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2023-06-11 17:49:38 0

十枣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十枣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芫花、甘遂、大戟各等份。

【用法用量】上3味等份为末,或以胶囊贮之,以大枣10枚煎汤,调服药未1.5~3克,每日1次,清晨空腹服。

【方歌速记歌诀】

十枣逐水效堪佳,甘遂大戟与芫花;

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隐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

2.实水。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等。

【方论】本方所治诸证皆由水饮壅盛于里所致。水停胸胁,气机受阻,故胸胁作痛;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唾短气,引胸胁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饮为阴邪,随气流行,停于心下,气结于中,故心下痞硬;水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干呕;饮邪上扰清阳故头痛目眩,脉沉主里,弦主饮之痛,今饮邪结聚,胸胁疼痛,故脉沉弦;水饮之邪,停留于脘腹,气机阻滞,故水肿腹胀。以上诸证,皆是水饮壅盛,随气攻窜,上下充斥,内外泛溢所致。治疗时当峻剂攻逐。本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其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甚著,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由于三药皆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之甘,益气护胃,并能缓和诸药之峻烈及其毒性,使下不伤正。

【医论】本方首载于《伤寒论》。此方在《圣济总录·痰饮门》又名三圣散。《丹溪心法》将本方改为丸剂,名十枣丸,在服用时较为方便,是“治之以峻,行之以缓”之法。《伤寒来苏集》柯韵伯曰:“然下利呕逆,因为里证,而本于中风,不可不细审其表也。若其人絷染汗出,似乎表证,然发作有时,则病不在表矣。头痛是表证,然既不恶寒,又不发热,但心下痞硬而满,胁下牵引而痛,是心下水气泛滥,上攻于脑而头痛也,与伤寒不大便六七日而头痛之承气汤同。干呕汗出为在表,然而汗出有时,更不恶寒,干呕而短气,为里证也明矣。此可以见表之风邪已解,而里之水气不和也,以十枣汤主之。”

总之,本方为逐水峻剂,使用时慎重用量,中病即止。补养正气以善后。

【验案】

徐x,女。因咳嗽少痰,左侧胸痛,呼吸困难,发冷发热6天人院。查体:左胸前第三肋间隙以下语颤消失,叩浊音,呼吸音消失。X线透视:积液上缘达第二肋间,心脏稍向右移位。穿刺抽液50毫升,黄色半透明。证属中医悬饮,实证。治以逐祛饮邪之法,用十枣汤:大戟、芫花、甘遂各等份,研成极细粉末,肥大红枣10个,破后煎汁,在上午10点空腹吞服。药后1小时腹中雷鸣,2小时大便稀水5次。隔日1剂,服3剂后,体温正常,诸证减半,继服4剂,体征消失,X线透视:积水完全吸收,痊愈。

【研究】根据《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96,陈奇:经药理研究证实,十枣汤具有泻下、利尿作用:芫花、甘遂、大戟具有泻下作用,大戟、芫花有利尿作用。

关键字:  十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