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山

2022-12-04 23:44:12 0

吴静山

吴静山,1943年出生于顺德乐从水藤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本名九如,字静山,号静者,以字行。11岁到广州读中学;1962年秋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分会美术指导,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70年,吴静山拜访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潘老戏言说:"广东出二山:苏仁山、吴静山。"苏仁山其实也是顺德人,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善画山水人物,被称为"画坛怪杰"。潘天寿先生把吴静山与苏仁山并提,可见称誉甚高。
吴静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家,幼而夙慧,天赋甚高。其父亲雅好收藏名人字画,所以吴静山自小就受到书画艺术的熏陶,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他12岁在广州读中学时,即以一幅卓然不俗的《山茶》参加首届华南美术展览,受到老画家方人定和李云的称许。1962年秋,吴静山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为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和导师陆俨少所赏识。徘徊于享有"天堂"美誉的西子湖畔,正值风华正茂的吴静山,踌躇满志地在美术的海洋里扬帆而行,却不幸遭受到一连串的挫折--因患病、辍学而被迫返回广州;因海外关系而受到猜忌、排挤。但个性倔强的他,在坎坷的际遇面前不屈不挠,依然对美术事业倾注着满腔热情,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美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南归之后,吴静山受到中山大学著名文字学家、收藏家容庚先生和著名诗文家陈寂先生的器重。容庚先生尽出自己的珍藏名迹让吴静山临摹研习,连罕以示人的戴进《江山一览》长卷,也拿出来供吴静山临摹。陈寂先生曾为吴静山题画云:"沱水岷山到北堂,杜陵诗话实张皇。而今一见吴郎笔,万壑千岩出粉墙。""晏坐西轩砚水濡,突然纵笔不踟蹰。今人未识黄公望,请读天池石壁图。"诗中把吴静山比作元代山水画大家黄公望,足见陈寂先生对吴静山期望之深。容、陈二公还常常与吴静山讲艺论文、研讨书画。前辈的教导与期望,激励着吴静山在逆境中奋力前行,锲而不舍、不屈不挠地刻苦攻习国画传统技法,熟悉历代各门各派风格,深入他们的堂奥,锻炼自己的笔墨和造型技巧,从而在传统技法的土壤里扎下了深深的根子。
际遇的坎坷,锻炼了吴静山的意志,更使他懂得做人必须光明磊落,要有一颗赤诚之心。"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知识分子遭受到虐待甚至迫害,生活陷于艰难的境地。当时吴静山才二十多岁,生活也十分拮据,但他始终以赤诚之心侍师待友。他得知潘天寿、陆俨少、容庚等老师体弱多病,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老师寄去钱物,寄去冬虫草等贵重药材。陆俨少的女儿被下放到新疆,欲南返探望父亲,却无法筹到车费。吴静山闻知后,即给陆俨少寄去300元以解厄困。陆俨少感动万分,写信给吴静山表示感谢,言辞恳切动人,读之催人泪下。吴静山不仅对老师十分尊重,对晚辈也常加鼓励,并培养了一批美术爱好者,而且他们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吴静山常说,立身应该先立品,做人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1997年7月,他在一幅画上题记云:"予近年作画喜用长锋羊毫而不觉羊毫之软弱,观者称奇。殊不知画品即人格,不在工具在乎心胸而已。"人品与画品是互相依存的,品行不高终将会见弃于艺林,只有品德高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出息的艺术家。
吴静山以赤诚之心待人,也以赤诚之心绘画。欣赏他的画,你可以感受到他那种对祖国、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国画大(repost是什么梗?repost的意思是“转发”,有的人系统设置是英文的,语言随系统也会变成英文,转发微博以后就会看见“repost”。后来网友们在转发内容时,也会手动标注“repost”表明为转发。)师潘天寿先生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画事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还须上法古人,方不遗前人已发之秘。"吴静山在"上法古人"方面非常刻苦,从范宽、王诜、董源、巨然,到倪云林、王蒙、黄公望、吴镇,以至石涛、渐江、八大、石溪,他都下过极深的功夫,不赶时髦,不走捷径,扎根传统毫不动摇。所以,吴静山的画,既取法北派的雄奇壮阔之美,也蕴含南派的丰润秀雅之姿,笔墨雅正,具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吴静山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时弊,就是排斥临摹学。