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粥的作用功效与做法_小麦粥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粥方组成】小麦30克,大米100克,大枣5枚。
【煮制方法】将小麦、大米淘净,大枣去核备用。先取小麦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小麦熟后,去渣取汁,加大米、大枣煮粥,或将小麦捣碎后,同大米、大枣煮粥服食,每日1剂。
【作用与功效】养心神,健脾胃。
【适应证】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女子脏躁(指精神恍惚,多哈欠,喜悲伤欲哭等),脾虚泄泻。
【粥义解说】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产,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作为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医认为,小麦性味甘、凉,入脾、肺、心经,有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之功,适用于妇人脏躁,精神不安,悲伤欲哭,烦热消渴,脾虚泄泻等。《本草纲目》言其“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生食利大肠”。《名医别录》言其“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本草再新》言其“养心益肾,和血,健脾”。临床观察发现,用于养心安神,以淮小麦为佳,用于敛汗止汗,以浮小麦为宜。淮小麦是小麦的处方用名,性味甘、平,人心经,它的安神作用比浮小麦强,治疗心神不宁,精神恍惚,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应选用淮小麦煮粥,仲景名方“甘草小麦大枣汤”即淮小麦为伍,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是中医治疗脏躁证的效方。浮小麦性味甘、咸、凉,入心、肺经,为作用温和的止汗药,善止一切虚汗,《本草纲目》言其“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本经逢原》言其“能敛盗汗”。所以,补虚敛汗,以浮小麦为宜。大枣有补心血,安心神之功,加大枣同煮,可明显增强小麦养心敛汗,宁心安神之效。
【注意事项与禁忌】小麦有浮小麦、淮小麦之分,使用时应针对病情,分别选用。
上一篇: 手足徐动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下一篇: 炎痛喜康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