按摩时,注意刺激的力度不要过于强烈。

用于晕厥抢救时,用拇指指尖直接用力掐按,力度以不破皮为原则。每次30秒左右,稍微停几秒再予掐按,直至患者苏醒。

取穴定位:在面部、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图三).

(4)足三里穴:要想全身安,三里随时按。足三里穴是最常用的按摩保健穴位。足三里几乎可以调理人体每一处的不适,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10分钟,按摩力度以感觉到穴位发胀、发麻为宜,每日1次。足三里穴也可用按摩捶或者拳头捶打,每次持续5~10分钟。

取穴定位: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也可用示指与拇指夹着胫骨往膝方向推,拇指推到胫骨的拐弯处即是此穴。(图四).

(5)三阴交穴:女性调理,一按就灵。三阴交穴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脾经、足少阴肾经交汇之处,有健脾利湿、补血养筋、调血祛风的功能。

女性属阴,三阴交穴又是三阴经的交汇处,所以很多女性健康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揉三阴交穴来调理,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白带异常等。

用拇指或其他手指按揉三阳交穴,力量适中,当感觉发热时,继续按揉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每日按摩2~3次。

上午脾经当令时,按摩三阴交,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等排去。每日晚上5~7点,肾经当令时,按摩三阴交穴位,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而且通过补肾,对中年女性提升性欲有很好的效果。

取穴定位: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即是。(图五).

(6)合谷穴:止痛第一穴,效果如同止痛药。是止痛最常用的一个穴位,对于手臂痛、牙痛、头痛、面神经痛等上肢、头面的疼痛有非常好的缓解效果。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对于腹痛、痛经等也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同时还有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的作用。

拇指指端用力向下掐按穴位,力度以局部有发胀感且可以承受为度,每次按掐持续30秒,慢慢松开手指,停顿10秒左右,重复相同按摩手法5~10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取穴定位:手背第1、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图六).

(7)血海穴:调血补血,妇女第一要穴。

“血海”意即血之归原处。本穴具有调血、补血的作用。按摩此穴可以缓解脾气虚弱、脾不统血引起的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异常、经闭及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湿疹、皮肤瘙痒等。

用同侧拇指外展贴在穴位上,另外四指合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在皮肤上,做环形旋转按揉,每次5~10分钟,在按揉穴位的同时,缓缓吐气,力度以稍痛为宜,每按揉6秒钟放松,重复按压,反复10次,双腿交替按摩,每日2~3次。

取穴定位:在大腿内侧,髌骨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图七).

(8)承浆穴:脸上的事,它全管。承浆穴近于口,正好是承接口水之处,所以称为承浆。该穴有镇静镇痛作用。承浆穴为任脉经穴,任脉为阴脉之海。面部有疾,为病在阳,该穴为病在阳取之阴之意,故可治疗口及邻近部位的疾病。

用示指指端用力按压或掐按穴位,力度达到最大限度时稍停顿,慢慢放松,停顿3秒,再按压,持续时间3~5分钟。

经常按压此穴,不仅能治疗下颌疾病,对牙龈和口唇的健康与美容也有益处,还能调养任脉、滋补阴液、宁心安神、促进食欲。

取穴定位:在面部,仰靠或仰卧,在前正中线上、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即是。(图八).

(9)关元穴:固本培元、补益下焦。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女性痛经主要是由于气血不通,湿热中阻等所致。调理当以理气、活血、散淤为原则,以净化脏腑,令血白清,从而使人体气血恢复正常循环。而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又位于下焦,邻近胞宫,故可治疗妇科病。关元穴同时也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经常按揉可促进血液循环、补益肾气、缓解寒性痛经。可治痛经、月经不调、带下及遗精、阳萎、早泄、腹痛、腹泻、尿闭、尿频等症。

示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按揉穴位3分钟,每日2~3次。

取穴定位: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或从肚脐向下量取4横指,前正中线上即是。(图九).

(10)曲池穴:疏肝养肾、调理阴阳。中医认为高血压就是因长期情志抑郁、精神过度紧张,以及饮酒过度、嗜食肥甘而导致肝肾阴阳失衡造成的,所以中医治疗重在调理平衡。

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其经气最盛,故通调经络的作用当为之最。刺激曲池穴可调理气血、平肝潜阳,治疗高血压等多种疾症。

用拇指指尖垂直点按穴位1~3分钟,以产生酸痛感为宜,双臂交替进行,每日按摩1~2次。

取穴定位:屈肘,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还可以在屈肘关节时,在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即是。(图十).

