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蕴含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2023-03-04 14:49:34 0

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蕴含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星巴克的杯型,有Tall”星巴克,一个“隐藏的小杯”作为重要的“价格锚点”很容易把用户的决策目标锁定到中杯、大杯。

我们在设计产品时也通常会考虑参照物,在杯型比较与价格的差异出现时,用户自然就有所倾向。

在“参照物”、“价格锚点”的设定下,用户的感知就形成了一定的“比例偏见”,我们会自然而然的进行比较,3元能多喝83ml的感知(消费者几乎不会现场计算,大部分以视觉判断大小差异)可以促进快速决策。

在“星巴克咖啡杯型中,你最常选的是哪一个?”问题的调查中显示,59.48%的人群选择了Grande人群的79.71% 。

在上一个图表中可以看到26.72%的消费者选择Tall(中杯),一般在消费者选择Tall(中杯)时,星巴克服务员会说一句话:“只要加3元就能升大杯,您需要吗?”

“大杯美式”是30元,服务员这句“3元升级30元的大杯”,一下就提醒了用户,“差价才3元,很划算!”

所以,此刻又有近一半人改为购买了大杯。

消费者“心甘情愿”的购买“大杯”星巴克,与星巴克品牌设计的消费者决策链路是否有关呢?为何一定要引导消费者购买大杯,站在消费者立场会感觉到“划算”,这正是“比例偏见”的消费者心理核心,“占便宜”的心理+产品自有“便宜”要素,就形成了消费者的感知,也因此购买了商家希望的那款产品。

人们习惯用百分比来判断得失,比例偏见。

从上面表格最后一列也可以看出,中杯、大杯、超大杯分别百毫升价格在7.63元、6.86元、5.58元,当然是越大杯越划算。

为何星巴克也希望消费者购买“大杯”、“超大杯”?是为了让消费者省钱吗?

中杯、与超大杯,从成本上,只是增加了部分的水、咖啡、糖、奶,当然这部分已经有很多人测试过每杯咖啡的含量等,这部分不展开,从成本角度,这些增加几乎可以忽略。

星巴克最大的成本是房租、水电、人员管理等费用,这些费用是固定的——不管你卖出多少咖啡,所以当然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到店消费者等关键要素上,客单价越高,消费频次越高,对星巴克越有利。

星巴克给我们哪些启示:

1. 比例偏见的产品规划:在产品规格设置、价格设置中应用,引导用户选择品牌希望推荐的产品。

2. 比例偏见的感知参与:让消费者感受到“划算”、“占便宜”、“实惠”,且品牌自身又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同学们看完是不是恍然大悟

其实经济学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与生活现象紧密相关,学好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市场发展动态以及避免掉入商家的“陷阱”。

关键字:  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蕴含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星巴克的杯型,有Tall(中杯)、Grande(大杯)以及Venti(超大杯),唯独没有小杯。为什么这样设置?从营销的角...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