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藤园的紫藤开了吗(古藤园在哪里)

2022-10-25 19:49:09 0

古藤园的紫藤开了吗(古藤园在哪里)

古藤园位于闵行区临沧路148号,是坐落在上海成陆前的古海岸沙冈(今北沙港河东岸)之上的仿古园林。

古藤园的前身曾是一乡间集镇,因有硕大的古紫藤而远近闻名,俗称“紫藤棚”。解放后,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区商业经济迅速发展,乡间集镇的商业功能逐渐萎缩。至1990年代,该集镇的商店几乎全部歇业,完全失去商业集镇的作用,而那枝繁叶茂的古紫藤却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保护这株沪上最古老的紫藤,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1999年初,闵行区政府和市园林管理局共同出资兴建“古藤园”,于同年年底建成开放。

古藤园园景

古藤园占地4948平方米,西临北沙港,河岸边筑有亲水平台和青石板步道。园内以古紫藤为植物主景,配植多种名品花木,形成四季如春的怡人景色。整园地形错落,并有假山、池塘,径道回旋;围绕池塘建有亭、桥、廊、榭、楼阁等仿古建筑;西北隅建有半亭、景墙和廊架等,各自成景,勾勒出一幅江南庭园美景。园内还聚集了散见于区内外的南宋刻铭八棱青石井栏、明代雕花青石井栏、清代单门和三门石雕牌坊,以及民国四年(1915)的花岗石平板桥等文物,构成古代石雕艺术特色景观。另外,在园内主要仿古景观建筑上还挂有当今本市和本区诗人、书法家书题的木刻横匾及楹联,更增添人文艺术气息。

民间相传,古紫藤是由明嘉靖年间本地诗人董宜阳亲手种植,历经四百多年,至今仍枝繁叶茂,每年4月中旬,紫藤花盛开,香气四溢,沁人心脾。早年曾吸引不少文人骚客来此聚会,吟诗作对,也留下一些耐人寻味的诗句,现存清末和民国时期本地名贤黄蕴深编辑的《闵行诗存》,收录前人吟咏古紫藤的诗词佳句,为后人了解当时景象留下宝贵的文献资料。现今,在古紫藤的棚架景墙上,镶嵌着本地清代文人墨客所作诗词的刻碑。

董宜阳,字子元,别号七休居士、紫冈山樵,生于明正德六年(1511),卒于隆庆六年(1572)。早在宋室南渡时,董氏先祖从洛阳迁居吴会,又徙沙冈(均为今马桥镇境域)。其祖父董伦,明天顺七年(1463)进士,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父亲董恬和三叔董忱,兄弟俩为明弘治九年(1496)同榜进士;同族还有名声显赫的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因此,当时的马桥董氏家族极为风光,而个性要强的董宜阳却偏偏屡试不第。他师从天台王度和松江徐献忠,因此文才出众,言行耿直。相传有次会试时,担任主考官的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夏言长于诗文,对董宜阳的才气十分赏识,欣然将其名列第一,结果却被皇帝改为第二,夏言不由叹息说:“谁谓董君不得中书一席也。”董宜阳为此愤然返乡,而且终身不仕。他在沙港河边筑紫冈草堂,不再远行,因此人称“紫冈先生”或“紫光先生”。明末清初时,沙港河畔的紫冈草堂附近形成一个乡间小集镇,习称紫冈。为便于沙港河两岸交通,在河上架起桥梁,这里已是交通要道。每逢春夏之际,青枝绿叶的紫藤盖满河东大半条街,小镇由此而得名“紫藤棚”。有传,清代乾隆皇帝曾专程前来观看“紫藤棚”盛景。又传,太平天国时期,有人在此起灶烧饭,引起一场大火,烧坏紫藤,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枯萎的紫藤才重新吐青,恢复生机。

解放后,这株古紫藤被列为上海县县级文物加以保护。随着时代变迁,这里发生巨大变化,河西划入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桥梁被拆,集镇不复存在。闵行区“撤二建一”后,古紫藤又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古藤园内西北隅的节孝坊是一座三间四柱五顶式石雕牌坊。据查考,此坊是为旌表邑人庠廪生张堃之妻孙氏扶孤守节27年,由乾隆帝下圣旨赐建,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牌坊面东南,主结构为花岗石质,高约8米,底宽7.27米,三间横枋石前后刻有珍禽瑞兽、云龙鱼蚌和吉祥纹样等高浮雕,四根立柱前后均雕刻楹联。中间立柱正面上联为“乾坤正气留闺范”,下联“日月恩光耀德辉”;背面上联为“完全妇道纲常重”,下联“坊表人伦节孝崇”;正中间顶檐下悬挂直书“聖旨”二字、边饰蟠龙纹的石雕匾额。节孝坊原址在闵行老街前东街15号的旅馆内,即今浦江花苑东南隅,1996年初,闵行老街改造拆房时显露,同年10月迁至古紫藤北侧,1997年10月全面修复。节孝坊是建国以来上海地区首座迁移修复完整的古代石雕牌坊,1999年8月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古藤园内的节孝坊

位于古藤园西南隅的“积翠”牌坊原址在上海襄阳南路西、建国西路南侧地域。1997年10月在市区旧房拆迁工地被发现,由市文管委调拨,建筑结构于同年10月25日运至闵行,1999年11月在古藤园建设时被修复,定位面东。据考,“积翠”牌坊应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为花岗石质单间二柱三顶式,高约5.4米,底宽2.65米。中部顶檐下正中置青石立碑,正面刻楷书“聖旨”二字,边饰双龙戏珠纹;背刻“恩綸”二字,边饰如意纹;其下横匾镌有阳文楷书“積翠”两个大字;横枋石正面上下分别为菱形纹饰和双狮戏球高浮雕;两根立柱正面刻有楹联,但因表面风化,字迹难以辨认。

在古藤园西北端的景墙前,建有一座江南传统翘檐形半亭,因亭中置有南宋石井栏而取名“宋井亭”。此井栏为青石质,呈上小下大八棱形,高0.36米,上口内径0.25米,底部外径0.61米。外壁一侧镌刻55字铭,记述一位项姓佛教信徒为超度亡妻早升佛界,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五月在村口开凿义井,造福乡里的事情。原址在今吴泾镇境东南角、黄浦江转弯处的一个村落口。早年井已废,井栏移地留存。1966年,原塘湾人姚顺林将其收藏,1999年建古藤园时捐出。刻有确切纪年的南宋井栏圈在上海地区极为少见。

珍贵的文物遗存,生动的人文掌故,古藤园是追忆乡土历史的园地,也将为开放的上海和世博会提供一扇古雅的历史文化窗口。

资料来源 《话说上海闵行卷》 吴韵 摘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古藤园的紫藤开了吗  古藤园在哪里  古藤园简介  上海古藤园  古藤园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