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过量的表现及危害_怎么判断运动过量的症状与后果

2023-06-18 12:43:08 0

运动过量的表现及危害_怎么判断运动过量的症状与后果

运动过量的危害

1、运动量过大易贫血

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若把握不好,就可能损害健康。运动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疾病。有门诊统计显示,大多数存在起立时眩晕、睡醒后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尤以经常参加剧烈运动者为甚。

导致运动性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青少年处于快速生长期,营养不合理,偏食,运动负荷过大等。预防运动性贫血,首先要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铁质的供应。运动时应循序渐进,别一味尝试超越自身的生理负荷。运动前后,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增强红细胞的抗氧能力。

2、运动过度防“内伤”

运动过度最常见也最易察觉的是骨骼肌肉损伤,表现为关节组织如踝关节、膝关节、手腕、肩部韧带或腿部肌肉的拉伤、扭伤等。有的人本身患有慢性腰颈椎损伤或退行性骨关节病,突然运动后反倒诱发和加重了病情。不过,这类外伤容易表现出来,临床处理也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心脑血管及心肺功能疾病的伤害却往往不易被觉察。譬如,过度运动后发生眩晕、手脚无力、冒冷汗,说明短时间内心脏负荷增加太快,心功能不能满足需求,应立即停止运动,适当休息或到医院就诊。但很多人认为,运动出现胸闷、气紧、头晕目眩的症状是正常的,或者不排除工作繁忙带来的影响,不予重视,结果轻则可导致心功能不全,重则会导致心脏骤停而发生猝死。

3、运动量过大眼睛会疼

如果您喜欢使出浑身的力气去健身,那么我们应该提醒您,这样做会危害健康,特别是视力。巴西的眼科专家作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们认为健身者的视力取决于训练强度。

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举杠铃前,科学家为所有受测者躺着测试了眼压,结果发现,运动时肌肉常常会酸痛,而这时眼压会发生很大的波动。

通过这个实验,科学家作出结论:如果在运动时,出现眼睛疲劳的症状,就说明运动量过大,已经超出了身体的负荷。

4、运动过量致肌肉溶解

某设计公司的小肖跟同事打赌做俯卧撑。因平日身体健壮,他一口气做了180个。可第二天,他全身肌肉酸痛,出现了恶心呕吐。到后来,尿液都变成了酱油色。经检查,他患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

人体的肌肉主要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心肌及骨骼肌是有横纹的,横纹肌溶解症通常发生在和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中。所谓横纹肌溶解,主要由于挤压、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原因所致横纹肌破坏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肌肉在因上述原因受伤,甚至坏死之后,会使大量肌肉细胞内的蛋白流入血液中,阻塞在肾小管,使肾脏功能受损。另外,肌球蛋白本身也会在体内被分解成有肾毒性的成分,对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直接产生进一步的伤害,进而引发肾衰竭。

因此,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甚至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更大。

5、运动过度可致心脏早搏

早搏是指心跳没有遵循正常规律的跳动,某一次心跳节律提前了,提前跳动之后出现一个较长的间歇。健康人由于运动过度、情绪激动、酗酒也可以出现早搏,这是非器质性早搏,即心脏本身并没有疾病。

非器质性早搏患者除了要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外,也要积极用药治疗,因为频繁的早搏可以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身体。

6、运动过量伤肝

现在许多都市白领会加入各式各样的健身班中,希望在短时间内消耗掉囤积的脂肪。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患者运动过量,不光达不到健身目的,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

除了营养过剩造成脂肪肝外,营养不良、药物影响、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都可能会造成脂肪肝,有的患者还属于混合型脂肪肝。运动并非是不同类型脂肪肝的万能药,如果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脂肪肝就不主张大量运动,而是要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改善营养状况;药物造成的脂肪肝要及时停药;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脂肪肝则要及时治疗肝炎。

专家提醒,通过剧烈运动消耗掉脂肪的过程如果太快,其间又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的话,很可能伤及肝脏,严重的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7、过度运动易致韧带损伤

