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峰的汉字之美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程应峰如何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读后感)
阅读之善
【文/ 程应峰 】
在长期的阅读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把自己认为很精辟或是很重要的文字记录下来。就算是当时记得,但我知道,时间一长,到后来,大多还是会忘得差不多。所以,我会用烂笔头把这些文字摘抄下来,或是有心将之存入电脑文档中备查。
多年前我就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有人说:“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有什么意义呢?不妨回望一下,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们的骨头和肉。——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是的,事实正是如此,你不会记得你吃过的饭,但它们会变成你的血肉。你不会记得你看过的报纸和书籍,但他们会变成你的灵魂。当你需要的时候就能调用出来,把别人的思想化为头脑的养分。
坚持读书的人,也许最终会跌入繁琐,同不读书的人一样陷入俗世烟火中,但一定会拥有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的感受。为什么?因为报刊书籍已然拓宽了他灵魂的广度和宽度,足以让他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一个人显现的气质,
意味着走过什么样的路,
读过什么样的书,爱过什么样的人。
犹太人家庭有个传统,小孩稍懂事时,都要回答母亲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房子突然起火,你会带什么东西逃走?”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便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无形、无色、无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应带走的宝贝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
智慧在哪里?多数情况下来自阅读。所有智者和有造就的人,都与阅读习习相关。高尔基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住房失火,他一而再抱起的是书籍,并因此险些丧了命;鲁迅每次看书,总要先洗手,他还专门备了一套修书工具;闻一多新婚那天,因为读书,竟忘记是自己的大喜日子,亲朋好友登门贺喜他还穿着旧袍坐在书房里。
于我而言,写作,既是为丰富有限的生命而写,也是为心灵的需求和作品的社会功效而写。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习惯于静静地阅读,静静地回味,静静地思索,静静地沉淀,静静地琢磨,静静地捕捉思维世界的灵性和阳光。
有人常常陷于好奇:一个作家,哪有那么多素材、灵感一直写下去?道理并不复杂,一是因为生活本身很丰富,只是需要多一分发现:二是得力于阅读。如果说生活是土壤,那么阅读就是营养。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一是获取知识,包括历史人文、科技地理、法律法规等;二是激发人的潜能,获取做人处事的智慧;三是修身养性;四是享受思维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之美。
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人生百态、社会万象,可以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品……我们所有的身体力行,都足以融入我们的生命,增加我们的阅历。但我们一生之中更多的获取,缘于报刊书籍。阅读,让我们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们外在可能弱小,但内心却很强大。我们也许终其一生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之声,但书本给了我所有智慧和情感。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可以助你寻找生活的路径,远离不想遇到的人,
亲近心息相通却无法相遇的人。
要记住: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读书可以。今天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少一个乞求者的眼神。
作者简介
程应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联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读者》《博爱》《格言》等刊签约作家
END
特别说明: 本公众号所配图片,未注明来源的,皆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