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文化对曲靖的影响(爨文化手抄报内容)
曲靖最神秘亮眼的历史文化招牌——爨碑与爨文化
一、爨碑
爨碑与爨文化是曲靖最亮眼夺目的一块历史和文化招牌。最能反映爨文化的是两块爨碑。小爨碑又叫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质为沙石,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于曲靖越州扬旗田出土,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移植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爨宝子碑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爨宝子碑碑首为半椭圆,整碑呈长方形;高183厘米。宽68厘米,厚21厘米。碑额题衔5行,每行3字,碑文13行;碑下端列职官题名13行。全碑共402字。碑左下方刻有咸丰二年七月曲靖知府邓尔恒的跋,记录碑的出土及移置经过:
咸丰二年,曲靖知府邓尔恒一日进厨房,偶尔发现豆腐上竟有字迹,仔细辨认,知此乃史书所记述的爨书痕迹。他惊异之余,忙唤厨师询问,方知卖豆腐的是城南五十里越州扬旗田人氏,碑石乃在耕地时发现,搬回家做压豆腐的工具。邓尔恒喜获珍宝,忙派人将碑石搬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内(今曲靖火柴厂)。
爨宝子碑从清咸丰二年发现后,引起极大重视,尤其书法爱好者纷纷赶来拓本珍藏。1927年,军阀混战,曲靖屡遭兵乱。此碑被抬去修筑工事,濒临厄运,后来被县城中一位靠拓售此碑为生的寒士张士元发现,搬回家中做榻,才得以保存下来。1937年,为迎接国民党“京滇公路周览团”,由云南省教育厅拨款,在曲靖中学内建爨碑亭保存。
爨宝子碑俗称小爨碑,主要是因为不如陆良爨龙颜碑规模大和字数多而叫小爨碑。两碑历来并称“二爨”或“南碑”,与北碑齐名。爨宝子碑虽称小爨,但立碑时间却比大爨碑早五十三年(小爨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及公元405年。大爨碑立于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即公元458年);出土时间也比大爨碑早,因此被誉为“南碑瑰宝”。
康有为称赞小爨碑道:“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当为正书古石第一本”。
清末最后一名状元、云南名士袁嘉谷为之撰写楹联:
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
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小爨碑文所记,对我国古代边疆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清以来的史学家所重视。其文体骈散结合,以骈为主,反映了六朝时期绮靡纤巧的文风。其书法在隶揩之间,表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因而也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为国内外书法家所瞩目,日本书法代表团曾几次来观赏研究。
小爨碑(爨宝子碑)碑文、注释、今释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
君讳宝子(1),字宝子,建宁同乐人也(2)。君少禀环伟之质,长挺高邈之操,通旷清恪(3),发自天然,冰洁简静,道兼行苇(4)。淳粹之德,戎晋归仁,九皋唱于名响(5),束帛集于闺庭(6)。抽簪俟驾(7),朝野咏歌。州主簿、治中、别驾、举秀才、本郡太守(8),宁抚氓庶(9),物物得所。春秋二十三,寝疾丧官(10)莫不嗟痛,人百其躬(11),情恸发中(12),相与铭诔(13),休扬令终(14),永显勿翦(15)。其辞曰:
山岳吐精(16),海诞?光(17),穆穆君侯(18),震响??(19)。弱冠称仁(20),咏歌朝乡。在阴嘉和(21),处渊流芳(22)。宫宇数仞,循得其墙(23)。馨随风烈(24),耀与云扬。鸿渐羽仪(25),龙腾凤翔。矫翮凌霄(26),将宾乎王(27)。鸣鸾紫闼(28),濯缨沧浪(29)。庶民子来(30),挚维同响(31)。周遵绊马(32),曷能赦放。位才之绪(33),遂居本邦(34)。志邺方熙(35),道隆黄裳(36)。当保南岳,不骞不崩(37)。享年不永,一匮始倡。如何不吊,歼我忠良。回枪圣姿,影命不长(38)。自非金石,荣枯有常。幽潜玄穹(39),携手颜张(40)。至人无想,江湖相忘。于穆不已(41),肃雍显相。永维平素,感恸忾慷。林宗没矣(42),令名遐彰。爰铭斯?(43),庶存甘棠(44)。呜呼哀哉(45)!