近日家住南京城东的李女士,一大早来到社区的网球场,打单人网球。

由于天气比较冷,李女士穿得比较厚,虽然活动起来不是很方便,但仍然玩得很高兴。然而,几分钟后李女士在做一个快速击球的动作时,猛地感觉自己的左脚好像不听使唤了,又酸又疼。李女士随后来到医院就诊。经过相关检查,被诊断为左脚韧带撕裂。

该院骨科反映,在冬天接诊的病人中,很多人都是因类似运动不当而导致肌腱、韧带受损,甚至骨折。该院骨科主任孔晓海教授提醒市民,冬季锻炼,应注意锻炼方式和强度,认真做好前期热身准备,及时增减衣物,以避免出现危险。

此外,不宜在冬日的凌晨到早晨进行锻炼,因为这个时间段最容易突发疾病。最好等出太阳后再运动。若在疾病发作期,则应停止室外锻炼。

8、运动过度掉头发

据英国媒体报道,从事健身运动较多的人更可能会出现秃头的烦恼。

研究发现,那些从事举重锻炼达两年以上,每星期3次,每次时间长达45分钟的人都有过早进入头发稀少的阶段。科学家发现,健身者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健身之后,体内的睾丸激素平均会增长25%,30分钟之后,激素恢复正常。但同时, 男性激素会转化成一种叫做二氢睾酮(DHT) 的化学物,DHT使发囊和发根收缩, 从而导致头发越来越稀少。这是导致秃头最大的原因,而并非以前所认为的遗传基因是主因。专家同时指出,女性进行举重锻炼也会有同样出现脱发的不良后果。

判断运动过量的表现信号与征兆

中老年朋友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往往由于控制不好运动量,造成身体的不适。因此,控制好运动量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向中老年农民朋友介绍一些判断运动量是否超量的方法,大家不妨试试,或许对中老年农民朋友的体育锻炼会有所帮助。

(1)通过心率来控制。锻炼后半小时内即能恢复平静,心率、呼吸次数及情绪状态均能恢复到锻炼前的水平。以心率(脉搏)为例,一般健康的中老年人,运动过后3~10分钟心率应恢复正常;如果不能恢复,说明运动量过大,应该进行调整,如多跟周围的锻炼者聊聊天、交流锻炼的体会等,以降低运动量。

(2)通过精神状态来控制。锻炼后依然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没有困意,对学习、工作没有不良影响。相反,如果精神委靡、疲乏、头昏、目眩,则说明锻炼的运动量过大了。

(3)通过锻炼的出汗量来控制。锻炼达到刚出汗或出小汗的程度运动量适宜。不出汗说明运动量不够,大汗淋漓说明运动量过大。

(4)通过锻炼后的饮食来控制。一般来讲,锻炼后食欲很好,食量也有增加。如果食欲下降,食量减少,说明运动量过大了。

(5)通过工作效率来控制。通过体育锻炼,中老年朋友的体质增强,记忆力增强,学习与工作的效率提高,表明运动量恰到好处。如果身体消瘦、多病,学习与工作效率下降,则说明锻炼的运动量掌握不恰当,应及时调整。

老年人运动过量的危害

体育运动固然有利于健康,但任何事物都不可太过,老年人各系统各脏器的功能呈全面的低下,其生理功能储备大大减少,因此,要求老年人遵照科学的健身方法进行运动锻炼,防止运动过量。否则,会产生以下危害:

(1)可发生病理性骨质吸收。长期大强度的运动,会使骨组织所受的应力过大,发生病理性骨质吸收。尤其对老年人,这会增大骨折的危险性。另外,长期应力过度牵拉骨膜,还可导致疲劳性骨膜炎并引发疲劳性骨折。

(2)可发生关节软骨营养障碍。关节软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是维持关节灵活、正常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关节软骨一旦损伤即产生永久性病变,治疗困难。长期过量的运动,关节软骨经常受到微细损伤,软骨正常弹性改变,造成软骨营养障碍,加速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微细损伤累积可造成软骨溃疡、剥离等损伤。

