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风暴,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3-03-03 22:39:19 0

2008年金融风暴,究竟发生了什么?

经济大概是10年左右一个周期,98年亚洲金融危机,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股市的危险迫在眉睫,美联储只要走错了一步,08年的悲剧,很可能又将重演。

1.逃不掉的周期

年少不听张学友,听懂已是狱中人。

张学友有个外号叫“逃犯克星”,因为每次他开演唱会的时候,警方经常能稳定地抓到网上通缉的逃犯。

以至于现在每次张学友开演唱会,警察们都会很皮地发微博调侃。

去年底,已经有80多个逃犯在张学友演唱会上落网,从2016年底至2018年底,短短2年间,张学友居然开了215场演唱会!

看看去年年底这几场,几乎是没有休息的连轴转,全年更是平均3天就有一场,就是铁打的嗓子和身体也很难承受这个工作量。

张学友已经58岁了,经不起折腾了,他之所以如此拼命地开演唱会赚钱,其实是生活所迫。

早在2007年,张学友就打算退出歌坛,过过安逸的小日子了。

结果,张学友到银行存款的时候,被银行职员说动,把自己的钱投给了一个收益率据说高达10%的房地产债券。

出售这个高收益债券的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名字叫雷曼兄弟。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这不仅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银行破产案,还成为了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序曲。

张学友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张学友投进去的积蓄血本无归,想安安心心过日子也不行了,无奈之下,张学友只得重新复出赚钱。

2008年,香港各大写字楼的视频广告中,出现了久未露面的“歌神”张学友为香港某游乐园拍摄的新年宣传短片。

从此之后,他开始频繁举办演唱会,参演电影,走穴拍广告。

表面看上去很活跃,还能帮警察抓逃犯,但是张学友心里的苦,谁知道呢?

当年踩雷的,不止是张学友,还有一大票香港明星。

张学友买的这个债券,是当年的“明星理财产品”,很多香港明星都被推荐买了这个。

本来要退休的刘若英,连日后养老的钱都赔光了,走上了张学友的老路,即使双膝受伤,也要硬顶着拍广告赚钱。

曾志伟一家同样被雷曼兄弟坑了。曾志伟的女儿曾宝仪在博客上哭诉:“这回真的血本无归,恐怕连人生都要重新开始。”

最近,曾志伟也加入了“传奇全家桶”,披着铠甲扛起屠龙宝刀,嘴里喃喃着“装备回收,交易自由,真传奇,真兄弟”。

身价千万的明星尚且如此,卷入其中的香港普通人的日子也可想而知。

2008年的香港,天台上不时有投资失利的人想不开,一跃而下了结了生命,当年香港地区的自杀率,直接飙升到全球第18位。

街边报刊亭的财经相关杂志迅速卖到脱销,所有人都迫切地想知道,我的钱到底为啥会一夜之间没了?

问题的根源出在美国。

2.全民炒房热

2008年金融海啸的源头,还要从美国房地产市场说起。

和失去二十年前的日本一样,美国的钱流向房地产,也是自己主动作的。

1981年里根上台,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开始广发美债,调高利息,疯狂印钞。

结果,因为买美债的回报率太高了,比辛辛苦苦赚钱的制造业多的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工厂的老板们想要赚钱,要么就把厂子搬到东南亚、中国这些工人廉价的地方降低成本,要么就关了厂子去玩金融和房地产,没有别的选择。

放弃制造业玩金融就像吸毒一样,有一次就别想回头了。

1990年石油危机爆发,国际油价暴涨3倍,全球GDP增速跌到2%以下,美英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国只能继续发美债,印钞,再吸一次毒。

石油危机下,柏油马路上的“纤夫”

几次这么折腾下来,美国把自己的制造业整垮了,全世界的工业中心逐渐往亚洲转移。

中日韩的崛起,承接了美国放弃的制造业。

没有制造业可以投资了,美国的资本一窝蜂涌向了互联网、房市和股市,其中尤以房市最稳,互联网还有泡沫破裂的时候,但是美国的房市却从来没软过。

房地产从一项产业,变成了美国人的信仰。

在21世纪最开始的那几年,美国的房市就像坐火箭一样,只要买到就是赚到。

电影《大空头》中有这么一个桥段:投资人艾斯曼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参加国际会议时,晚上跑到脱衣舞酒吧找刺激人,带着老婆孩子跑到硅谷的高端小区看房子。

迈克尔是一位金融天才,白手起家创立的对冲基金塞恩资本。2001年美股大盘下跌11.88%的时候,他的基金逆市上涨55%,从此一战成名。

右边是电影《大空头》中的迈克尔,左边是真实存在的同名人物原型

迈克尔在硅谷看中了一套6居室的高端学区房,房主开价540万,直接被还价到380万,当场就成交了。

这次捡了大便宜的买房的经历,让伯利敏锐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现在的房价既然涨得这么厉害,为什么我砍了160万的价,对方还要卖给我呢?如果房子不愁卖的话,他等愿意出540万的人再卖不就行了吗?

