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禁忌及注意事项_饮茶要注意什么?(2)(2)

2023-06-06 10:04:32 0

喝茶的禁忌及注意事项_饮茶要注意什么?(2)(2)


二、忌饮冷茶

茶的禁忌主要与其寒凉的特性有关。寒能损阳,因此,人们提出茶宜热饮。对茶汤滋味的要求是热饮的最直接的基础。陆羽认为,如果茶冷下来,“则精英随气而竭”,茶的精华也会随着热气跑光的。在中国茶艺中,热饮是最基本的方式,现代南方的乌龙茶更是有喝“烧茶”的说法。所谓烧茶,是将茶用近100C的沸水来冲泡,不仅如此,为了保持泡茶时的温度,还要在茶壶的外面用沸水冲淋,也就是上一章乌龙茶茶艺中的淋壶增温这一环节。绿茶冲泡与饮用的温度稍低些,但也是以热饮为宜的。

从药效的角度来理解茶性,从而提出热饮的要求,相比前者是一个提高。在茶艺开始流行之初,人们就认识到茶叶性寒,以热饮为宜。唐代名医陈藏器说茶“饮之宜热,冷则聚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认为茶“茶苦而寒……最能降火……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朱彝尊也说:“茶性寒,必须热饮,饮冷茶,未有不成疾者。”事实上也是如此,冷茶喝下去,会觉得脾胃寒凉。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饮茶方式往往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南方人在饮用乌龙茶时爱用小壶小杯,这是因为如用大壶泡,一时喝不掉,茶冷下来再喝,脾胃稍弱的人就会觉得腹中不适。有些人认为,学南方人用小壶小杯泡茶是一种迂腐的表现,认为用大茶杯来喝茶更符合普通人的身份,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一种饮茶方式的成因和其内在的合理性。不过,饮用时,茶汤也不宜温度过高,有研究表明,长期饮用烫茶与食道癌变有一定的关联性。一般认为,茶汤的温度以不超过60℃为宜。

茶叶传到美国以后,由于美国人爱饮冰水,热腾腾的茶是他们不太习惯的,于是就在茶汤里加冰,冰茶于是逐渐地流行起来。近些年来,中国还开始出现了冷泡茶,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就曾介绍过冷泡茶。但真正称得上颠覆传统热饮观念的当数泡沫红茶。据说泡沫红茶源于几个年轻人的游戏,他们在酒吧间里,在调酒壶装进红茶和冰块,一翻剧烈摇动,倒出来的红茶上便有了厚厚的一层泡沫。泡沫红茶出现之后,很快风靡台湾,然后又传人大陆,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在西方的酒吧、咖啡馆的冲击下,泡沫红茶为我国传统茶文化拉住了不少年轻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泡沫红茶的流行,只能说是因为它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在饮用时还是要注意一些问题的。泡沫红茶为追求刺激的扣口,用的冰块通常都比较多,甚至有的到了杯外结霜的地步,这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对于老人和小孩,对于处于经期、孕期的女性都是不合适的。对于一些习惯于热饮的人,过冷的泡沫红茶还有可能引起腹痛和腹泻。


三、忌以茶醒酒

自居易有一首诗《萧员外寄新蜀茶》写得很悠然:“蜀茶寄到但惊薪,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碗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酒能助诗兴,解忧愁,而茶能解酒,这大概也算是古代文人钟情于茶的一个原因了。人们最初发现茶的时候就发现了它的解酒的功效,汉代张楫《广雅》说茶的功效有二:“其饮醒酒,令人不眠。”但这一功效从古至今一直不被医家提倡。

朱彝尊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令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挛蹙之疾。”李廷飞认为:“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挛痹诸疾。”饮酒以后,人体自然的反应是通过肝脏来解毒。而茶的解酒原理是什么呢?前面说过,茶有利水的功效,可以加快人体的水代谢,饮茶以后小便多,这样,人体通过排尿将血液中的酒精带出体外以达到醒酒的目的。通过饮茶醒酒减轻了肝脏的负担,但如此一来却增加了肾脏的负担,长此以往,会造成肾脏的一些疾病。清代名医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说:“酒后忌茶,恐脾成酒积。”看来,酒后饮茶,不仅伤肾,也伤脾。

