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槟榔的作用与功效、应用_成分、炮制方法与应用
槟榔系采用主产于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区栽培的棕榈科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的干燥成熟种子。药材以个大、体重、结实无破裂者为佳;体轻、质松、中间有空隙者次之。
【炮制】槟榔:取原药材,拣去杂质,用清水浸泡15~20天,每3~5天换水一次,至透心,捞出,用清水冲净,切约0.6mm(2厘)厚的片,晒干。或打成黄豆大小,约2~8mm(0.5~2.5分)的小碎块。
炒槟榔:取净生片,置炒药锅内,用微火加热翻炒至显紫棕色,取出,摊晾凉。
焦槟榔:取净生片,置炒药锅内,用大火加热翻炒至表面显焦棕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摊晾干。
【饮片鉴别】槟榔:呈类圆形薄片状或碎粒状,大小不一,直径约1.5~3cm(0.5~1寸),显棕红色与灰白色,曲折放射如大理石样花纹,中心偶见空隙。质坚硬。气微,味涩而微苦。
炒槟榔:形如生片,表面显紫棕色,偶见焦黄斑。
焦槟榔:形如生片,表面显焦棕色。
鉴别反应取生品粉末0.5g,加水3~4ml,加稀硫酸1
滴,微热数分钟,滤过,取滤液1滴于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发生浑浊,镜检可见石榴红色的球状晶体或方形晶体(示槟榔碱)。
【成分与作用】槟榔含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次碱、缩合鞣质、脂肪油等。
炮制对槟榔碱含量有一定影响:生槟榔为0.40~0.52%,而槟榔片为0.33~0.36%,炒槟榔为0.30~0.33%,盐炒槟榔为0.23~0.24%。
【作用与功效应用】槟榔为驱虫药。性味辛、苦,温。具有驱虫消积、利气行水的功效。生品多用于驱虫,如用于驱虫剂的“槟乌合剂”(治姜片虫)、“连梅安蛔汤”(清热驱蛔)、“槟榔煎”(驱绦虫)及祛湿剂的“鸡鸣散”(利气逐水)等。炒制后可增其消导作用,临床多用于消导剂的“烂积丸”(消积化滞)、“开胸顺气丸”(消积化滞)、“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焦制品用于“小儿化食丹”(消食止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