大亨四年(46)岁在乙已四月上恂立
主簿 杨磐
录事 孟慎
西曹 陈勃
都督 文礼
都督 董彻
省事 陈奴
省事 杨贤
书佐 李仂
书佐 刘儿
干吏 任升
干吏 毛礼
小吏 杨利
威仪 王□
注释:
讳:避忌
同乐:古县名,今陆良县。
通旷情恪:即通达开明,高洁恭谨之意。
道兼行苇:即仁义兼及草木。
九皋:深泽。
闺庭:家庭。
抽簪:指弃官归隐;俟驾:谓侍君受名于朝廷。
主簿、治中、别驾,官名。本郡:指建宁郡。
氓庶:百姓。
寝疾:病倒于床上。
躬:身体。
中:内心。
?:古代用于表彰死者德行并致哀悼的文辞。
休:美也。
翦:斩断。
精:通“菁”,这里作“光华”解。
?:同“渚”,水中小洲。
穆穆:仪表美好。
??:“锵锵”,这里指“风鸣声”。
弱冠:古代男人二十岁行冠礼,因未达壮年,称“弱冠”。
嘉:美好。
处渊流芳:指未出仕已有美名流芳。
宫墙:此二字连用意指“师门”。
馨:泛指香气。
鸿:鸟名。指大雁。
翮:即“羽根”,引申为羽毛,也可作鸟翼的代表。
宾:服从。
鸣鸾:本指车前金铃。紫闼:指帝王宫廷。鸣鸾紫闼,即出仕之意。
濯缨:妈避世清高之意。
庶民:即百姓。
絷:即绊马索。
绊马:同绊骥。
绪:丝头。引申为开端。
本邦:指建宁郡。
邺:即“业”。
黄裳:本意为黄色的裙子。《易经》刊卦,以六为臣位,五为尊位; 黄,中色;下饰。谓臣居尊位,必以黄裳自足,明哲保身。
骞:亏损。
影命:即景命,意为上天所授之大命。
幽潜:指地下。玄穹:指高天。
颜张:指孔子的弟子颜回与子张。
穆:严肃;壮美。
林宗:东汉名士郭泰之字。
?:指祭文。
甘棠: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篇名。这里借用“甘棠”称颂 爨宝子的惠政于民。
呜呼哀哉:伤痛之辞,旧时祭文中常用来对死者的哀悼。
大亨四年:即东晋义熙元年。“大亨”是晋安帝司马德宗于公元402年改的年号,但未启用,即又改为“元兴”,公元405年又改为“义熙”。爨氏远在边疆,不知其情,故仍沿用之。
译文:爨氏府君名宝子,宝子,是建宁同乐县人。他年少时具有美玉般的姿质,年长后又表现出高尚远大的操守,他做人通达开朗,出于天性;人品如冰高洁,像兰贞静。他宽厚仁爱,兼及草木,高尚纯美,众望所归。他犹如鹤鸣深泽,四野为之响应。慕名拜访的人很多,送来的礼品塞了整个屋宇。他不论隐退蛰居,还是受命为官,均会受到朝野内外人们的不同赞扬。正是这样,他做了宁州的主簿、治中、别驾,被举为秀才,最后担任了本郡的太守。他安抚教化百姓,施行各项措施,可算得上是有条有理,各得其所。不幸的是,他才二十三岁,就因病死在任上,僚属和百姓无一不惋惜悲痛,惟愿以自己百死之心来换取他的生命。人们的悲戚发自内心,接二连三前来悼唁,祷祝他的美德远播。希望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颂词说:
高峻伟岸的山岳孕育着精英,
宽广雄阔的大海散发着祥光。
尊敬的君侯啊!
