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负极材料

2023-02-23 20:40:00 0

锂电池负极材料

一、负极材料分类

1、碳材料

1)石墨化碳:天然石墨、复合石墨、人造石墨(当下主流):首次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成本低、工艺成熟。

2)碳纳米新材料

3)无定形碳

2、非碳材料

1)硅基材料(未来方向):理论克容量更高,能满足对更高克容量的需求。工艺不成熟,成本高,市场化进程缓慢。(克容量:单位质量的活性物质所能够释放出的电量)

2)钛基材料

3)锡基材

二、负极材料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各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通常与合作的负极材料供应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技术路线,从原材料的选择、各类材料的比例、辅助材料的应用以及生产工艺的设置均需要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复杂,研发周期较长、品质管理难度较大,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随着下游锂离子电池厂商对负极材料的技术参数、 性能指标、一致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和改进,对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效率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技术门槛。

2、客户进入壁垒: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低温放电性能影响较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商通常需要经过小试、中试、 大试、小批量、批次稳定性等严格复杂的产品测试程序来选择负极材料供应商,并逐步放大批量至量产,历时少则半年、长则3至5年。出于对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体系匹配确定后则不会随意更换。同时,材料一旦通过电池生产制造商进入汽车厂商的供应体系后,未经汽车厂商的同意,材料不得更换。因此, 负极材料生产厂商和动力电池生产厂商的客户粘性较强,多数锂离子电池厂商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已经进入主流供应商体系的厂 商会相对较为稳定,新进入者无法在短期内获取目标客户。

3、资金壁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工艺及其后续更新改进的定制 化程度较高,新产品研发投入较大,产品从投入研发到下游客户批量供应的周期较长。因此,行业新进入者需要长时间较大的资金 投入,在未能投产并实现盈利之前,进入者一定程度上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三、负极材料产业链

1、上游原材料

生产人造石墨负极:针状焦、沥青、石油焦

生产天然石墨负极:天然石墨矿

生产硅基材料负极:碳材料、硅

2、中游制造加工

人造石墨负极(市占率84%)

天然石墨负极(市占率14%)

硅基材料负极(市占率1.5%)

3、下游应用

动力电池:最主要驱动力

储能电池:出货高速增长

消费电池:占比持续收缩

四、国内负极材料企业

贝特瑞:全球行业领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负极材料出货量已经连续7年位列全球第一。与福鞍控股等公司合作 布局负极材料产能。产品涵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及硅基负极材料等。2021 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收入为 64.59 亿元。

璞泰来:专业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工艺设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涵盖负极材料、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PVDF、粘 结剂及自动化装备等,其中负极材料产品主要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2021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收入为 51.29亿元。

杉杉股份:主营锂离子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大型企业,产品涵盖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 LCD偏光片。2021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收入为41.4亿元。

中科电气:目前已形成“锂电负极+磁电装备”双主营业务格局,其中负极材料产品主要为人造石墨,同时覆盖天然石墨、硅碳 、硬碳、软碳等新型负极材料。2021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收入为18.87亿元。

翔丰华:专注于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业务,产品主要涵盖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复合石墨等传统石墨类负极材料。2021 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收入为11.15亿元。

福鞍股份:深耕重型铸钢件的研究生产,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重组并购,业务扩展至烟气治理环保领域及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生产行业。通过与贝特瑞合资成立了四川瑞鞍以及筹划收购天全福鞍,进一步推动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

索通发展:聚焦“预焙阳极+锂电负极”等碳材料产业,巩固预焙阳极行业市场地位的同时利用石油焦原材料的优势,打造以锂电池负极、特碳、碳陶、碳化硅等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平台。

$璞泰来(SH603659)$ $杉杉股份(SH600884)$ $中科电气(SZ300035)$

关键字:  锂电池负极材料 一、负极材料分类1、碳材料1)石墨化碳:天然石墨、复合石墨、人造石墨:首次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成本...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