四、忌空腹饮茶

在茶的功效里说过,茶可以消食减肥,所以古人常于饭饱之后饮茶,但也是由于茶的这一功效,茶可以降血脂与血糖,如果空腹饮茶,会造成茶醉。茶醉的感觉是头晕、腿软,与饥饿有点相似,但腹中没有饥饿感。血糖低的人更易发生茶醉的情况,最好不饮茶或饮淡茶。为防茶醉,在饮茶时最好准备一些点心。

饮茶的时机选择相当重要。在饭店用餐时,客人入座后,服务员会很快地上来斟卜茶水,当用餐完毕后,服务员又会为客人斟上茶水,如果服务员的动作慢了些,或者是忘了,客人还会提出抗议,还有一些不喝酒的客人会提出以茶代酒。这些是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从饭店服务的角度来说这是规范服务,从客人的角度来看也没什么不妥,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不正确的。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用餐时间饮茶,会影响食物中的铁元素的吸收。这种影响还与人们的饮食结构有关。素食者食物中的铁元素的含量不高,饮茶的影响就要大些。肉食者就不一样,鱼、肉中的铁元素是以血铁红素的形式存在的,饮茶对这部分铁的影响不大。另外,饭前大量饮茶会冲淡唾液和胃液,这样一来就会使人饮食无味,影响消化,也影响吸收。


五、体弱者忌饮茶

古人说:“自茗饮盛后,人多患气,不复病黄,虽损益相半,而消阳助阴,益不偿损也。”认为长期饮茶会耗散阳气,使人身体转弱。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在体弱者及老人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对此,苏东坡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已。然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自不常有,间数一日啜,亦不为害也。”他提出的其实是一个以茶健齿的办法,对于嗜茶者而言,还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确定如何饮茶比较好。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年轻人往往身体健壮,火气盛。这样的人饮茶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他自己也会觉得神清气爽。唐代的卢仝在诗中说他饮茶一饮七碗,感觉轻汗发而肌骨清。当时的卢仝正值壮年,喝这么多茶自然会觉得很舒服。老年人往往血气弱而阳气虚,饮茶之后会觉得不是很舒服。宋代的蔡襄是一个茶艺专家,但到晚年就因身体虚弱而不能饮茶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他自己“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

年轻人也有身体虚弱的,老年人也有身体健壮的,是不是适合饮茶,适合饮什么样浓度的茶,还是要根据各人自己的体质情况来看。一般来说,胃气弱的人不宜饮茶,尤其不宜饮浓茶,如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都不宜饮茶。对于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常饮茶会促使心跳过快,对病情不利,但对于心动过缓的冠心病患者,适当地饮一点茶,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低血压的人群,饮茶也不宜过浓、过多。

女性在经期、孕期和哺乳期时也不宜饮茶。女性在经期因血液的流失会造成身体中铁的缺乏,茶里所含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结合,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导致缺铁性的贫血。有研究表明,每天饮茶量在4杯以下的女性,经前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了2倍,如果每天饮茶超过4杯,经前综合征的发生率会增加97倍。孕期饮浓茶除了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茶里的咖啡碱还会还会刺激孕妇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茶的利尿功能还会增加孕妇的肾脏的负担。茶有收敛的作用,哺乳期的女性饮茶会因此而影响乳汁的分泌,另外,茶中的咖啡碱还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发生肠痉挛,或者使婴儿无故地哭闹。

六、忌饮夜茶

唐代元稹在一首茶诗中说饮茶的时间:“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前半旬说的是饮夜茶,后半句说的是饮早茶,或者干脆就是饮茶饮了一个通宵达旦。早晨饮茶,好处多多。睡了一夜的觉,早晨起来,早饭过后,饮一杯茶,的确可以涤除昏昧,但饮夜茶就不妥了。元稹在诗中所咏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状态,一般来说,和尚和道士晚上要打坐,饮茶可用来提神,一些文人雅士也经常在晚上雅聚,茶往往是聚会的主题之一,这样的生活雅则雅矣,但不宜效仿。

