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窒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

2023-06-18 16:36:10 0

鼻窒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

  • 一、什么是鼻窒

  • 二、鼻窒的诊断方法与要点

  • 三、鼻窒的鉴别诊断

  • 四、鼻窒的中医辨证

  • 鼻窒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鼻窒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鼻窒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鼻窒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鼻窒 chronic rhinitis, etc.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鼻甲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慢性鼻炎等属于本范畴。

释义

●鼻窒的发病与反复感冒关系密切。另外与全身营养不良,烟酒过度,内分泌失常,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与鼻腔局部解剖因素,鼻腔周围的炎症,环境空气因素等有关。中医学认为,鼻窒是由于反复感受外邪,或素体肺脾不足,致肺卫失宣,邪毒滞留,日久肺脾气虚,痰浊阻滞,进而痰凝血瘀,壅塞鼻窍,以鼻甲肿大或伴有鼻中隔偏曲为主要表现。

鼻窒的诊断方法与要点

3.1.1病史

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病史。

3.1.2临床症状

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常为黏液性或黏脓性。讲话呈闭塞性鼻音,久病者可有嗅觉减退、头昏。

3.1.3局部检查

病情轻者可见鼻黏膜肿胀,以下鼻甲最明显,表面光滑、湿润,呈暗红或淡红色,探针触之柔软有弹性,对减充血剂收缩反应好;病情重者可见鼻黏膜暗红、鼻甲肿大,表面粗糙呈桑椹状,触之硬而缺少弹性,对减充血剂收缩反应不敏感。

释义

鼻窒根据鼻塞病史较长,局部检查见鼻腔黏膜充血,鼻甲肿大,即可诊断。另外可伴并发鼻窦炎,鼻息肉病,借助影像学检查如鼻窦 CT、鼻窦 MRI 等可帮助明确诊断并确定病变范围。鼻窦 CT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鼻甲肿大、鼻甲骨增生、鼻中隔偏曲及鼻窦口的引流与鼻窦的病变情况等,从而指导诊断及判断预后。

●鼻窒临床根据病程常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前者鼻塞常呈交替性或间歇性,鼻涕多为黏液性,检查发现鼻黏膜肿胀,下鼻甲肿大,表面光滑、湿润,呈暗红或淡红色,触之柔软有弹性,对减充血剂收缩反应好;后者鼻塞常呈持续性,鼻涕多黏脓性,或鼻涕少,黏稠,可见鼻黏膜暗红,鼻甲肿大,表面粗糙呈凹凸不平状,触之硬而缺少弹性,对减充血剂收缩反应不敏感。另外患者多伴有鼻中隔偏曲。

鼻窒的鉴别诊断

3.2.1鼻息肉

鼻息肉与鼻窒均有鼻塞、流涕等症状,但鼻息肉鼻腔内可见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的息肉样组织。

3.2.2鼻鼽

鼻鼽与鼻窒均有鼻塞、流涕等症状,但鼻鼽为阵发性鼻痒、喷嚏连作、流清涕、鼻塞,发作过后诸症消失。

释义

●鼻鼽即过敏性鼻炎,常与体质及过敏物接触有关,局部检查见鼻腔黏膜水肿,色苍白。

3.2.3

鼻渊

鼻渊与鼻窒均可出现鼻塞、流涕,但鼻渊浊涕量多,可伴有头痛或头昏,中鼻道或嗅裂可见脓涕,中鼻甲常肿胀,病程可长可短;鼻窒以下鼻甲肿胀为主,病程较长。鼻窦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释义

●鼻窒鉴别诊断时主要根据鼻腔局部检查表现,并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同时临床中要注意慢性鼻炎并发鼻息肉、鼻渊的患者也比较多。

鼻窒的中医辨证

4.1

肺经蕴热证

鼻塞时轻时重,或交替性鼻塞,鼻涕色黄量少,鼻气灼热;鼻黏膜充血肿胀,表面光滑、柔软有弹性;或有口干,咳嗽痰黄;舌红,苔薄黄,脉数。

4.2

肺脾气虚证

鼻塞时轻时重,或交替性鼻塞,涕白而黏,遇寒冷时症状加重;鼻黏膜淡红肿胀;可伴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咳嗽痰稀,易患感冒,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4.3气滞血瘀证

