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极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_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

2023-06-06 10:39:34 0

中极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_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

【别名】玉泉、气原、气鱼、膀胱募

【出处】《针灸甲乙经》:中极,膀胱募也;一名"气原",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

【归经】任脉.

【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释名】中,正中;极,极点.穴处一身上下左右之中点,故名.穴近膀胱,内贮水液,故又称"玉泉".一名"气原",意指其与元气有关.

【类属】

1.膀胱募穴.

2.交会穴(任脉、足三阴之会)

【穴性】疏调膀胱、清热利湿、调经止带.

【主治】

1.泌尿系统病症遗尿,小便不利,尿潴留,水肿,尿路感染,肾炎.

2.妇科病症阴痛,阴痒,崩中带下,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过多,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不孕症,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

3.男科病症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射精,无精液症,不育症.

4.其他病症小腹痛,腹中痞块,奔豚.

【配伍】配膀胱俞治疗膀胱气化功能不足引起的小便异常;配关元、三阴交、阴陵泉、次髎治疗尿潴留、淋证;配阴交、石门治疗闭经、恶露不止配中封、脾俞、小肠俞、章门、气海、关元治疗白带、白浊、梦遗、滑精.

【刺灸法】直刺0.5~1.5寸不可过深,以免损伤小肠;膀胱充盈时亦可被刺中,故针刺前宜先排尿;可灸;但孕妇禁刺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脐下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中极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丈夫遗精,中极主之.

《千金翼方》:妊不成,数堕落,灸玉泉五十壮,三报之.

《外台秘要》:胀满气如水肿状,少腹坚如石,灸膀胱募百壮.

《医宗金鉴》:主治下元寒冷,虚损及妇人月事不调,赤白带下.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泌尿系统病症

(1)尿路感染:《陕西中医》1997年第4期报道针刺中极、膀胱俞等穴配合中药八正散加味治疗泌尿系感染96例.取穴:中极、膀胱俞、阴陵泉、行间、太溪,针刺平补平泻,每日2次;中药组成:金银花、连翘各20g,车前子(包煎)、萹蓄、滑石、蒲公英各15g,山栀子12g,大黄(后下)、瞿麦各10g,黄芩9g,木通、甘草梢各6g.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结果:治愈92例(95.8%),好转4例,全部有效.

(2)遗尿:《中国针灸》1995年第5期报道:针灸中极为主并穴位注射治疗遗尿1200例.取穴:中极、关元、肾俞、三阴交,前3穴温针灸法;三阴交穴位注射(用硫酸阿托品0.5ml加生理盐水1ml),每穴0.5ml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经治1~2个疗程,痊愈956例(79.7%,显效198例(16.5%),无效45例(3.8%),总有效率为96.2%.《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第4期报道:中极穴埋线治疗一成人夜尿症,当天夜间即能自醒小便.《陕西中医》2002年第11期报道:中.

极、百会为主艾条温和灸治疗遗尿98例.主穴:中极、百会;配穴:关元、三阴交、阴陵泉.中极、百会用艾条温和灸,关元三阴交、阴陵泉以针为主.结果:

全部有效,其中痊愈80例(81.6%).

(3)尿失禁:《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第期报道:中极穴位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24例.取中极及左右旁开寸处,药物选用2%利多卡因5ml、山莨菪碱10mg.注射各点均朝向耻骨联合方向针头与皮肤呈30角斜刺,提插至酸胀感,回抽无血时推药.每周1次.结果:全部显效,观察半年均无复发.其中,1次见效者10例,2次见效者8例,3次见效者6例.

(4)尿潴留:《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第4期报道:一产妇产后尿潴留,导尿及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无效.取中极配气海针后接脉冲电疗仪,3分钟后患者即能自行排尿,1次获愈.《中国医刊》199年第9期报道:指压中极穴治疗小儿尿潴留62例.结果:治疗1次即排尿48例,2次排尿8例,3次排尿6例,全部有效.

2.男科病症

(1)前列腺炎:《针灸临床杂志》1999年第5期报道针刺中极、秩边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10例.中极穴采用傍针刺法:先在中极穴直刺1针,再在近旁斜向中极穴加刺1针,进针约1.5~2寸,得气后予以小幅度提插捻转,使局部酸胀感扩散至会阴部,每隔10分钟运针1次(约1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结果:痊愈27例,显效50例,显效率70%.