现代的都市里,人们的夜生活较多,有相当一些人晚上与朋友在茶楼小聚,饮茶是难免的,但要考虑自己的具体工作情况和身体状况,尽量不要饮浓茶。“夜后邀陪明月”的人第二天早上基本上不容易“晨前命对朝霞”的,所以第二天需要早起的人,如学生、公务员等人最好不要饮夜茶。有些学生晚上学习到很晚,常用茶来提神,这样到第二天早起的时候,人容易变得昏昏沉沉的。茶有提神的功效,晚上饮茶会影响人的睡眠,一些对茶敏感的人,甚至下午喝了茶,晚上就睡不着觉了。老年人尤其不宜饮夜茶,因为老人的睡眠本来就少,饮了茶以后,晚上更是难以入睡,而且老人肾气虚弱,夜里尿多,茶的利尿作用会使老人夜里起得更加频繁,也影响睡眠。

早晨饮茶应在食后,若是起床就饮,在空腹的情况下,会引起茶醉,表现为头晕、乏力等状况。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吃早茶的习惯,基本上是茶与点心一同吃的,前面说过了,这不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方式,但作为民俗,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另外,对于早晨饮茶,医生也有不同的意见,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引苏东坡的话:“若清晨饮茶,东坡谓直入肾经,乃引贼之门也。”人一夜睡醒,才排空小便,还没有进食,如果在这种状态下饮茶肯定是不适合的,曹庭栋的意思大概如此。


七、其他禁忌

儿童饮茶应适度。很多人认为儿童不能饮茶,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一般来说,儿童适量地饮茶有利于身体健康。茶叶中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能消食解腻,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儿童经常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火旺,饮茶有清火的作用,可以缓解这种情况。另外,茶当中所含的多种营养素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是极为有利的。但是要注意,不要饮浓茶,饮茶的量也不要太多。适量饮茶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的情况,但过量饮茶、饮浓茶却是会引起肠胃功能的紊乱。

忌大量饮新茶。许多人以为茶越新越好,但中医认为,刚炒出的茶火气重,多饮易上火。从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来看,新茶,尤其是新的绿茶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及生物碱,对人的消化系统刺激较大,经常饮用容易生成肠胃不适。所以新茶应存放一段时间再饮用。

忌与药物同服。在中医看来,茶本身也是药物,在服药期间,如没有特别医嘱,不宜用茶水来送服药物。这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的常识。

不饮过度浸泡的茶。很多人上班时泡上一杯茶可以一直喝到下班,茶叶浸泡的时间长达56小时甚至更长。在我国民间有不饮隔夜茶的说法,就是指不饮长时间浸泡的茶。茶叶中所含的成分很多,在短时间浸泡时,浸出的大多是对人体无害的物质,而长时期浸泡后,茶的味道已经没有了,茶叶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镉却被浸泡了出来,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样的道理,吃茶渣的习惯也是不好的,唐宋时期许多关于饮茶的疾病应和当时的饮末茶的习惯有关。

不要过量的饮用砖茶。砖茶区大多是以肉、奶类为主食的,蔬菜的摄入量相对较少,茶既可以起到解腻的作用,还能补充一定的维生素,所以是当地人每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茶叶中的氟含量本来就高,砖茶的煮饮方式使得人体对氟的吸收也随之提高,所以在我国饮用砖茶的地区,氟中毒情况很多,尤其是近年来,藏民中因长期大量饮用含氟的砖茶造成氟中毒的情况屡见报道。氟中毒的人可见氟斑牙、氟骨病等症状,同时还可使肾脏等多种内脏功能受到影响。

忌食茶渣。茶叶当中除了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也有想当多的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元素,如铅等,即使像氟这样的有益的元素,过量摄入也会造成氟中毒。因此,前面说茶叶不宜过度浸泡,不宜过量饮用砖茶。有些人喜欢喝茶时将茶渣一起吃下去,这显然是不妥的。也有些茶馆或饭店将茶叶添加到菜肴与点心中,这固然可以改善食物的风味,但也只能是偶尔尝一下,不能作为日常饮食的惯例。

关键字:  喝茶的禁忌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