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石膏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_石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

2023-05-14 20:25:04 0

中药石膏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_石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

本品为含水硫酸钙纤维状结晶聚合体的矿石。主要产于湖北、甘肃等地。随时可以采挖。生用或煅用。以块大、色白、质松、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

附:煅石膏为生石膏经煅烧后,经研末而成,外用。其性寒,味甘、涩。功效敛疮生肌。用于治疗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外用可使创面分泌物减少,促进创面愈合,可单用或人复方使用。

【处方用名】生石膏、石膏。

【性味归经】性大寒,味辛、甘。归肺、胃经。

【功效与主治】 功效清热泻火,清肺胃热,疏散风热,除烦止渴。主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胃热牙痛,风热头痛,胃火上攻头痛证,热病烦渴,胃热消渴证等。

【临证运用禁忌】1.石膏大寒,有损伤阳气之弊,故对临床表现为脘腹冷痛,泛吐清水或痰涎,纳少,肠鸣腹痛,下利清谷,或四肢清冷,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色淡白,舌质淡嫩,苔白或滑,脉虚弱或沉细等症,证属脾胃虚寒型者,法当忌用。

2.产后血虚发热,因石膏性大寒,故应忌用。

3.石膏有清热之功,但只适宜用于实证之热,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法当慎用。若临床表现为潮热盗汗,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尿少色黄,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虽然从症状表现皆属“热”象,也应慎用本品。必须用时,宜配伍养阴药同用。

【煎服方法注意】1.中医学认为,生石膏内服需先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膏在汤剂中溶解量不大,且因加热而溶解度反而降低,久熬也不增加溶出率,故有人提出重用石膏入汤剂或须先煎无此必要。2.宜打碎入煎,内服宜生用。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15~60克,水煎服。

【临证用药体会】1.内伤病证中恰当地应用生石膏可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阳明风热引起的头痛以额面为甚,舌红则可用生石膏配川芎、白芷。消渴病中用生石膏,一般是在中消胃热炽盛时应用玉女煎加味。在解决口渴症状方面以生石膏最为理想,配以竹叶疗效更佳。眩晕、中风病或高血压患者,如出现颜面潮红,双目发赤,或伴有胃脘部发热者是加用生石膏的指征,配以等量的生石决明,则可以清阳明、平厥阴。胃脘痛患者特别是反酸、胃有烧灼感者,用左金丸效果不显著,

加用生石膏常可获得热清酸止的效果。总之,内伤病证用石膏的指征是:口渴,舌红苔黄,自觉胃脘发热或伴汗出,面部烘热感,而不必拘泥于脉象洪大与否。用量一般15~30克为宜。

2.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清解气分实热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高热、躁狂惊风等证。本品既能上清肺热而治肺热咳喘;又能中泻胃火而疗胃火诸证。煅用擅长敛疮生肌,为疮疡不敛,以及烫火伤等也属必用药物之一。入汤剂用量为15~60克,特殊需要用至120克;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

3.《药笼小品》有石膏“肺胃发火者忌”之说。然考其石膏主入肺胃二经,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擅长清热,用于阳明热盛,温病,暑热病等,皆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故此说很难解释清楚,可能是有误的缘故。

4.明清时期有多家本草称,“阴虚内热忌用石膏”,但就临床所见,石膏通过配伍麦冬、知母、生地黄等,用于阴虚内热烦渴之证,疗效卓著,未见不良反应出现,如竹叶石膏汤、玉女煎等皆是。因此,对于阴虚内热证,单用石膏宜慎,只要通过适当的配伍,可不必禁忌。5.《本草经疏·卷四·石膏》记载:石膏“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故主中风寒热,热则生风故也。邪火上冲,则心下有逆气及惊喘。阳明之邪热甚,则口干舌焦不能息,邪热结于腹中,则腹中坚痛。邪热不散,则神昏谵语,同乎邪鬼。肌解热散汗出,则诸证自退矣”。石膏的解肌功效是两方面的。一是用来缓解肌肉拘急,用于治疗四肢肌肉麻木,甚至风动抽搐。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石膏有减轻骨骼肌兴奋性的作用。《金匮要略》风引汤中所用石膏应是该功效。二是用其来解除热邪,实际上就是退热的功效。

6.石膏配伍知母后退热功效加强,古有“石膏无知母不寒”之说,所以从张仲景所创立白虎汤应用该两药后,以后的退热方中多是将此两药同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两药配伍后,其钙的溶解度显著增大。临床上若配伍诸如天花粉等,则不及配伍知母功效更强。

7.生石膏主要用来清除气分热邪过盛,而煅石膏则具有治疗诸如湿疹、湿疮、湿毒、烧烫伤等。煅石膏外用的功效,在各种教材中皆说成收敛生肌,而按照中药基本理论解释,具有酸、涩味的药物才具有收敛生肌,说煅石膏的生肌功效为“收敛”,可能与其炮制的方法有关。所以,我们现在不将煅石膏与生石膏笼统地编排在一起,而将煅石膏作为附药处理。

关键字:  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