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_治疗的疾病有哪些

2023-06-16 19:21:38 0

竹叶石膏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_治疗的疾病有哪些

【组成用量】

生石膏(先煎)、麦门冬各30g,半夏12g,粳米、竹叶各10g,人参6g,甘草5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本方由白虎汤与麦门冬汤两方化裁而成。以生石膏、竹叶辛凉甘寒,清阳明余热;人参、麦冬益气生津,气液得复,余热得清,半夏降逆止呕。全方主要功效,在于清热降逆,益气生津。主要用于治疗热病之后,邪热未清,气液已伤之病证。

本方具有退热,强心,增强免疫功能,健胃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身热烦渴,疲乏无力,或见泛恶,舌红干,脉虚数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咯血、慢性胃炎、溃疡病、糖尿病、血管神经性头痛、流行性出血热、化疗副作用、小儿消渴、小儿肺炎、中暑、热性病后期、低热不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虚烦内热症、顽固性呕吐、呃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恶阻、妊娠咳嗽、复发性口腔溃疡,产后发热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心胸烦闷,呕逆,虚羸少气,舌质红,少苔,脉数而虚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感染性心内膜炎(正虚邪恋型)

以本方去半夏,加生地15g,黄芩10g,连翘9g为主治方。

若胸闷、胸痛者,加郁金、赤芍各10g。皮下出现瘀斑,尿血者,加白茅根30g,侧柏叶10g。

2.伤寒及副伤寒(邪衰正虚型)治宜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以本方加黄精20g,沙参、五味子各15g为主治方。

若有阴虚盗汗,心悸怔忡,虚烦不得眠者,加夜交藤30g,地骨皮15g、余热虽已清,而饮食不香,大便溏薄者,为脾不健运,宜去石膏、竹茹,加淮山药30g,茯苓、白术各15g。

3.产褥感染(热盛津伤型)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

以本方去法半夏,加益母草30g,赤芍、丹皮各15g为主治方。

4.化脓性中耳乳突炎颅内并发症(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清泄余热。

以本方合沙参麦冬汤加减:白扁豆30g,天花粉、玉竹、沙参、麦冬、生石膏(先煎)各15g,淡竹叶、人参各12g,炙甘草10g为主治方。

5.奋森咽峡炎(余毒伤阴型)治宜养阴生津,兼清余热。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咽痛者,加玄参15g,桔梗10g,若午后低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各15g。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肝郁化热,热灼伤阴,腑气不通型)治宜清热除烦,疏肝通腑。

以本方去人参、法半夏,加浮小麦、莲子心各10g,生大黄(后下)、枳壳各8g,柴胡、郁金各6g为主治方。

7.顽固性呕吐(胃津不足,气火上逆型)治宜清热生津,降逆和胃。

以本方加竹茹15g为主治方。

8.呃逆(津伤气损,胃失濡润型)治宜清热养阴,益气降逆。

以本方加鲜石斛20g,玉竹15g,柿蒂10g为主治方。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阴虚内热,气阴两伤型)治宜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凉血止血。

以本方加生地20g,连翘、丹参各15g,仙鹤草30g,三七粉3g(冲服)为主治方。

10.复发性口腔溃疡(气津两伤,虚火上炎型)治宜益气养阴,清热降火。

以本方加知母10g,生地15g,肉桂3g,黄连6g为主治方。

11.流行性出血热(热炽阳明型)治宜清热解毒。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发热甚者,去人参,重用生石膏,若血压偏低者,重用人参或党参、加五味子。若少尿时,重用生石膏,加白茅根、元参。若多尿时,加生淮山药、五味子、益智仁。恢复期,加黄精、黄芪、玉竹、当归。

【随证加减】

1.消谷善饥,舌红脉数,为胃火炽盛者加天花粉、知母以养阴清热。2.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为胃阴不足者加鲜石斛、天花粉、麦冬等以清热养阴生津。

【化裁变通】

1.减味竹叶石膏汤

即本方去人参,半夏、粳米(石膏24g,麦冬18g,竹叶15g,甘草10g),水煎服。治阳明温病,脉浮促者。

2.加减竹叶石膏汤

即本方加生石膏10g,麦冬6g,西洋参,半夏各3g,生甘草2g,蔗浆一杯,生姜汁数滴,先用鲜茅根30g,竹茹10g,煎汤代水煎药。治斑疹透后,虚贏少气,气逆欲呕者。

【注意事项】

本方不宜用于:热病正盛邪实,大热未衰,气阴未伤之患者。

关键字:  退热  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