降生时你凤鸣锵锵,。你才二十三岁,
仁爱便被四方传扬。
你像鹤鸣在阴,
和者甚广;
你像龙腾于渊,
美名流芳。
宫墙虽高数仞,
你一样入门升堂,勤学有方。
你的人品如花一样一样浓烈馥郁,
你的才华似白云一样飘逸飞扬。
你是鸿雁志在千里,
你是龙凤飞腾高翔,
展翅搏击,直上九霄。
你对大晋皇上忠心不二,
在鸾和声中进入朝堂;
你也有濯缨沧浪的隐逸思想。
百姓们来拜谒你就如同子女拜谒父母。
为了家乡父老你四处收揽贤才,
你知道,
如按驭马的做法压制人才,
哪能体现出擒和放的道理。
你按等 地位的高下和才能大小,
任用僚属,
整顿治理着本邦。
你志向远大,事业方兴,
但你明哲廉让。
人们祝福你,
愿你像南山一样福寿永昌。
可是谁想到,
你享年不久,
一病而亡。
苍天何不保佑你?
反而戕杀人间忠良!
你秉承圣贤的天姿,
怎奈生命不能久长。
自然,人的生命不有像金石那样坚强,
盛衰死因是固有的现象。
你虽然死了,不论在地府还是在天堂,
与你携手往来的是孔子的门徒颜回和子张。
啊!圣贤知命无私,
你像鱼类将死把江湖相忘一样,
把这个尘世永远遗忘。
人们祭奠你时叹息不已,
前不时呈现出你的音容笑貌。
人们永远思念你的情意,
每想到此,
既伤情、悲恸,又慷慨激昂。
你像郭林宗那样,
人去了,英名却在身后永远传扬。
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把它作为百姓怀念父母官的“甘棠”。
唉,多么痛心哀伤!
大亨四年,岁在乙已,四月上旬立。
附录:邓尔恒跋
碑在郡南七十里杨旗田,乾隆戊戌已出土。新通志载而不祥。近重修南宁县志,搜集金石遗文始获焉,遂移置城中武侯祠。考晋安帝元兴年壬寅改元大亨,次年仍称元兴二年,乙已改义熙,碑称大亨四年乙已,殆不知大亨年号未行,故仍遵用之耳。仪徵阮元达师见爨龙颜碑,订为滇中第一石,此碑先出数十年,而不为师所见,惜哉!抑物之显晦,固有时欤?晋碑存世者已鲜,兹则字画尤完好,愿与邑人共宝贵之。咸丰二年秋七月,金陵邓尔恒识。
大爨碑又叫《爨龙颜碑》,全称“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此碑现在陆良县东南二十里的贞元堡(又名薛官堡)小学内。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国家曾拨专款,在县文化馆建置碑亭迁入保护。碑亭落成后因故未能搬迁,后经云南省文化厅又另拨专款,在原地建亭就地保护。
大爨碑高3、38米,额呈半圆形,宽1、46米,厚0、25米,碑阳正文24行,每行45字,共927字,碑阴还有很多题名,共312字,写的都是爨龙颜的子孙及下属官吏。碑额上部浮雕青龙、白虎、朱雀。下部有穿,其左右刻日月。日中有三足金鸟,月中有蟾蜍。碑铭和碑文均正书。撰文者为同族人爨道庆。此碑立于南北朝刘宋大明二年(458年),爨龙颜活了61岁,立碑却在他死后12年。
清道光七年,云贵总督阮元,读到元朝《云南志略》,书中提到此碑,大感兴趣,便开始急切地寻找,最后在陆良木鱼山下的荒郊野地里找到了。他看了碑文后于道光七年题跋赞道:“此碑文体书皆汉晋真传,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乃云南第一古石,其永保护之。”