其实,学画应该多临摹多探讨,要有所选择地学习历代各家各派。不知传统,何来创新!如果忽略了基本功的学习,将会极大地阻碍今后的发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就能看得更远。"吴静山不仅重视上法古人,也勤于外师造化。为了从生活中拮取素材,寻找创作的源泉,他挟笔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从岭南到塞北,从长江三峡到川藏高原,都留下他不辞艰辛登山涉水的脚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真情,其创作才能达到忘我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山水画:奇峰激流的磅礴气势
吴静山的国画艺术创作,以山水画用功最深,成就也最高。他的山水画,尤其是为祖国壮丽山河状貌传神之作,尤其是那些巨型立轴、长卷横幅,无不写得激情饱满,气势恢宏。生长于南国水乡的吴静山,却格外钟情于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白雪皑皑的太古奇峰、浩浩滔滔的黄河长江、雄奇壮丽的西北高原。他曾风趣地说,这是南人北调。外师造化,饱游饫看,开拓了他的胸襟,扩大了他的视野。江山如此多娇,更激发了他蕴藏于心中的情感。雁荡之雄奇、川蜀之险峻、黄山之恢雄奇变、华山之峭拔陡绝,还有铮淙交响的飞瀑流泉、蔚然森秀的南国山川,更有恍如烈焰蒸腾的火焰山、雄浑苍莽质朴的太行山、神秘的美国大峡谷等等,都在他笔下展示出气势不凡的风采。1978年,吴静山曾用三天时间写30米《长江万里图》长卷,酣畅淋漓地展现出万里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只见万山重叠,江流迂曲,雾气溟朦,尽得蜀道险巇之状。该卷曾得到李可染、陆俨少、谢稚柳、崔子范、钱松岩、林散之等老一辈书画名家的题咏,一时传为佳话。吴静山还有《黄山大观图》和《美哉洛矶山》长卷横幅,同样写得元气淋漓,千岩万壑,奇峰激流,白云掩蔼,满纸烟霞,气势浩大,观之令人击节赞赏,不忍释卷。
吴静山写画,常常不用粉本,饱游饫看的名山大川,早已历历罗列于胸中。他很少静对写生,而多是对景默记,心领神会。挥笔之时,全凭记忆与意会,却能妙合自然,尽得风流。胸中之丘壑,尽化为笔底奇观。诸如《岷山胜概》、《泰山揽胜》、《黄龙春色》、《太行山云台之秋》、《华山胜概》、《黄山西海晴云》等,无一不是深刻感受了江山的雄奇壮观之后,经过体悟、默赏,然后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于宣纸之上。吴静山记忆力极强,足迹所到之处,山川树木之形貌都能熟记于心,即使相隔数载,挥笔所写仍然与真实之景酷似,恍如对景写生一般。但吴静山又不会实录式地把山川形貌照搬于纸上,而是以艺术家的眼光进行取舍、提炼、集中、升华。所以,吴静山笔下的山水形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艺术审美的再创造,是形神俱备的佳作。
吴静山的山水画,笔墨技法丰富而多变。他临摹历代名家名迹既多,各门派各大家的笔法功力自是深厚扎实。在他的山水画中,既有繁富的色彩渲染,又有简练的线条勾勒。勾点皴擦,任其调遣;泼墨写意,得心应手。既取意于北派的雄奇苍劲,又渗润了南派的秀雅逸韵。《泰山览胜》手卷,以北宗水墨手法与南宗水晕墨彰相结合;《九寨沟秋色》既有中国画的水墨传统,又有西洋画的赋彩手法,把铮淙交响的飞瀑流泉与满山绚烂的金秋景色描摹得十分醉人。而《神秘的大峡谷之晨》则以金色笔笔点彩写彩,又用白粉写白云,整个大峡谷,金色耀眼,白云飘动,很有豁目一新之感。用白粉写白云,却能写得薄而透明,有缥缈如仙境的感觉,十分难得。张大千擅长以泼墨泼彩写画,吴静山用的则是写墨写彩的手法。泼墨泼彩不见笔,写墨写彩笔笔现。艺术手法随着绘画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不用同一种表现手法去套描天下的山川草木,避免了近代许多画家常犯的"千山一面,万树一枝"的毛病。
吴静山的山水画,有相当一部分是仿效古代名家笔意之作。如《秋山游赏》拟范宽笔意,《渔村小雪图》拟王诜笔意,《江亭山色》拟倪云林笔意,《黄山一角》拟渐江笔意,《松泉老屋》则是仿云林、渐江之间笔意。还有《杜甫春雨诗仿石涛》、《仿石溪笔意》、《拟王蒙笔意》等,从这为数众多的仿古之作中,可以看出吴静山对古人笔墨有着深入的钻研。他在《黄山一角》中题句云:"渐江山水虽宗倪瓒而足迹黄山,变倪秀逸为瘦峭,层岩陡壑,伟峻沉厚,与倪笔下疏林远浦清空淡远趣味各异。"在《拟程邃秋山独步图》中说:程邃"善用枯笔,得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趣。"可见其仿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仿倪瓒得其静穆清逸之气,仿王蒙得其繁密空灵之致,仿石溪得其绵邈幽深之趣。吴静山仿古是在继承传统,集各大家之所长。在这方面,他已是得心应手,融会贯通。
吴静山的山水画,以气取胜,他尤其善于作巨型立轴、长卷横幅,画幅逾大,气势逾壮。他在《张家界》中题句云:"是谁倚天擎铁戟,峰峦十万白云深。"峰峦十万,在吴静山笔下得到了艺术的再现。观赏他的画作,大有气壮山河之感,令人惊叹于他的如椽大笔。其实,吴静山的山水小品同样画得十分出色。在他的画室,我有幸欣赏到他的一组山水小品近作,天山、黄山、华山、丹霞山……幅幅山势巍峨,苍劲秀润,尺幅虽小,大有千里之势,诚属不可多得的杰作佳构。

关键字:  吴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