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图片老照片(煤油灯效应心理)
煤油灯也有称水油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家庭常用的照明工具。日用杂货店、小卖部都有售卖,提起它,对于很多六零七零后来说已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似乎成为了一种特殊符号和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尽管煤油灯已渐行渐远,但它始终维系着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每到傍晚入黑,一盏盏闪烁着橘红的水油灯光,照亮了一个个家庭。煤油灯分长灯筒和短灯筒,大煤油灯用长灯筒,小煤油灯用短灯筒,灯筒是用来保护灯火不被风吹熄,带着灯火走动也不易翻灭。到了夜深人静时,煤油灯一盏接一盏熄了,家家户户都没有了灯光。
上世纪八十年中后期,许多城镇和农村陆陆续续开始安装电。自从用上电灯之后,煤油灯就很少派上用场了,但是,如果遇到结婚或进宅等喜庆事,按照农村风俗习惯,也会使用水油灯,点灯有着添丁的寓意。
煤油灯尽管已渐行渐远,但毕竟煤油灯是抹不去的时代烙印,是眷恋故乡的一份特殊情结。
另附文章一篇
一盏煤油灯
每天习惯于五点起床的我,多躺五分钟都觉得混身不舒服,可是窗外哗哗的雨声无法外出,雨天的五点家里依然很暗,这样的早晨,书房是我最可以也最爱去的地方。
走进书房,发现案桌上多了一盏旧式煤油马灯,上面写着一行字"送你一盏灯"!
一盏灯,勾起了满满的回忆
岁月到底为我留下了什么,
又带走了什么?
在这个日益喧哗和浮噪的红尘中,
我似乎轻易的就选择了遗忘:
将那些萦绕着童年并不快乐的炊烟
以及淳朴的笑容和充满睿智的叮咛,
都湮没在慵懒的时光里。
此刻,蓦然发现
自己的灵魂之根竟不知该扎往何处
或许遗忘了太多本真的东西。
旧时,电灯在我们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人心里,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那时每个家庭都是使用煤油灯照明。
煤油灯多为玻璃材质,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其实像这种正宗的煤油灯,在一般家庭中也是不常见的,大多人使用的煤油灯,都是自创发明的,因此种类很多,形状各异,譬如墨水瓶,小酒瓶、药水瓶等等,都可以废物利用,制作成煤油灯。
去掉瓶塞和瓶体上塑料质的易燃物,找来薄铁皮卷成筷子粗的管壮,里面塞上用棉花制成的灯芯,然后,从瓶口处插入倒入煤油,一盏油灯就制作成了,待点燃之后,那毛笔头大小的火苗,在暗夜里静静地发着昏黃,微弱的光芒。
这种灯罩式的煤油灯是比较正宗的,好的,过去在我的眼里,它显得有一点高贵。
煤油灯的亮度,取决于灯芯里棉花线的长度,棉花线太短了,火苗小,亮度不够,棉花线长了,亮度够,但又比较费油,那时,家家户户大都很穷,为了省钱经常几个房间只点一盏灯,做饭时灯放在灶房,一家人围坐在灶房,做好饭之后把饭端里屋,煤油灯也跟着到了里屋的桌子上。
这种用玻璃瓶自制的煤油灯,才是过去人们最常见的。
为了节省灯油,大人们会适时调节灯的亮度,只有在我们写作业的时候,才把灯光调高一点,即便如此,在微风中忽明忽暗,上下跳动的灯光,仍然照不了多远。
用不了多长时间,小眼睛就开始模糊,然而,勤俭的嫂子们就连这一点光亮也不肯放过,她们坐在一旁纳鞋底,或缝䃼衣物。
如今的夜晚,到处华灯闪烁,流光溢彩。随着岁月的流逝,煤油灯在我的记忆中渐渐地远逝,甚至遗忘,但这样的煤油灯曾经陪伴我历经了风霜雪雨和悲欢离合,弱弱的油灯,如萤火之光,为我指引了前行的道路,温暖了我的世界,让我不惧怕黑暗,不迷失自己,油灯的火苗淡泊而倔强。
一盏灯,温暖寒夜中的一个家
一盏灯,照亮黑暗中求索者的路
一盏灯,指正迷茫者走向放下的彼岸
心灯一盏,烦时找乐。忙碌寻闲,舍得意满。谢谢某人,送我灯一盏!
巨细由来已无穷
隔窗分曹两不同
晨雨何碍清风乱
愁人眼明心尘蒙
且就点亮灯一盏
莫数新影四五重
不屑人生几多事
唯向寸心热光融
遥望那白云游荡在天空
就像多少游子孤独的前行
滔滔的江水都是思乡情
今夜又将做一场难忘的梦
不羁的青春吹散在风中
总在感叹岁月如梭的匆匆
弯弯的月亮无声的陪伴
闯出一片天才是真的英雄
我穿越人潮人海的汹涌
寻找着熟悉又陌生的背影
是谁为我点燃心中那一盏灯
…………
本文来源:荷莲心苦美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整理,刊载只为学习交流。如图片、视频涉及肖像、隐私,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即行删除或者协商许可使用事宜。谢谢你们对会文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