阮元之子阮福又将碑文收释于《滇南古今石录》中,并赞叹说:“可叹刘宋、肖齐八十年间,宇内竟无片石,伟哉此碑!远立边裔,至今巍然,为刘宋以来录碑诸家所未见。”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知州丘均恩刻跋:“右爨使君碑,在陆良东南二十里贞元堡。碑立于刘宋文帝大明二年九月。神采焕发,较之《南诏碑》完善,设移入中土,早经 摹拓流传。”
碑学大师康有为在其碑学专著《广艺舟双楫》中极力誉美爨龙颜碑,称其为“古今正书第一”;“雄强茂美,列为神品”;“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下笔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楷隶极则。”
经上述多位名流宣传,爨龙颜碑便引起学术界广泛注意。在道光年间碑身尚属完好,仅有数字微蚀,后因哄传一时,捶拓碑文较多,加之当地无知的人敲碑石当药煨服,碑面文字磨损较多。
抗战期间,专习“二爨”的书法家卢蔚乾到昆明举办书展,后专乘到陆良看了“大爨碑”,欣喜若狂,题诗一首:
攀车冒雨访龙颜,
路入贞元黝室间,
感尔殷勤伴摩抚,
夕阳西下泛舟还。
大爨碑书法雄强茂美,笔力遒劲,就像刀斧击凿而成,方笔略兼圆笔,对研究我国书法由隶转楷的演变过程及某些规律性,极有参考价值。
此外,碑文记载了爨龙颜一生的经历、宋文帝元嘉九年赵广起义和当时云南已分“东西二境”等,对研究爨氏集团的官职、爨家族的演变、云南当时的社会情况等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也有学者论及“二爨”的美学特点,称其主要特征为“野”、“蛮”、“怪”,这大概也表现出爨蛮文化的主要特征吧。
这样重要的两块碑刻,不在中原发现,而在地处蛮荒的曲靖和陆良发现,决不是偶然的,它们是一千多年前爨文化高度发达的有力证明。
现将碑文摘录于下:
君讳龙颜,字仕德,建宁同乐县人。其先世本高阳颛顼之玄胄,才子祝融之渺胤也。清源流而不滞,深根固而不倾。夏后之盛,敷陈五教,勋隆九土。纯化布于千古,仁功播于万祀。故乃耀辉西岳,霸王郢楚,子文铭德于春秋,班郎绍纵于季叶。阳九运否,蝉蜕河东,逍遥中原。班彪删定汉记,班固述修道训。爰暨汉末,采邑于爨,因氏族焉。姻娅媾于公族,振缨蕃乎王室。乃祖肃,魏尚书仆射、河南尹,位均九列,舒翮中朝。迁运庸蜀,流薄南入,树安九世,千柯繁茂,万叶云兴。乡望标于四姓,貌冠显于上京。英豪继体,于兹而美。祖,晋宁建宁二郡太守、龙骧将军、宁州刺使。考,龙骧、辅国将军、八郡监军、晋宁建宁二郡太守,追谥宁州刺使、邛都县侯。金紫累迹,朱黻充庭。君承尚书之玄孙,监军之令子也。容貌玮于时论,贞操超于门友。温良冲挹,在家必闻。本州礼命主簿,不就。三辟别驾从事史,正式当朝,靖拱端右。仁笃显于朝野,清名扇于遐迩,举义熙十年秀才,除郎中,相国西镇,迁南蛮府行参军,除试宁建宁太守。剖符本邦,衣锦昼游,民歌其德,士咏其风,于是贯伍乡朝、本州司马、长史。