他想来想去,这种现象只有一种解释——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火热。

换句话来说,美国房市的泡沫很大,房价虚高,没那么多人买房。

在政府低利率和宽松政策的刺激下,放贷公司不断降低贷款标准,发放大量的垃圾“次级贷款”,一些借款人拿到的贷款甚至比他们购买的房屋标价还高。

放贷公司和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这些人信用堪忧,中途断供还不上钱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他们发明了一个转嫁风险的新玩法:金融衍生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放出贷款以后,就相当于你给银行打了一张欠条。

对银行来说,这欠条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你作为写欠条的人很不稳定,如果你没了工作还不了钱,这欠条就砸手里了,银行不可能保证所有贷款都追得回来。

那怎么办呢?银行想了一个高招:把这些随时要爆炸的欠条先卖掉,钱我先拿到再说,风险给接手欠条的人。

就像小时候玩的丢手绢那样,华尔街的银行家玩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把欠条打包卖出去以后,当中间商赚一个差价,自己还不用承担房贷违约的风险。

但是只要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个手绢不是手绢,而是炸弹。

其他银行拿到这些欠条也不会留在手里,而是想法设法再一次卖出去。

这个垃圾的“手绢”被层层打包丢了好几轮,体积也开始变得异常庞大。

原本,这些股票和“欠条”都有评级机构,不懂行的老百姓,会看评级机构的建议,如果评价到3A级别,就是相对风险低收益高的优质标的,他们才会放心购买。

但是,在这次“丢手绢”的游戏过程中,这些评级机构都被华尔街收买了。

他们明知这些“欠条包”就是一坨狗屎,却还是看在钱的份上,捏着鼻子给它们打上了“3A优质低风险资产”的标签。

狗屎就算倒了100次手,它也还是狗屎。

全世界的投资人都被美国穆迪、惠誉、标普这几家评级机构骗了,他们真的以为银行职员推荐给他们的债券,是收益10%往上走,风险还低的3A级债券,争先恐后的买这些房贷债券。

就好比蔡徐坤粉丝ikun们花了大价钱买了所谓的“坤坤演唱会”的门票,满怀期待地跑去看,结果台上实际上是谢广坤。

张学友和一大批香港明星,就是这样成为接盘侠的。

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的金融衍生品金额高达596万亿美元,规模是同期全球GDP的12倍。

这里面有多少炸弹可想而知。

意识到问题的迈克尔,迅速命令手下员工去搜集美国房贷市场的数据,分析了几天。

做空团队还亲自去郊区小镇做田野调查,意外的发现很多小区,房屋的空置率超过了95%。

上百套房子,却只有4个人居住,很多房子里门前的逾期通知单堆积如山。

迈克尔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美国的放贷违约率、房地产证券的欺诈率,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个畸形的大泡沫就在崩溃的边缘,只要一刺,只需要轻轻一刺,就是山崩地裂!

意识到这个秘密后,迈克尔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提醒民众这个危险,而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百年一遇的机会来了,现在只要做空房地产市场,就可以赚一票大的!

说干就干,迈克尔找到了华尔街的高盛银行,签了一份对赌协议,也叫“信用违约互换协议”。

内容很简单:如果房价依然坚挺,那么迈克尔要按月给银行交1000万美元的保险费;如果房价崩盘,高盛银行要一口气赔给他上亿美元。

这就是一场不要命的豪赌,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高盛的负责人以为迈克尔是智障,以现在房市的繁荣程度,怎么可能会跌?

在他看来,迈克尔签这个对赌协议,就是上赶着给高盛银行送钱。

送来的钱,岂有不收之理?

很快,德意志银行,美国国家银行都跟他签了这份“对赌协议”,光保额就7.5亿美元。

消息一传出来,他的塞恩基金的客户们炸锅了。

一夜之间,迈克尔的邮箱里就被客户发来的未读邮件塞满了:要求撤资的已经算语气比较温和的了,不少暴脾气的客户直接“口吐芬芳”问候他全家。

就连带领迈克尔进入投资圈的师傅,也在电话里惊恐的问道:“说实在的迈克尔,能不能把基金中我的那100万先还我?”