鼻塞较甚,持续不减,鼻涕不易擤出,嗅觉减退;鼻黏膜暗红肥厚,下鼻甲肿大,表面呈桑椹状,触之硬实,缺少弹性,对减充血剂收缩反应不敏感;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

释义

肺经蕴热证多见于鼻窒早期或症状较轻者,属于慢性单纯性鼻炎,以鼻塞交替性或间歇性,鼻涕色黄白,热象较重为诊断要点。

肺脾气虚证也多见于慢性单纯性鼻炎,以鼻塞时轻时重,受风寒或感冒易加重,同时合并全身热象不明显为辨证要点。

气滞血瘀证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慢性肥厚性鼻炎,以鼻塞持续性,鼻甲肥大为主要临床特点。

辨证分型对鼻窒的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说来,肺经蕴热、肺脾气虚型患者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较好;而气滞血瘀型患者病程较久,病变较重,也可考虑手术。另外,临床上鼻窒患者也可出现证型交互,或其他脏腑虚损,脏腑火热证,临床可具体灵活辨证用药。

鼻窒的治疗方法

5.1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以宣通鼻窍为原则。

释义

●慢性单纯性鼻炎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局部可应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以拟制炎症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发挥抗炎抗水肿作用等。也可配合应用抗组胺类药物,缓解炎症反应等。口服药物有抗生素、黏液促排剂等,控制炎症,恢复黏膜及腺体正常生理功能。

慢性肥厚性鼻炎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改善下鼻甲、鼻中隔等的堵塞情况。

●中医治疗本病以宣通鼻窍为原则。肺经蕴热、肺脾气虚证以行气除涕通窍为主;气滞血瘀证以活血散瘀通窍为主。

鼻窒治疗临床辨证是关键。应当辨证疾病的虚实兼杂等情况,很多时候,肺脾气虚兼杂湿热痰浊蕴积,气滞血瘀兼杂邪滞痰凝等。

临床辨证应灵活用药。

5.2分证论治

5.2.1肺经蕴热证

治法:清热肃肺。

主方:黄芩汤(《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黄芩、栀子、桑白皮、麦冬、赤芍、橘梗、薄荷、甘草、荆芥穗、连翘。

5.2.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脾。

主方:温肺止流丹(《辨证录》)加减。

常用药: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橘梗、鱼脑石。

5.2.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

主方: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老葱、麝香、大枣、辛夷。

5.3中成药

辛夷鼻炎丸:适用于肺经蕴热证。

释义

《指南》中提供的方剂为基本处方,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调整药味、剂型等,并参照相关法规和临床经验确定药物剂量。

治疗鼻窒的中成药种类也比较繁多,一方面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择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差异,中成药品种及剂型有所不同,临床具体应用时可依照各地区药品差异参照药品说明书选择与《指南》推荐的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另外可配合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类的中药制剂。如辛芩颗粒,可用于肺脾气虚证;苍耳子鼻炎胶囊,可用于气滞血瘀证。

5.4药物外治

5.4.1滴鼻

可用芳香通窍的中药滴鼻剂滴鼻。

5.4.2蒸汽吸入

可用带挥发成分的中药煎煮,蒸汽经鼻吸入。

5.4.3下鼻甲注射

下鼻甲肥大者,可选用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下鼻甲注射治疗。

5.5针灸疗法

5.5.1体针

主穴:迎香、鼻通、印堂、上星。配穴:百会、风池、太阳、合谷、足三里。每次取主穴1~2个,配穴2~3个,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5.5.2耳针、耳穴贴压

耳针取鼻、内鼻、肺、脾、内分泌、皮质下等穴;或行耳穴贴压。

5.5.3艾灸

取迎香、人中、印堂、百会、肺俞、脾俞、足三里等穴,温灸。适用于肺脾气虚证。

释义

中医外治法对于鼻窒有独特疗效,尤其是中药滴鼻剂、涂鼻膏等具有解毒除涕、散结通窍、祛邪润燥等作用,如辛夷滴鼻剂、苍耳子滴鼻剂、木芙蓉涂鼻膏等。而且临床自制鼻窍外用中药制剂也比较多,临床疗效也较好,但运用时应注意选择对鼻腔刺激较小的温和制剂,以免损伤鼻腔黏膜或腺体纤毛的生理功能。

关键字:  鼻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