而君素怀慷慨,志存远御,万国归阕,初散骑侍郎。进无休容,退无愠色,忠诚简于帝心,芳风宣于天邑,。除龙骧将军、试守晋宁太守,轺车钺斧,金章紫绶,綮戟幢盖,袭封邛都县侯。岁在壬申,百六构衅,州土扰乱,东西二境,凶竖狼暴,缅成寇场。君收合精锐午前之众,身伉矢石,扑碎千计,肃清边隅。君南中盘石,人情归望,迁本号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君姿英雄之高略,敦纯懿之弘度,独步南境,卓尔不群。虽子产之在郑,蔑以加焉。是以兰声既畅,福隆后嗣者矣。自非恺弟君子,孰能若斯也哉?闵天不吊,寝疾弥笃,享年六十一。岁在丙戌十二月上旬薨。黎庶痛悼,宋、夷伤怀,天朝远感,追赠中牢之馈也。故吏建宁赵次之、巴郡杜长子等仰怀仁德,永慕玄泽,刊石树碑,褒尚休烈。其颂曰:
巍巍灵山,峻高迢遥。或跃在渊,龙飞紫闼。邈邈君侯,天姿英哲。缙绅踵门,扬名四外。束帛戋戋,礼聘交会。优游南境,恩沾华裔。抚伺方岳,胜残去杀。悠哉明后,德重道融。绸谬七经,骞骞匪躬,凤翔京邑,曾闵比纵,在三感慕,孝友哀伤。铭而玄石,千载垂功。
祖已薨背,考志存铭记,良愿不遂,奄然早终,嗣孙硕子等友乎哀感,仰寻灵训,永慕高纵,控勒再三,仲秋七月,登山采石,树立玄碑。表殊勋于当世,流芳风于千代,故记之。
宁州长子麟弘早终,次弟麟绍、次弟麟暄、次第麟崇等建树此碑。
大明二年岁在戊戌九月上旬壬子朔,嗣孙硕端、硕才、硕辚、硕万、硕思、硕闾、硕罗、硕闼、硕俗等立。
匠碑府主簿益州杜苌子。文,建宁爨道庆作。
(译文)
爨君名龙颜,字仕德,是建宁郡同乐县人。他的先世原是(上古帝王)高阳颛顼的苗裔,是(高辛氏帝喾的火正)祝融氏的后代。他家世系的发展,如清清的流水不曾停止过,像根深蒂固的大树从未倾倒。到了夏朝兴盛的时候,广泛地宣传五项伦理道德的教化,功高勋助遍及九州疆域。美好的教化润泽千百年,仁爱的功德传播万代。(东周初年,秦襄公和秦穆公祖孙)振扬军威于西岳华山一带。(熊通和熊赀父子)在以郢为都的楚国称王争霸,令尹子文(毁家纾难,以忠诚报国)的美德著称于春秋中期,斗班的后人(郢公斗辛)在春秋末叶,继承并弘扬了先辈忠君爱国的业绩。
(到了秦始皇末年),时运不好,(班氏后人班壹)蝉蜕于河东地区,(西汉末年)班氏子孙又逍遥中原。(东汉初年),班彪删定汉朝的历史记录,班固继承父亲的遗志,著了《汉书》。至东汉末年,班氏因功受封食邑于爨地,因此就以“爨”作为一族人的姓氏。通婚联姻的都是公卿贵族,为官的比王朝的宗室还要多。他的始祖爨肃,官至曹魏的尚书仆射兼河南尹,地位和中央政府的九卿相同,在朝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以后子孙又展转到了庸(今湖北西部)、蜀(今四川成都)一带,分支又进入南中(今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南部)。爨家就这样经过九代才在南疆定居下来。爨氏子孙就像树枝千根,繁荣茂密,若树叶万片,云霞兴隆。爨家的声望,在地方名列“四姓”之首。爨家的风姿誉满京城,英雄豪杰的家世至此已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了。
