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2023-06-18 14:30:00 0

调胃承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调胃承气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大黄12克,炙甘草6克,芒硝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芒硝后下,文火微沸。

【方歌速记歌诀】

调胃承气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

不用枳实伤上焦,中焦燥实服之好。

【功用】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

【方论】本方为汗、吐、下亡津液所致燥热结实,胃气不和之证治。即《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之谓也。病邪人里,蒸蒸发热者,表邪已解,热聚阳明之证,故不恶寒但热而汗出;阳明内实,胃有郁热,伴有心烦或谵语、腹胀满、不大便等燥热结实征象;舌苔脉象亦均为阳明实热之故。

方中大黄苦寒泄热去实,推陈出新;芒硝咸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炙甘草甘平和中。三物相合,为泻下阳明燥热结实而不损胃气之剂。通用于阳明燥热结实,或大便燥坚,痞满不甚,或腑实重证下后邪热宿垢未尽者。

【医论】本方较大、小承气缓和。.《伤寒来苏集》柯韵伯曰:“不用气药,而亦名承气者,调胃即所以承气也。经曰,平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实,故气得上下。今气之不承,由胃家之实热,必用硝黄以濡胃家之糟粕,而气得以下,用甘草以生胃家之津液,而气得以上。推陈之中,便寓致新之义,一攻一补,调胃之法备矣。”《绛雪园古方选注》王晋三日:“调胃承气者,以甘草缓大黄,芒硝留中泄热,故调胃非恶硝黄伤胃而用甘草也。泄尽胃中无形结热,而阴气亦得上承,故曰承气。其义亦用制胜,甘草制芒硝,甘胜咸也;芒硝制大黄,咸胜苦也;去根实、厚朴者,热邪结胃劫津,恐辛燥劫胃津也。”

总之,本方适用于阳明热实燥坚不甚痞满而实之证。

【验案】

吴×,2岁。病下利,目闭身冷。前医认为少阴证,投以理中、四逆之剂病转危笃。诊其脉,寻按均不可得,据前医云,脉绝已半日矣。余细想,其脉绝半日,岂有生机尚在?其中必有原因。遂启齿观察,见其舌苔黄燥,再视其肛门,周围红赤异常,

验其便,则甚粘腻,下利虽频,而量极少,与少阴下利清谷大相悬殊。此系伏热,热深厥深,故见身冷脉伏。内真热而外见寒身也。遂依“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予调胃承气汤加味:朴硝7.5克,大黄4.5克,黄芩2.4克,甘草2.4克。服后数小时,下黑粪甚多,脉出,肢温,知渴索饮。次日按原方续服1剂,敬告获愈。

【研究】根据《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9~290,陈奇:经药理研究证实,调胃承气汤具有抗菌作用:体外抗菌实验证实,其原液及浓缩液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大黄、芒硝有泻下作用,甘草有解毒作用。

关键字:  调胃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