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出自哪位名人的——不学礼无以立申论范文题目
《论语·季氏篇十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礼”即指礼貌、礼仪、规矩,“不学礼”,不懂礼貌、不讲礼仪、不懂规矩,就不懂得怎样做人、处事,就难以在家庭、社会中立身行事,就会严重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学礼、知礼、懂礼、行礼,以提高国民素质、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树立大国意识,是崛起中的中国对国民提出的内在要求,是展现大国风采的“礼仪名片”,是提升中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然而,当孩子们的礼貌言行遇冷时、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庭情感关怀日渐缺失时,我们无限感伤于传统文化被漠视、传统文化精髓被践踏的悲哀中;当中文“某某到此一游”赫然刻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时、当“不守秩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尊重当地习俗”成为泰国对中国游客冠以的“称号”时,我们为自古被誉为“礼仪之邦”而脸红不已、忧心忡忡。凡此种种,都说明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需要优化,国民素养需要提升,国民素质需要提高,否则,我们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要文明有礼貌、有教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明礼貌、教养应当从娃娃抓起。孩子的文明礼仪培养和教养养成离不开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呵护与培育,家长、教师应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时时刻刻以身作则,注意言行礼貌,不断提升自身素养,防止出现孩子礼貌言行遇冷的情形,伤害萌芽状态中的“礼仪”心灵。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使国人诚信知礼、与人为善、文明有礼貌、有教养,国民素养提升才有希望,也一定会有希望。
——要知礼仪、崇尚礼仪。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不能让其只停留在历史的功劳薄上。深入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的精华、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知礼仪的源泉;结合现代文明、现代生活的特点,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是崇尚礼仪的保障;打造中国国家的“礼仪名片”,践行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是知礼仪、崇尚礼仪的根本目的。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用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国民,用文化知识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许,这比多是口号的“道德教育”更能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改善国人的形象。
——要讲规矩,守纪律。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规矩之于国家,是法制的框架,规矩之于社会,是诚信的氛围,规矩之于个人,是守礼的行为。一个人,没有规矩,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国家,没有纪律和规矩,就注定成为一盘散沙。规矩是底线,是敬畏。自觉守好规矩,不仅要将它内化于心,也要变成处事为人的自觉行为习惯,我们的国家才能逐步成为礼仪之邦、盛世之邦。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学好礼,树立明智而坚定的大国意识,提高具备长远眼光的国民素质,培育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生活充实感的新时代民族精神,执着于崇尚奉献,信念于文明礼仪,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智慧的魂魄,展现独一无二的“中国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