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尺蠖爆发的自然原因和危害(春尺蠖的防治方法及危害)

2022-10-24 10:56:19 0

春尺蠖爆发的自然原因和危害(春尺蠖的防治方法及危害)

春尺蠖又称春尺蛾、沙枣尺蠖、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一种发生期早、食性杂、食量大、发育快、暴食暴发性强、危害严重的林业食叶害虫,也是近年来濮阳地区重点监测的林业有害生物,能危害苹果、梨、枣、杏、核桃、葡萄、杨、柳、榆、槐、桑、沙枣等多种林果树木。低龄幼虫取食幼芽和花蕾,严重影响寄主正常生长,大龄幼虫取食叶片,食量大,常常暴食成灾,短期内将树叶吃光,导致枝梢干枯、树势衰弱。

1 识别特征

雌成虫体长7——9毫米,无翅,淡黄、灰黑或灰褐色(寄主不同体色也不同),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黑刺排列成排,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雄成虫体长10——15毫米,翅展28——37毫米,触角羽状,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常不明显。卵长圆或椭圆形,长0.8——l.0毫米,有光泽,壳上有整齐刻纹,初产时灰白,后深紫色,孵化前变为黑紫或蓝紫色。大龄幼虫体长22——24毫米,灰褐或棕褐色,腹部第二节两侧各有1瘤状突起,腹线白色,气门线淡黄色。蛹体长12——20毫米,灰黄褐色或棕褐色,臀棘刺状,末端分叉,雌蛹有翅的痕迹。

2 发生规律

春尺蠖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2月中旬当地表下3——10厘米处地温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羽化高峰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成虫多在下午或夜间羽化出土,雄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杈处,夜间交尾。卵始见期在2月下旬,产卵盛期在3月上中旬,卵多产于树干1.5米以下的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等处。

3 暴发原因

3.1 蛹羽化速度快

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促使蛹大量羽化为成虫。当地表下3——10厘米处地温在0℃左右时,春尺蠖越冬蛹开始出土羽化,遇到春季气温回升快的年份,10天时间出土羽化量就可超过70%。

3.2 卵孵化率高

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暴发可能性。春尺蠖具有多食性、暴食性、吐丝下垂、繁殖成活率高的特点。正常年份成虫羽化1周后就交配产卵,一只雌成虫可产卵1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条件下,15——30天即可孵化出幼虫且成活率较高。

3.3 寄主树种增加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及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春尺蠖寄主树种如苹果、梨、核桃、杨树等种植面积大量增加,给春尺蠖的存活、发生、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3.4 防治时机不准

春尺蠖1年发生1代,发生时间早、时间短,初孵幼虫孵化集中虫体小,低龄幼虫危害幼芽、花蕾,食量小,不易被发现,一旦上树分散到树冠上部,就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树高林密,防治困难。

4 绿色防控技术

4.1 翻土法

一是土壤上冻前,在距树干1——1.5米范围内,对树盘周围土壤深翻30——40厘米深,利用冬季低温冻死越冬蛹;二是早春化冻后结合施肥、松土锄草等管理措施,挖出虫蛹喂食家禽,减少虫源。

4.2 诱杀法

一是2月上旬至3月上旬成虫发生期,一是利用雄成虫的趋光性(雌成虫无翅),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灯悬挂高度1——3米,每隔200米挂一盏。

二是性诱法,每亩挂一个性诱捕器,诱杀雄成虫,性诱芯一般15天更换一次;

三是将水10份+糖6份+醋3份+90%敌百虫晶体0.1份混合配成糖醋液放入林中诱杀雄成虫,每亩放2——3盆;通过诱杀雄成虫,减少雌雄交配几率,以降低虫口基数。

4.3 阻隔法

2月上旬在树干上1——1.5米处缠绑佳多牌粘虫胶带,系成上紧下松喇叭状,把雌成虫及孵化的幼虫阻隔在树干下部,以利杀灭。

4.4 除卵法

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春尺蠖产卵后孵化前,用小刀或镊子等工具,挖除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等处的卵块,并集中烧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5 震落法

幼虫发生期,利用幼虫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用力摇动树木(幼树),振落幼虫再集中杀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春尺蠖爆发的自然原因和危害  春尺蠖的防治方法及危害  春尺蠖的防治方法  春尺蠖一年几代  春尺蠖越冬虫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