(11)神门穴:心神出入之门户,失眠就找它调理。中医认为失眠涉及多个脏腑,如心、肝、脾、肾等,主要病变在心,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心藏神,心神安定,则能正常睡眠,心神不安,则不能入睡。

神门穴是心神出入之门户,又是手少阴心经的俞穴,其名意指心神出入的门户,所以按此穴可协调阴阳,滋肾清热,对心烦、失眠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对失眠、健忘、痴呆、心痛、心烦、腕臂痛、胸胁痛等均有较好的功效。

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力度以能忍受疼为宜,每日掐按1~2次。还可用小夹子夹住神门穴2秒,然后放开,反复7~8次,效果更佳。或将神门穴位放在桌边轻轻滚揉也有效。取穴定位:神门穴在髋横纹上,尺侧髋屈肌腱的桡侧。取穴定位:神门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图十一)

(12)少冲穴:主治心神病,心脏的“急救室”。少冲穴有温阳益气、活血理气。心悸属中医“惊悸”和“怔忡”的范畴,心悸的发生与平素体质阴虚、情志所伤与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阴、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

心经穴主治心及神志病,少冲穴为心经俞穴,具有泻心火、息肝风的作用,主治热病以及神志病,属于肝风或肝阳扰心者,如心悸、心痛、昏迷等。

用拇指指甲掐按穴位3~5分钟,双手交替进行,每日掐按1~2次,或出现心悸、心痛等症状即掐按。

取穴定位:位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2mm。还可手心向下,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即是。(图十二)

(13)风池穴:祛风发表,提高免疫力。风池,顾名思义是风邪聚汇之地,经常按揉风池穴可以驱散风邪,起到预防感冒和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

风池穴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而阳维脉维系诸阳经,主一身之表。所以风池穴按摩既治外风,又治内风引起的各种病症。

叠指或双手抱头,拇指用力向内旋转按揉穴位5~7分钟,每日按摩2~3次。

取穴定位:在颈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图十三)

(14)涌泉穴:激阳气上升、温暖全身,是足下滋润全身的两眼泉。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位于肢体末端的俞穴。肾为人体阴阳精血之根,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足底,生命之水从这里喷涌而出,所以按摩涌泉穴可激发阳气上升,温暖全身。

涌泉穴能主治头顶痛、眩晕、昏厥、小儿惊风、失眠、便秘、小便不利、咽喉肿痛、口干、声嘶、失音、足心热等疾病。

用拇指指腹从穴位处推按至足跟部,至局部透热,双足交替推按,每日1~2次。

取穴定位:

足底第2趾及第3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也可以在卷足时,足前部的凹陷处即为涌泉穴。指压时如果发现坚硬的筋骨,便是涌泉穴的位置。(图十四)

(15)神厥穴:每日手掌揉一揉,可以活到九十九。神厥穴具有温阳救逆、开窍的作用,可用于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的治疗。神厥穴于腹中部、下焦之枢、邻近肠胃,所以又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多用于腹痛、水肿、久泻、脱肛等的治疗。神厥穴属任脉,近于下焦,故可治疗小便失禁、产后尿闭等。

手掌搓热后贴在穴位上1分钟,然后将穴位两侧皮肤提起并叠于脐上,轻轻向下按压,力度以手下有跳动感为宜,轻压半分钟之后再放开,如此反复2~3分钟。也可于每晚睡前空腹,双手搓热后左下右上叠放于穴位上,顺时针摩腹(女性方向相反)360圈,每日按摩1次。

取穴定位:在腹中部,肚脐正中央即是。(图十五)

3.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穴位按摩虽然没有“针”,也没有“灸”,只用手掌和手指,没有风险,适用对象较为广泛,但有些情况下也需谨慎,以下情况不宜按摩。

(1)皮肤有破损患者,如湿疹、癣、疱疹、脓肿、溃疡性皮肤病,烧烫伤等。

(2)各种急性传染病患者不能按摩,以防疾病扩散传染和延误治疗。

(3)严重内、外科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肺病或外伤骨折、体内有钢板等患者不宜按摩。

关键字:  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