他的祖父是晋宁建宁二郡太守、龙骧将军、宁州刺史。父亲官至龙骧辅国将军、八郡监军、晋宁建宁二郡太守,死后追谥宁州刺史和邛都县侯。爨氏几代为官,金印紫绶成堆,红色的官服满屋。
君是尚书仆射的玄孙,八郡监军的公子。仪表不凡,秩出常人。操守高尚,超过了家族中的同辈。温良谦退的性格,居家之时已颇具名望。州官敬仰他的品德,聘请做主簿官,但他不肯就任,又经三次举荐做了别架从事史(任州官的主要助手),敬忠于王事。他那仁爱后德的品行,显扬于朝野上下。清廉的名誉,传播于远近乡镇。他被推举为晋安帝义希熙十年的秀才,就任为郎中。(接着)随相国刘裕西征(江陵的司马休有功),调南蛮府兼参军并代理建宁太守职务。掌大权于乡里,德高望重。树高节于四方,名著誉广。老百姓歌颂他的德政,读书人吟咏他的风范。在这时,他同本郡的僚属及宁州的司马、长史为伍(相当融洽),但是,他素怀远大抱负,忠心不忘皇上,和天下诸侯赴京朝觐天子,被朝廷任命为散骑侍郎。他升了官,没有高傲自得的神情,退而居家,也没有怨怒的颜色。他的忠诚记在皇帝心上,美好的作风流传于京城。不久官拜龙骧将军,并代行晋宁太守职务。他出入乘轻车,怀金章紫绶,钺斧开路,綮戟前驱,旌旗飘飘,并且承袭了邛都县侯的爵位。
(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时运困厄,宁州地区受到扰乱,在东境和西境两地,暴徒像豺狼一样猖狂,到处成了攻夺的地方。他集中精锐士卒五千人,不避矢石,歼敌数以千计,平息了边疆地区的战乱。他是南中一块坚固的磐石,人们从内心里敬仰。朝廷晋升他袭有祖宗原有的官爵——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和邛都县侯。他具有雄才大略和纯美敦厚的宏伟气度,在南中可算首屈一指、卓尔不群的人物,即使子产在郑国有那些不朽的功绩,也超不过他。所以如兰花般美好的声誉,已经到处传诵。荣华富贵,也带给子孙后代。如果不是品德高尚的和乐君子,怎么能达到这样完美的境界呢?
怎奈上天不加保佑,他卧病不起,于元嘉二十年(公元446年)十二月上旬逝世,终年61岁。百姓沉痛哀悼,华裔无不感伤,朝廷遥致伤悼,赐以中牢的隆重祭礼。
他的老部下建宁赵次之、巴郡杜苌子,景仰缅怀他的仁爱和德行,永远敬慕他的深思远泽,刻石立碑,以颂扬他的丰功伟绩。颂词说:
雄伟的灵山啊,
险峻挺拔,逶迤苍茫。
久蛰深渊的龙啊,
一举飞向帝都宫堂。
伟大的君侯啊,
英俊明哲,(天赋忠良)。
绅士们纷纷登门拜访啊,
君的美名四方传扬。
束帛一堆又一堆啊,
交朋会友, 尊崇礼尚。
南中的父母官啊,
广布王朝恩德,各族人民,(尽情欢唱)
安抚镇守南疆土啊,
德胜凶残,废刑杀(政绩永昌)
想念君侯啊,
培养后人,德义隆重道深长。
勤奋研读七经啊,
废寝忘食、攀登向上。
凤凰飞舞于京都啊,
君的形象同曾参和闵捐一样。
上天为何不怜佑啊,
君遭逢这场严霜。
栋梁木被摧折枯萎了,
君的光辉从此消亡。
老一辈伤感思念啊,
儿孙、亲友们更是痛哭哀伤。
铭刻这块黑色碑石啊,
愿君的功德,
千年万代永流芳!
