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蝉的功效和作用禁忌_马蝉禁忌群和注意事项

2023-05-16 15:06:09 0

马蝉的功效和作用禁忌_马蝉禁忌群和注意事项

素缕高嘶,半生赢得风和露。

槐朝柳暮,占断青青树。

抱叶吟条,似向行人诉。

愁无数,不堪听处,六代斜阳路。

——《点绛唇·咏蝉》·清·吴琦

物种基源

蚱蝉为昆虫纲、同翅目,蝉科动物知了未羽完全刚出土的若虫供食用,又名知了、C、齐女。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七八月份产卵于嫩枝的木质部分,第二年6月卵孵化为幼虫;下树而入地中,幼虫在地下生活是它生命中的最长阶段,一般要经过四五年,亦有经过十二三年,甚至有长达17年之久。它在土内,靠吸取树根汁液而生存,经几次蜕皮羽化为成虫,“必出地上,至树高一二尺高处,首足具备,终自背部绽裂而蜕皮”。此时呼为“木蝉”,其皮壳干燥,现茶褐色,坚硬而粘有泥土,“以之人药,下品也”。又经数日,更上树三五尺,脱皮如前,且生翅而飞去,此第二次所脱之皮壳,较前所脱者软而清浮,“药用乃为上品”。根据出现的时间,我们又可以分为春蝉、夏蝉及寒蝉。春蝉出土最早,古书称作“母”。夏蝉中一种叫蟪蛄的,寿命不过数天到数周,所以,古人曾说“蟪蛄不知春秋”。最迟出现的是寒蝉,要过寒露才“鸣”,而且它的声音哀婉凄惨,不如夏蝉嘹亮,甚至使人误以为它是哑蝉,是雄蝉,无怪乎古代词人有“寒蝉凄切”之句以及“噤若寒蝉”的成语。《礼记》中还有食蝉的记载,当时蝉不仅是劳苦大众的食品,而且还成为人君筵席上的佐食,至今我国还有不少地方保留着食蝉的习俗。

蝉是果种树木的害虫,特别危害果树,刺吸树干的汁液,危害苹果、桃、李、梨、葡萄等,主要分布在河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

生物成分

据测定,每100克可食干蚱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0.7克,碳水化合物9.9克及17种氨基酸(12种游离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甲壳质、酸、酚等。

食材性能

1.性味归经

蚱蝉,味甘、寒;归肺、肝经。

2.医学经典

《药性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祛风止痉。”

3.中医辨证

蚱蝉若虫,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的功效。对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有缓解促康复的效用。

4.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蚱蝉若虫,有如下功效:

(1)有镇静镇痛作用,能降低反射反应和横纹肌紧张度,并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

(2)对慢性肾炎去除尿蛋白有助疗效果。

(3)对去除角膜白斑有疗效。

(4)可以缓解烟碱所引起的肌肉震颤。

食用注意

(1)风寒感冒者勿食蚱蝉。

(2)脾胃虚寒、腹泻久泻者勿食蚱蝉。

传说故事

一、驴子与蝉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头驴子和蝉,有一天,驴子听见了蝉的唱歌,歌声非常非常好听,于是驴子就想,自己要是也能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该有多好啊!便羡慕地问蝉:“可爱的蝉,你平时都吃些什么呀,怎么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来?”蝉回答说:“我平时就吃露水,所以嗓子特别好。”驴子一听开心极了,从此它每天也只吃露水,吃了好几天的露水,驴子觉得很饿很饿,最后只能放弃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企望非分之物。

二、蝉趣

蝉是动物中出色的“鼓手”。它腹部两侧各有一片弹性轻强的薄膜,叫作声鼓。外面覆着一块盖片。里面有鼓膜和完美的扩音系统,由二片褶膜、一个音响板和一个通风管组成。蝉在高歌时,不是用锤敲鼓,而是用肌肉徐徐颤动,拉扯动鼓膜,振动空气,发出的颤音在褶膜里扩大,然后它从音响板上反弹回来,音量变得更大。接着,张开穴上的盖片,鼓声就传扬开来了。蝉为什么要高歌呢?原来,歌声是求偶的呼唤,标志着它要举行“婚礼”了。只有成年的雄蝉才会发出鸣声,而雌蝉都不会发声民间称雌蝉叫“哑巴蝉”。

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一种昆虫,可是它们一生大多在地下度过。幼虫在地下生活,一般要两三年,长的要五六年。现在,已经知道最长的是美洲的13年蝉和17年蝉,也就是说它们每隔13年或17年才孵化一次,遵循的是一种奇异的生命循环,科学家叫它“周期蝉”。

幼虫从地下钻出来,地面上留下一个个蜂巢般的圆洞,这时还没翅翼,前腿却坚强有力,它们爬上草丛或树梢,脱掉浅黄色的蝉衣后,变成有翼的蝉。

雄蝉很快就会唱歌了,这对雌蝉来说,无疑是种美妙的爱情乐曲,加快了“婚礼”的进程。受精的雌蝉劈开嫩枝,在枝内产卵。几星期后,雄蝉和雌蝉在完成种族延续任务后,就死去了。但是,生命却在循环不息。受精卵在枝内孵化出来,新的一代诞生了。幼虫从树上掉到地上,又钻进地里,再去度那漫长的“隐居”生活。数以百万计的幼虫住在地下,从树根吸取汁液,直到它们在地下住够了,才又爬上地面,举行热闹的“婚礼”。

关键字:  蚱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