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公司事件
翻翻以前的黑历史,有益于看懂现在的贸易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了一起和中兴有点类似的事件,就是东芝事件,
东芝和挪威一家公司一起,向苏联卖了几台机床,因为代替东芝出面进行贸易的日本和光交易公司的日本员工熊谷一男向巴统揭发,让美国人知晓了此事,美国人立即群情激愤。美国议员曾在国会山前砸毁东芝的产品。当年美国的议员们对东芝提出的惩罚,可比今天对中兴严重多了,
比如一万亿日元罚款,按照当年的汇率可是差不多150亿美元,
另外还有对从东芝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100%的关税,或者完全禁止东芝对美国出口商品5年,以及关闭东芝的美国工厂等等。
其实一看就知道美国人就是借机修理日本,苏联人最终是从一家挪威公司那里买的机床,这家挪威公司和日本公司一起操作了对苏联的机床出口,也是涉事者,然而整个事件里面,不管是美国的议员还是媒体,似乎都当这家挪威公司不存在,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日本东芝。
从1985年12月,日本人熊谷一男向巴统委员会告发此事,在1986年整整一年,日本政府对此事处于否认态度,日本通产省对东芝的调查也没有太多进展,一直到1987年初,美国人获取了更多的完整情报,日本政府才不得不在1987年4月转变态度。
从这个时间轴,我们可以看出,对东芝的惩罚压力完全是美国人施加的,日本人自己其实不想把东芝怎么样。
和今天的中兴事件相比,日本人当年是怎么做的,嗯很屈辱:
首先是日本人自己惩罚东芝:
1:1987年4月,东京警视厅对东芝机械公司提出诉讼,并且日本警察对东芝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获取了有关秘密合同文档。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日本政府之前一年多对东芝的调查是敷衍的,没有上升到刑事案件的高度,之所以后来升级,完全是因为美国因素。
2::1987年5月,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日本法院分别判处二人10个月和1年的有期徒刑。
3:1987年5月,日本通产省发布命令禁止东芝在一年内向14个国家出口任何产品;
然后是东芝公司自己花钱向美国人谢罪:
东芝公司花了1亿多日元在全美50多家报刊整版刊登“谢罪广告”。同时发动各种关系在美国国会进行游说,小尾敏夫在《说客——撼动美国政治的力量》一书中称:东芝游说是历史上代价最大的游说战,足足花费900万美元。
最为耻辱的是,日本首相亲自出面向美国政府道歉:
中曾根还严厉地批评东芝公司:“东芝事件是对日本国民的背叛,我要求有关省厅重新调查是否还有类似行为,并决定健全法规,加强出口管理和审查制度,坚决堵塞漏洞。”
不仅如此,不少日本媒体也在指责东芝,例如《产经新闻》,切腹都不足以谢罪的东芝事件。
日本人低头,换来了美国人减轻对东芝的惩罚,1988年的制裁法案只是制裁出口机床的东芝机械3年,而不是整个东芝集团。
东芝事件,当年影响很大,在美帝强权下,日本政府,日本公司,乃至日本媒体集体屈服了,这让日本的爱国者们非常郁闷和愤怒,实际上,当时日本国内有不少的声音,说苏联的技术进步和日本出口的4台机床并无完全相关性,还有的声音说美国自己也向苏联提供过工业产品,为何就偏偏抓着日本不放。
1989年的时候,日本出版了一本书籍,我相信很多中国人都知道这本书的名字,那就是《日本可以说不》,作者是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和日本著名右翼石原慎太郎。
很多国人可能以为这本书是当年日本国力上升,日本人自信膨胀下的产物,
其实这本书更多的意思是,日本应该追求独立自主,不能再被美国全面控制了,应该敢于对美国说不,这是日本屈服于美国的现实下,昭和男儿的哀鸣。
《日本可以说不》的两个作者,一定是对东芝事件不满的。
美国人说东芝违反了巴统的协定向苏联卖东西,
其实中国也是巴统的禁运对象,而美国人自己由于反苏的需要,上世纪八十年代搞了和平典范计划,向中国卖了不少军火,比较著名的有黑鹰直升机,其他还有鱼雷,反炮兵雷达,反坦克导弹等等,甚至还帮中国技术升级主力战斗机歼八,加强了中国的军事技术和力量。
所以美国人自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做事情的,而日本人就不行。
不管是当年数十次的301调查,还是当年的东芝事件,充分体现了美国人打压潜在竞争对手的决心,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今天的贸易战,将是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持续的。
三十年前,美国人对日本人进行了24次301调查搞贸易战,什么时候基本结束了呢?在1995年之后,美国人就很少使用了,虽然一般认为原因是因为世贸组织成立了,纠纷可以在世贸框架下进行,但是我们也注意到1995年是日本GDP的巅峰,之后日本经济泡沫彻底破灭。
只要中国的实力持续的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各种形式的遏制一定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