祖父已经逝世,父亲一心要为他立碑,他那美好的愿望不曾实现,就突然早早去世。儿孙亲友哀痛欲绝,秉承父亲一贯的教训,永远追慕祖先的高尚行为,严肃恭敬地写下了祖父的铭文,于这年七月,上山采择石料,树立这块玄碑,向世人表彰祖先的特殊功勋,使他的优良作风传播到千秋万代,特附记在这里。
宁州刺史爨龙颜 的长子麟弘早逝,麟弘的次弟麟绍、三弟麟暄、四第麟崇等建树此碑。
大明二年九月初一,嗣孙硕端、硕才、硕辚、硕万、硕思、硕闾、硕罗、硕闼、硕俗等立。
督造碑石的是爨府主簿益州杜苌子。碑文,是建宁爨道庆作。
二、曲靖最神秘的文化——爨文化
谈到爨碑,不能不说到爨文化。
由汉末到唐朝中叶的500年间,以曲靖、陆良、为中心,一个庞大的家族(爨氏)统制着云南全境及贵州西部、四川西南广大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南中”。电视剧《南中秘史》和历史长篇小说《爨诏风云》就是依据这段历史而写出的故事。
曲靖、陆良便是南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爨文化,便是这片蛮荒大地所产生的神秘文化。
可惜,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中国历史上有过“爨人”,甚至连许多云南人都不知道“爨人”。因为“爨姓”在现在的曲靖、陆良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可是爨人,在云南史及西南史上确实是一个重要民族,即便在中国历史上也不能忽略。
公元225年之后,诸葛亮南征,在曲靖、陆良一带战胜孟获,三军会师于味县(今曲靖),以曲靖、陆良为中心的文化区逐步取代以滇池为中心的文化区,最终形成了光耀一时 的爨文化。
东晋时,由于南中孟、霍、雍、爨、毛各大姓对司马氏集团不信任,叛乱不止,大姓爨氏便乘机吞并,扩大自己势力。至公元339年,(东晋成帝咸康五年),宁州的大姓只剩下以爨琛、孟彦、霍彪为代表的三姓的力量。这三个大姓之间,又展开你死我活的争夺,最后,爨琛为代表的爨氏家族成了大赢家而独霸南中。
从公元402年所立的《爨宝子碑》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 碑文可知,爨氏在当时的宁州已闭关自守,割据称雄。东晋王朝授予的“将军”、“太守”,只是个形式。
从公元458年所立的《爨龙颜碑》碑文看,其祖父的官衔是“晋宁建宁二郡太守、龙骧将军、宁州刺史。”父亲官衔是“龙骧辅国将军、八郡监军、晋宁建宁二郡太守”,死后追谥“宁州刺史和邛都县侯”。爨龙颜的祖父和父亲活动的时间,正是在公元四世纪中期以后到五世纪初期之间,爨宝子应为爨龙颜的父辈。此时东晋王朝仍在内地任命宁州刺史,但都不曾到任,充当宁州刺史统治宁州的重任便落到爨氏家族肩上。
公元420年,南朝刘宋政权建立之后,同样在宁州任命爨氏为宁州刺史。爨龙颜镇压了“东西二境”各民族的反抗之后,刘宋王朝不能不授其为“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于是便“独步南境”,独霸一方。
公元479年,肖齐取代刘宋,宁州仍在爨氏统治之下。《南齐书.州郡志》载:
“宁州,镇建宁郡,本益州南中,……道远土瘠,蛮夷众多,齐民(汉族)甚少。诸爨氏强族,侍远擅命,故数有土反之虞。”
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于天河五年(公元570年)“平越西,置西宁州”(《北周书·武帝纪》)。此后,宁州便被称为南宁州,仍是爨氏割据称雄。
公元589年,隋灭陈,内地南北分裂的局面结束,隋朝便向爨区推进。爨氏贵族代表爨玩投降。隋朝派韦冲为总管,统兵驻镇南宁州。因“掠人之妻”,“边人失望”(《隋书·韦冲传》,爨玩率兵反抗,驱逐隋王朝官兵。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王朝派史万岁率兵讨伐爨玩。《北史·史万岁传》载:
“南宁夷爨玩降,拜昆州刺史,既而复叛。遂以万岁为行军总管击之。……行千余里,破其三十一部,诸夷大惧,谴使请降。万岁请将爨玩入朝,诏许之。爨玩阴有二心,不欲诣阙,因赂万岁金宝,万岁乃舍玩而还。”