(3)可发生骨骼肌功能下降。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大量运动后常见的症状之一,急性或慢性的过度负荷会导致骨骼肌的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剧烈运动后肌肉相对缺氧,代谢产物乳酸堆积,自由基产生,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造成肌细胞收缩结构破坏,蛋白质降解加剧,骨骼肌收缩和伸展功能下降或障碍,肌肉硬度增加并产生严重疼痛。

(4)可发生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过量运动时和运动后心脏供血不能满足心脏做功的需要,从而引起心肌损害,诱发心功能不全和心电异常,严重者可引起猝死。高强度训练和比赛可引起血流紊乱,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也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内皮损伤还可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过量运动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运动性高血压。

(5)可发生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剧烈运动时肌肉和内脏血流量重新分配,骨骼肌的血管扩张以增加血流量,胃肠道血管收缩,胃肠黏膜血管痉挛。运动中或运动后可出现胃痛、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等症状。过度运动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亦可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6)肝、肾等脏器受损害。过量运动会使肌肉血流量增加,肝、肾等内脏器官的血流量相应减少,尤其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此基础上,若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肝脏的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缺氧性损伤。这种肝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主要由组织缺氧和能源物质耗竭而引起,肝脏自由基产生导致膜脂质过氧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运动过量可使肾脏过滤及重吸收功能障碍,甚至可能出现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管型尿等。

(7)可出现精神、神经异常症状。运动时,大量供能物质降低,神经递质严重减少,而中枢抑制性递质堆积,阻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同时脑中血氨浓度升高,造成神经中毒,导致机体倦怠、食欲不振、失眠、头痛等症状。过度疲劳者还可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如自信心和自我感觉恶化,精神压抑,易烦躁、激怒或者反应淡漠,感情不稳定,平时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个性改变等。

(8)可出现内分泌紊乱。运动过量,可使内分泌功能紊乱,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下丘脑、垂体功能受到抑制,造成内分泌紊乱,并对各系统的功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9)免疫力下降。过度运动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甚至可出现淋巴结及扁桃体肿大、感冒、咽炎等呼吸道疾病,胃肠炎、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长时间过量运动还可使血中谷氨酰胺水平降低。谷氨酰胺浓度降低会抑制淋巴细胞转化、抗体合成和巨细胞吞噬功能。

为何会运动过量

运动过量,过犹不及

全国全民健身的意识越来越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也开始渐渐增多。由于他们软组织已经有所退化,且损伤后不易恢复,所以应尽量选择运动强度小的项目,并且一定要注意锻炼的方法,否则很容易导致软组织受损。

对中老年人来说,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所以运动量只要达到最大运动量的50%~60%就行。并且,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适当地偷懒,能够保护身体健康。

举个例子来说,门球的运动量相对而言是较小的,接近日常活动,是中老年人经常选择的运动方式之一,但需长时间行走或站立。

如果老年人长时间连续保持行走或站立姿势,就很有可能引起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等病变。因此,老年人在打门球时不妨“偷点懒”,大家轮换着打,没轮到的可以坐着歇一会,甚至还可以在球场边摆上桌椅,泡上一壶热茶,边喝边打。

还有太极拳也是深受很多中老年人青睐的运动项目之一,它对动作的要求非常高,上肢和躯干的重量全要靠下肢来支撑、虚实与重心要掌握好,动作行云流水,柔中带刚,很少有人能练到完美的境界。太极拳虽然运动强度小,动作慢,但标准的动作是保持半蹲位,身体重心较低。中老年人如果动作太过于标准化,会致使膝关节的负荷过大,容易引起关节软骨软化症、滑膜炎、脂肪垫炎等病变,重者甚至会引起骨质增生。因此,老年人在打太极拳的时候应该自觉地降低对姿态的要求。如在扎马步时,不要蹲得太低,膝盖稍稍弯曲即可,也不需要太用力,还可以提高下身身体的重心,以避免膝部疾病发生。

温馨提示~~

中老年人在打网球、跳迪斯科等较强力的运动中,都要谨记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身体某一局部不宜负重过大、不宜过久保持某一姿势等。

关键字:  运动过量  过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