(2)男子性功能障碍:《中国针灸》1988年第2期报道:针刺中极、关元、三阴交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100例(详见小肠募穴"关元").

(3)阳痿:《中国针灸》1996年第10期报道:以中极配三阴交治疗一阳痿患者,针刺补法.经过15次治疗,患者阴茎开始出现晨勃现象;又进行5次治疗,阴茎可正常勃起并能进行性生活.

3.妇科病症

(1)月经过多:《中国针灸》1995年第3期报道:一患者月经不止17天,用止血药治疗无效.B超发现左侧卵巢囊肿.经针刺中极、三阴交、隐白,平补平泻,留针40分钟,当晚阴道有瘀血块排出,第2日血止病愈.

(2)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国针灸》199年第1期报道:深刺中极穴加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34例.中极穴视病人胖瘦垂直进针2~3.5寸,轻轻捻转(不提插,以免刺伤小肠)至有酸胀感,留针20分钟,并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潮红为度.配刺双侧三阴交穴,平补平泻.每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经治1~6个疗程,痊愈104例(77.6%),无效30例(22.4%).

(3)痛经:《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报道:针刺中极穴治疗痛经30例.中极穴垂直进针1.5寸,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放射至小腹部,留针1小时,其间行针3次.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从痛经发作当天开始,治疗连续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愈16例(53),好转13例(44%),无效1例(3%),有效率97%.

(4)阴痒:《中医函授通讯》2000年第3期报道:一患者前阴痒痛,苦不堪言.

取中极、膀胱俞、三阴交穴,中极穴斜刺,进针3寸余,行雀啄法,使针感到达尿道口,呈麻胀及下坠感.针治10次后症状基本消失.

(5)盆腔炎:《陕西中医》2003年第5期报道:针灸中极等穴治疗慢性盆腔炎55例.取中极、归来、子宫、三阴交、筑宾等穴针刺配合TDP照射.结果:治愈40例,显效11例,有效率92.7%

【现代研究】

1.泌尿系统方面《云南中医杂志》1984年第3期报道:针刺中极穴并行捻转手法后逼尿肌收缩,膀胱内压上升,不捻针时则逼尿肌舒张,膀胱内压下降.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0期报道:以中极穴为主治疗尿道综合征.毫针向上45°斜刺,以针感局部产生或沿经脉向上传导为度,针刺后连接电针治疗仪,疏密波(疏波4Hz,密波80Hz),刺激20分钟.观察到针刺该穴能调节腹腔脏器的功能,缓解高张的尿道压力,促进排尿.

2.妇科方面《上海针灸杂志》1990年第3期报道:针刺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治疗34例排卵障碍者.结果:显效12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2.35%;34例治疗前基础体温曲线不典型双相2例,完全单相32例,治疗后典型双相7例,不典型双相7例,完全单相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于月经周期中期B超示无卵泡发育,治疗后于同期复查B超20例,其中15例系有卵泡发育,15例中8例示卵泡成熟及急迫排卵,另7例患者虽有卵泡发育,但卵泡发育较迟,较小,其余5例无卵泡发育;对血液内分泌指标FSH、LH、E2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对垂体催乳素(PRL)的作用似乎不明显.

《中国针灸》1997年第8期报道:以中极、大赫子宫等为主穴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为主的月经不调患者.观察到针灸结束后针灸治疗组与西药组治愈率、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6个月、9个月随访西药组症状复发,泌乳素反跳明显高于针灸组.

3.男性病方面《针灸临床杂志》1999年第5期报道认为:中极、秩边穴深刺法能引起局部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网络增多,从而改善了前列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中国针灸》2003年第4期报道:针刺中极、归来、太冲、三阴交等穴治疗前列腺病160例.每日1次,24次为1个疗程.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ps)和生活质量评定指数(L),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I-PSS和L.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I-PSS积分为23.4±5.8分,积分为4.4±0.5分,治疗后I-PS积分为10.2±5.1分,L积分为1.3±1.2分治疗前后I-PS和L积分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针刺治疗可缓解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字:  中极  中极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