公元598 年,爨玩复反,隋文帝又派刘哙、扬武通讨伐。二人率军入南宁州,俘虏了爨玩,押解入长安,其诸子也同时被俘入内地“没为奴”(《新唐书·南蛮下·两爨传》)。于是,爨氏失去核心统治力量,分裂为爨氏各宗支分别盘踞南宁州,形成唐朝前期的“白蛮”、“乌蛮”状况。
《蛮书》卷四载:
“西爨,白蛮也。当天宝中(公元742至756年),东北自曲、靖州(今昭通地区),西南至宣城(今元江),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在石城(今曲靖)、昆州(今昆明)、曲轭(今马龙)、晋宁、喻献(今江川、玉溪、通海等)安宁至龙和城(今禄丰),谓之西爨。”
“东爨,乌蛮也,在曲、靖州、弥鹿川(今泸西)、升麻川(今寻甸),南至步头(今建水南),谓之东爨。”
另外,在西洱河地区也有乌蛮,初有七十部,至开元年间(公元713至741年)便只剩下“六诏”或“八诏”。《蛮书》卷三载:
“六诏并乌蛮,又称八诏,盖白岩城(今弥渡县红岩)时傍及剑川矣罗识二诏之后。开元年中,蒙归义攻石桥城(在今下关),阁罗凤攻石和(在今凤仪),亦八诏之数也。”
八诏之中最著名的是六诏,即蒙西诏、越析诏、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南诏)。
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至737年,唐朝扶持蒙舍诏(南诏),调动姚州都督府的力量,派御史严正诲帮助皮罗阁进行策划,攻灭其他各诏、各部,统一了滇西的洱海地区。唐朝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所辖原云南郡范围)。
唐朝利用南诏平息了洱海地区各乌蛮部落的纷争,并抵制了吐蕃南下争夺滇西的势力之后,便接着深入经营东方的爨区。
当时,东方爨区没落的“白蛮”封建主们,仍各自闭关自守,据地称雄;乌蛮各部落间更是言语不通,互相对立。
唐朝在爨区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县进行统治,爨氏各封建主和其他贵族都在地方上发展自己的势力,和大唐官吏进行对抗。
公元734年(唐开元二十二年)前后,爨归王盘踞石城(今曲靖)为南宁州刺史;爨崇道占据曲轭(今马龙)为威州刺史,且称“都大鬼主”,形式上为诸爨所共同拥戴的大宗;爨日进、爨日用据守安宁城;爨嗣绍领有昆州(今昆明)为昆州刺史;黎州(今华宁是爨曾的管辖范围;爨仁哲自据归州(今红河州南部至文山州)一带为归州刺史;爨彦徵的领地在今楚雄一带,爨守懿则有求州(今玉溪一带)。诸爨领主及邻境各部贵族之间,经常“朋仇相嫌,经营损害”,对立纷争,“兵戈相防”。对唐朝中央来说,则是“时有背叛,似是生梗”(张九龄《曲江集》卷十二《敕安南首领岿州刺史爨仁哲书》)。
天宝五至六年(公元746年至747年)间,因唐朝开通“步头路”(从安南都护府溯红河水道而上,至步头,即今红河北岸的阿土),引起东方诸爨领主强烈反抗,杀死安宁筑城使竹灵倩,毁了安宁城。唐朝便派遣云南王皮罗阁率领滇西洱海的军队和唐朝官兵共同前往,镇压诸爨领主的叛乱。这正好给南诏统治者一个扩张领土的机会。
南诏和唐朝官吏在爨区各怀野心,各自拉拢一些爨氏封建领主,挑拨制造诸爨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分别控制爨区的目的。
于是,居住在曲轭(今马龙)的爨崇道大鬼主杀了盘踞石城(今曲靖)的爨归王。爨归王的妻子阿姹向皮罗阁求救,皮罗阁乘机率兵攻陷曲轭,驱逐了爨崇道(爨崇道逃往姚州都督府,依靠唐朝官吏庇护),尽灭诸爨领主而占有了东方爨区。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皮罗阁死,其子阁罗凤立为云南王,命令进驻爨区的白蛮将领扬牟利以兵胁迫诸爨领主和部分百姓迁到永昌(今保山),长达五百来年光耀一时的爨氏统治从此结束,取而代之的便是南诏国的统治。但是,爨氏治滇的丰功伟绩、爨氏统治创造的云南民族文化是不能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