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夫人的名言女人一旦拥有了勇气,甘地夫人法则算是一种教育理论吗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对印度有着杰出的贡献;作为妈妈,她也是孩子心中最好的导师。
甘地夫人认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使他们以后能够从容不迫的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做为母亲,她必须帮助孩子平静的接受挫折,发展自我克制的能力。
大儿子拉吉夫12岁时,因病要做一次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也不要害怕。
可是,甘地夫人却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那样反而不好。所以,她阻止了医生。随后,甘地夫人来到儿子床边,平静的告诉拉吉夫:
第一、手术后几天会相当的痛苦;
第二、谁也不会替他受苦,因此,他必须要有精神上的准备;
第三、哭泣或叫苦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
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有叫苦,勇敢的忍受了着了这一切。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和挫折,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就要从吃药打针开始。
看着孩子满脸恐惧,浑身发抖,几近绝望的样子,听着他世界末日般的哀求“妈妈,妈妈,我怕,我怕,我不想打针。”你会如何对孩子坦诚相告:人生的坎坷会远不止于打针吃药?你会如何教育孩子理智坦然地接受痛苦和挫折?
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漫长战役”。有一种值得喝彩的人生,正是因为你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能够昂首挺胸,屹立不摇。早一些让孩子懂得挫折是人生正常的“待遇”,当挫折到来时,应该面对,而不是逃避。这样,孩子便会早一些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以后的人生便会少一些悲哀气氛,多一些壮丽色彩。
小的时候,谁都有过打针吃药的经历,小孩子第一次得病怎么会知道,打针是疼的,吃药是苦的,包括有些小孩子量体温的时候也会吓得哭起来,有的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就吓得要命。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其实,孩子没有过疼和苦的体验,这是因为父母无形中给了孩子一种心理暗示。最终让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就知道要打针了,要吃药了,所以才会大哭起来。
孩子有病了,父母们心急火燎的,着急、担心、害怕。着急的是照顾得好好的,怎么就感冒了呢?担心的是孩子这么小得了感冒怎么行啊!害怕的是小孩子能不能承受得了,很多父母没有经验,当孩子发烧咳嗽的时候不知所措,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应对。
小孩子是有心理感应的,他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焦虑情绪,能够从父母的话语和行为中体会到不安,加上孩子自身有病不舒服,这种心里上的不安会加重孩子的病情。特别是当医生给孩子打针的时候,有的父母就更沉不住气了,不停的告诉孩子,宝贝不哭,宝贝乖,不疼的,一会就好;当孩子吃药的时候,告诉孩子,宝贝听话,不苦的,有的甚至就把孩子的嘴掰开,往里灌,此时父母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恐惧。
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是要经历风雨的。人不可能躲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但一定要具备迎接风雨的能力。成长也不是一路坦途,在成长的道路上,同样会遇到坎坷和荆棘,这些经历是任何一个人都避免不了的。当面对这些障碍和困难的时候,所做的选择不是逃避而是搬走障碍,战胜困难。
面对困难需要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上天给的。是通过后天的一次次磨难换取来的。
父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少经历磨难,有一点办法也不会让孩子受苦,总想给孩子建造一个温室,让孩子一生风不吹,雨不淋,太阳不晒的。这样做,不但保护不了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失去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那就是——体验。
人都是在尝试和探索中慢慢长大的,吮吸母汁是尝试,所以才有了生命的力量;呀呀学语是一种尝试,所以才有了语言;蹒跚学步是一种尝试,所以才会丈量世界的勇气。所有的一切都是尝试,最终的一次成功,是因为之前经历了一千次失败的尝试得来的。
要想让孩子成才,首先要让孩子成人,要让孩子成人,一定要给孩子尝试的权利。从小让孩子有意识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害怕孩子会摔倒,也只有摔倒了才会爬起来;不要害怕孩子会把东西弄坏,也只有弄坏了,才会学会一种做事的方式。同时,在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佳时机。
上一篇: 住酒店的8大禁忌-住酒店的禁忌
下一篇: 奚啸伯京剧唱段大全-奚啸伯白帝城哭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