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学的伟大

2023-06-03 19:03:28 0

中国医药学的伟大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药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经验,并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早在战国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中许多内容符合现代医学理论。例如对人体的骨骼、血管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并已认识到人体的血液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认为“心主身之血脉”这些理论至今仍然正确。与此同时,扁鹊撰《难经》,在脉诊(切脉)针灸方面,其内容较《黄帝内经》更为详尽,是一本可与黄帝内经》媲美的古典医籍。

中国医药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长期以来,为人民的防病治病作出了巨大贡献。医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出版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书籍。前书以外感病(候环境因素引起的多种疾病,包括部分传染病)为主,后书以内伤杂病(内科疾病及部分妇科疾病)为主,二书确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其中有许多可贵的医疗经验,例如对肺痈(肺脓疡)、肠痈(阑尾炎)、黄疸(黄疸型肝炎)、痢疾、消渴(糖尿病)等病的辨证和治疗,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多种妇产科疾病也有行之有效的治法。

据考证,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的《神农本草经》已收载中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是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将药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这种理论仍沿用至今。书中记述的黄连治痢疾、常山截疟疾、麻黄治哮喘、海藻治瘤(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水银(汞制剂)治疥疮,是世界药物学上的最早记载,至今仍具有临床意义。

在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史中,还有许多“世界之最。如公元2世纪时,华佗首先使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外科手术记录;他还提倡模仿动物动作的体育疗法“五禽戏”,是第一个提出体育保健作为防病措施的医家。公元659年,唐朝政府组织编写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以后传至国外,英国医生琴纳在此基础上,于1796年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所以,人痘接种法是世界医学人工免疫的先驱。宋代宋慈撰写的《洗冤集录》(1297),比欧洲最早的法医学还早350年,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远在秦汉以前,医学家就能利用“升丹”、“炼汞”方法制造化学药品应用于临床,如晋代葛洪总结了炼丹技术,应用了升华、蒸馏等方法制药,对世界制药化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17世纪初就传入日本,先后被译成朝鲜、日、德、法、英、俄、拉丁文等多种文字,广泛地流传国外,对一些著名的生物学,药物学家都有较大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中国医药学用天然药物、自然疗法治疗疾病,深受各国医学家的重视,是我国与世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以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关键字:  医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