在他的师傅看来,做空美国房地产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的积蓄肯定要全赔在里面了。

但是,迈克尔早就料到了这一局面,他根据协议提前把资金锁死了,不允许客户在短期抽走资金,车门焊死,谁都别想下车!

电视机上,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正在侃侃而谈,公开宣称房地产市场还在平稳有序发展,泡沫只是局部的,无关痛痒。

"We've never had a decline in houseprices on a nationwide basis."

(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全国范围内的房价下跌)

拉斯维加斯的酒店广告招牌中,仍然刊登着贷款公司的广告:“房贷市场依然稳健,后劲十足”!

泡沫在破灭之前,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只要稍微细心一点,就能发现它的存在,但是被繁荣冲昏了头脑的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性地忽视掉它。

4.尾声:谁笑到了最后

2008年,房贷逾期创造了全新的纪录,迈克尔预见到的海啸从华尔街席卷全美!

大量美国底层民众和“前中产阶级”无力负担一年比一年高的房贷利息,被银行赶出家门,公园的躺椅一时间人满为患。

贷款公司和银行手上虽然收了大量作为抵押物的房子,但积压的房子太多,根本卖不出原有的价格。

恐慌之下,房价雪崩式下跌,建立在房贷债券基础上的比全球GDP规模大十几倍金融衍生品泡沫,瞬间倒塌!

2008年9月15日,那个让无数香港明星以及全球投资者踩雷的雷曼兄弟破产了,而他们就像一枚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引发市场恐慌情绪。

一大批玩金融衍生品的大佬玩火自焚: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裁员3000人,贝尔斯登被接管,美联储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美林证券被收购......

美国人的“401K计划”养老金因为投资失利总亏损近2万亿美元,超过50%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持有人将资金从股票市场割肉逃到其它领域。

许多即将退休的美国老人的养老金账户大幅缩水,无奈只得延迟退休计划,增加退休金储蓄来满足退休后的正常生活需求。

愤怒的美国大爷大妈上街示威游行

顶着压力苦等两年的迈克尔,终于熬到了自己的出头之日。

在几乎是全民哀嚎的大潮下,他赚了个盆满钵满,资金规模直接翻了好几倍。

在焦头烂额之下,美国政府忽视了那些破产的、无家可归的,失去养老金的民众,转而拿出了纳税人的7000亿美元,给了那些罪魁祸首的华尔街银行家。

美国老百姓可以死,但是华尔街绝对不能倒!

高盛等华尔街银行在美国政府的注资下,避免了破产的命运,但始作俑者们没有丝毫悔意,依然用纳税人的救命钱,给高管集体发放百万、千万美元级别的年终奖。

他们欺骗了投资人和民众,一手炮制出这场惨剧,但是到了最后,他们非但没有受到半点惩罚,还要给他们发年终奖?

民众的不满甚嚣尘上,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发起“占领华尔街行动”。

然而,美国主流媒体却选择性忽视了这场抗议,并没有给予太多曝光。

在处理抗议的本事上,美国政府比香港政府强了100个麦克·阿瑟。

尘埃落定后,一地鸡毛之中,被坑的头破血流的人不仅失去了财产,还因为抗议身陷囹圄。

他们在不是自己造成的苦难中苦苦挣扎,朝不保夕。

而在他们抗议的路上,就在他们的头上,华尔街精英们拿着高额的年终奖,开着美味的香槟,笑看着街上的示威民众,仿佛在欣赏一件与他们无关的人间喜剧,就像奥利匹斯山上高高在上的众神。

屁民们就是再愤怒,也只是屁民而已,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金融业底层逻辑已变,分化与淘汰,正在成为新常态。

@不明真相的群众 @雪球 @韩超 @杉再起313 @岁月无声 @黄建民@李成东 @郭荆璞 @银行 @银行螺丝钉@港股牛 @港股牛 @港股那些事 @港股独角兽 @Conan的投资笔记 @投资人李木白 @笨笨的投资者2

最后,欢迎大家来到——今融道APP,一款以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深圳福田中心、香港中环为核心发起的金融社交平台,一个只属于金融人的圈子,数百万金融小伙伴儿在这里等着你~不见不散哦~

好文推荐:

说起来是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监守自盗?

那个将危机中的企业拯救成全球巨头的传奇人物走了?

75年前的一个决定,葬送了英国人的霸主之命,到底是什么?

姜超:中美当代金融史,读完豁然开朗

这是我见过分析世界格局最透彻的雄文,没有之一!

关键字:  2008年金融风暴,究竟发生了什么? 经济大概是10年左右一个周期,98年亚洲金融危机,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股市的危险迫在眉睫,美联储只要走错了一步,0...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