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大结局:盛明兰的晚年生活,儿子更传奇(知否大结局为什么要放魏行首)
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应该如何做选择,如何妥当、得体地面对世界,面对他人?这篇文章推荐给你。
文 | 李小墨
来源 | 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结局了,还有点舍不得。
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在于,它是一部成年人生活启示录,感悟最深的是以下4点:
挑结婚对象
要看一个人的品性最低处
《知否知否》的前半部分,很像中国古代版的《傲慢与偏见》:
一个中等人家,有好几个适龄待嫁女儿,她们和她们的家庭,需要挑选以及争取更好的结婚对象,以保证婚后生活的利益最大化。这个过程同时掺杂理智和情感。
那么应该如何挑选结婚对象呢?
在顾廷烨出手之前,盛明兰最可能的结婚对象是行医世家出身的经济适用男贺弘文。
贺弘文家境殷实、人口简单,品性又温厚纯良,唯一的缺点就是心软,无法爽利地拒绝对生活破坏性和干扰性极大的麻烦亲戚。所以明兰和祖母对这门亲事一度犹疑不决。
在和祖母讨论这门亲事的时候,明兰说了一个观点:
这就是盛明兰的挑选结婚对象的法门:看品性最低处。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一个人能不能结婚,适不适合结婚,值不值得托付终生,你不能只看他在人生最高处的样子,更要看他在人生最低处的样子。
你不能只看他平时是什么样子,心情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更要看他愤怒、气急败坏、情绪失控、行为失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你不能只看他对你好,对你殷勤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更要看他和你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你不能只看他诸事顺遂、春风得意时的样子,更要看他遭遇挫折,身处低谷、落魄时的样子。
人总是很容易被好处迷惑,却对那个最低处没有警惕心。比如,多少家暴男,好的时候恨不得把你捧在手心,转脸却拳脚相加?
明兰的择偶观对我们很有借鉴价值。
已入穷巷,当及时止损
《知否知否》有个重要的支线,讲的是盛明兰在宥阳老家的堂姐盛淑兰的婚姻状况。
盛淑兰嫁给了一个秀才,没想到遇人不淑,日日被婆婆和丈夫折磨。这对无耻的母子,还要逼淑兰迎娼妓入门当妾。
此前盛淑兰每次受了欺负和伤害,她父母的处置方式是:送孙家两个铺子,用钱财讨好孙家,以期他们善待自家女儿。
可是这种办法,只让孙家母子变本加厉。
明兰的观点是:“淑兰姐姐一步走错。既如穷巷就应该及时掉头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啊。”
“已入穷巷,当及时掉头”,在无关痛痒的旁观者看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简单选择,对于当局之人,却是大智慧。
为什么许多人明明困于痛苦不幸的婚姻,困于痛苦煎熬、没有前途的工作,却无法下决心脱身呢?
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傻瓜,而是因为满意度低的婚姻和工作,想要脱身离开需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可代替的选择,一个是离开的代价。
经济学上有个“鳄鱼法则”: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从痛苦不幸的婚姻和关系中脱身,从痛苦煎熬、没有前途的工作中脱身,当然是有代价的事,需要决断,需要勇气,需要牺牲,需要去面对不确定性。
是让人生继续在痛苦中慢慢被消磨殆尽,还是釜底抽薪,博另一番天地?这是《知否知否》告诉我们的大智慧。
生活是过给自己的
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盛家四姐妹华兰、墨兰、明兰、如兰,只有如兰是低嫁。
在设定中,她是嫡出的女儿,母亲又出生高门大户,她在婚恋市场的议价能力是高于她庶出的两个姐妹的。人人都争着高嫁,她却一意孤行地选择了低嫁。
如兰选定的夫君,是父亲原本选来配墨兰,却被墨兰母女嫌弃的寒门考生文炎敬,为此她不惜绝食拒绝出生显赫侯府,又因从龙护驾之功而身居高位、炙手可热的顾廷烨的求婚。
一边是寒门小户,一边是泼天富贵。所以如兰的选择让人非常意外。
我开始佩服如兰,从小到大,她以嫡女自居,处处和墨兰争高低,可是这一次却不和墨兰争高低了,甚至看起来特别没出息地捡了墨兰不要的夫婿。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所谓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即使三个兰回娘家,墨兰是高头大轿,明兰是御赐的豪华车轿,如兰乘坐的是最小最简陋的小轿子,她也怡然自得,因为她有最心爱的是敬哥哥。
如兰傻吗?她不仅不傻,还是那个最聪明,最通透,最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姑娘。不被主流的幸福标准、成功标准裹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不遗余力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实是果敢非常,智慧非常。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正确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也一样,狂飙突进,锐意进取是好人生,安居小城,朝九晚五就不是好人生吗?
结婚生子是好人生,不婚独居就不是好人生吗?
有钱有权有名成功是好人生,小富即安、大把时间花在爱好、花在陪伴家人上,就不是好人生吗?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这里的多元化不止是观点的多元化,商品的多元化,还包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不要轻易向别人兜售生活方式,也不要轻易被别人兜售。
相信读书无用的人
最后都过得很惨
《知否知否》的读书论一度上了热搜,明兰的祖母是读书有用论的忠实拥护者,她试探明兰:自古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毕竟不是女子分内的事。
明兰答道:“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祖母满意地点头说:“不愿女子读书,那是短见。”
为什么要读书呢?
读书除了可以让你在社会上找到一个更好的位置,更重要的作用是让你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远见、有洞见、有格局的人。
明兰在书塾读书,当大家为皇位承继应该立嫡长还是立贤能,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明兰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框架,提出了别具一格的纯臣论,她的见识在关键时刻还救了她老爹一命。
这就是读书让人有主见,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会人云亦云。
为什么读书有这样的作用呢?因为读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认知复杂度。只有认知复杂度低的人,遇事才容易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读书还让人有远见,读《战国策》的明兰知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劝顾廷烨为儿女打算,10岁时要想16岁的事。这句在《知否知否》中反复出现的话,出自《战国策》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
读书也让人有洞见,在原著中顾廷烨看破继母小秦氏对他好,是假惺惺,旨在捧杀他,就是读了《春秋》名篇《 郑伯克段于鄢》。小秦氏和郑庄公一样,表面上是对敌人好,有求必应,其实是为了把敌人纵得无法无天,最终自毙于失序的行为。
重点说格局,明兰的父亲盛紘从地方官升任京官,可是却因为升职升的是一个闲职有点不高兴。
明兰的祖母马上给儿子分析,这是好事,当前皇位继承人不定,朝廷局势不明朗,身居要职,首当其冲,就不得不站队,政治风险太高,身处闲职,无人问津,正好可以观望。
这就是格局,当别的老太太囿于方寸之地的内宅,和儿媳妇斗法,盛家的老太太在指点儿子的仕途。
人始终是在时代和社会中发展的,读书让人有格局的原因在于,它让你了解社会运行、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让你得以看得更深更远,不止看得见自己的小世界,还看得见大世界,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小世界更好地去顺应外部的大世界。
选择城市,选择专业,选择行业,选择岗位,想混得好,哪一样不需要这种见识呢?
读书无法给你想要的一切,但是不读书,大部分你想要的东西,会把你拒之门外。
看了《知否知否》,我越来越觉得要做一个出色的、得体的、进退有度的成年人,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多路要走。
*作者:李小墨,前海南特区报记者,作家,著有书籍《请停止无效社交》。微信公众号: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写篇干货读书笔记,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
◆◆
咪小咕荐读
◆◆
韩寒说:“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听着扎心,实际是想告诉我们,要听适合自己的道理,不断提升自己,因上精进,果上随缘,对人生的一些事情学会释然,以欢喜心过生活。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
作者:(日)松浦弥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