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的营养价值及作用功效禁忌_吃乌梅的好处和妙用

2023-05-19 18:44:08 0

乌梅的营养价值及作用功效禁忌_吃乌梅的好处和妙用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或成熟的果实。

【别名】梅实、春梅、酸梅、梅子、红梅、千枝梅。

【保健作用与功效】(1)抗细菌和抗真菌。据药理实验证明,乌梅中含有琥珀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成分,对炭疽杆菌、白喉和类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乌梅乙醇浸液对部分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抑制效果明显;乌梅水煎液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孢菌等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效果。(2)促进胆汁分泌。据研究,乌梅煎剂有轻度收缩胆囊的作用,可使胆囊收缩35%左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3)生津解暑。梅肉含有较多的钾成分,饮服酸梅汤能生津液、止烦渴,消除倦怠、乏力、嗜睡等症。(4)抗过敏。据动物实验,乌梅煎剂可对抗豚鼠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及组织胺休克引起的死亡率,但对组织胺引起的哮喘则无明显效果。(5)防治癌症。有人进行体外试验发现,乌梅对人体子宫颈癌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90%以上,因此,常食梅肉有防治癌症,益寿延年之功。

【营养价值】每100克乌梅含蛋白质0.9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5.2克,钙11毫克,磷36毫克,铁1.8毫克,能产热能138千焦耳;并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以及维生素C、Bi、B,和钾等成分。

【性味归经】酸、涩,平。入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止咳,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安蛔止痛。治暑热烦渴,食欲不振,胆道、肠道蛔虫症等。

【用法用量】内服:3~5克/次,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效验便方】

·病毒性肝炎:乌梅40~5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顿服或分2次服。功能味酸柔肝,开胃消食。·暑热烦渴,胃酸缺乏,食欲不振:取鲜乌梅2个洗净,去皮核切薄片,放于碗中加入精盐少许拌匀,腌渍2小时。1个/次,2次/日,用温开水冲服。功能生津、止渴、消食。

·蛔虫腹痛:将酸梅30克用开水洗净消毒,4~5个/次,2~3次/日,生食。功能安蛔止痛。·胆石症,胆囊炎:乌梅6克,川楝子12克,虎杖20克,金钱草60克,土大黄30克。1剂/日,10日/疗程,煎服。功能抗菌消炎,解毒止痛。

·钩虫病:乌梅30克加水适量煎汁代茶饮。1剂/日,10日/疗程。功能驱虫止痛。

·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将未成熟青梅500克洗净沥干,浸人白酒1000毫升中密封1个月。服20~30毫升/次,2次/日。功能除劳去痹。·夏日烦热口渴,食欲不振:鲜嫩藕500克去皮切薄片,用冷开水浸泡半小时沥干。酸梅100克去核切碎,加白糖150克和水200毫升,小火熬至汤汁浓稠时冷却,倒人鲜藕盘中拌匀。随意食用。功能生津润喉,消食除胀。·消化不良性腹泻:青梅50克洗净,放于大瓷碗中,注人黄酒150毫升,盖好隔水蒸半小时。服20~30毫升/次,2次/日。功能健胃消食。·久泻久痢,便血尿血,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乌梅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入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加水600毫升,煮成稠粥。1剂/日,分早、晚温热服食。功能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安蛔止痛。

·阿米巴痢疾:乌梅肉30克(剪碎),生姜10克,茶叶5克,用沸水冲泡,浸半小时,加红糖适量,趁热顿服,3次/日。功能杀虫止痢。

·慢性胆囊炎:乌梅250克、虎杖500克加水浸没1小时,小火慢煎1小时,水煎2次,取2次汁与蜂蜜1000毫升小火煎沸10分钟,冷却装瓶盖紧。20毫升/次,2次/日,饭后用开水冲服。功能消炎止痛,利胆解毒。

·儿童脱肛(兼便血):乌梅80克人醋中浸泡3日,加黑枣1000克再浸4日,搅2~3次/日。1周后将乌梅、黑大枣、陈醋液500毫升,用小火将醋汁烧至快于时离火,取黑大枣及余汁盛入瓷盆(弃乌梅)。2~3个/次,2~3次/日,食枣。功能健脾柔肝,敛肺涩肠,解毒止血。·胆道蛔虫性腹痛:乌梅7枚,川椒5克,生姜2片,黄连5克,加水适量煎汁,取汁分2次服。功能驱蝈止痛。

·痰涎壅寒,喉有异物,梅核气:取青梅50克洗净,1个/次含于口中,吞下汁液。功能生津止渴。·周身疼痛,关节痛:将青梅50克浸入白酒50毫升中,取酒外搽患处。2次/日。功能通经活血。·小儿头疮:乌梅肉50克,烧灰研细末,以生油调涂之。功能消肿愈疮。

·菌痢脓血:乌梅30克,去核,烧研末。6克/次,米饮下。功能杀菌止痢。

化脓性指头炎:乌梅肉30克,食醋200毫升,研成糊状,外敷患处。功能杀菌消肿。

脚癣,手癣:鲜酸梅2枚,打烂后加石榴果皮30克,煎水洗患处,3~4次/日。功能解毒祛湿止痒。·湿疹:鲜梅子3~5枚,捣烂后加五倍子30克,水煎洗患处。功能祛湿止痒。

牛皮癣(银屑病):50%乌梅膏外搽,10克/次,3次/日。

功能润燥滑肤。

·神经性皮炎:乌梅60克,苦参100克,加适量醋浸泡7~10日,外搽患处,2~3次/日。功能解毒祛湿,消炎止痒。·烦渴,心神不安,消渴,肠炎,痢疾:鲜青梅500克,加食盐和明矾各10克以水拌匀,待青梅色转黄后捞出。再将青梅逐个刺10~15个孔眼,用水再泡6小时沥干,加砂糖拌匀至溶。随意食青梅。功能生津止渴,涩肠止痢。

阴虚盗汗:乌梅10枚,大枣10枚,加水适量煎汁,取汁加冰糖适量,分1~2次饮服。功能滋阴收敛。

痢疾腹痛:乌梅18克(压碎),与香附12克,加水适量煎汁,1剂/日,早、晚分2次服。功能收敛止痢。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乌梅7枚,金钱草30克,加水煎汁。1剂/日,分2次饮服。功能利胆排石。·男性不育症:乌梅、党参各12克,细辛3克,干姜、当归、附子、黄柏各9克,黄连6克,花椒2克。水煎服,1剂/日,早、晚分服。功能补虚敛精,温肾助子。·痢疾,伤寒,胃肠炎:青梅150克,洗净去核捣烂,滤过,晒干如胶。3克/次,饭前服。功能敛肠止泻。

·蛔虫腹痛:乌梅7枚,苦楝树皮、甘草各6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1次/日,临睡前服。功能安蛔止痛。·肝癌:乌梅25克,甘草5克,加水煎汁,放绿茶1.5克,饮之。功能生津止渴,益气解毒。·肝胃不调致妊娠呕吐:乌梅肉20克,生姜20克切片,加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加红糖适量。分2次服。功能降逆止呕。·胃阴不足,胃酸过少:乌梅100克(去核),加水100毫升,煮沸后,小火煮至汁浓梅烂,捣烂如膏,加饴糖适量。服10~15克/次,3次/日。功能补酸消食,味酸生津。

久痢脱肛,虚寒滑泻:乌梅、黄芪各200克,水煎2次,小火浓缩后,加红糖250克,熬至浓稠收膏。20克/次,2次/日。功能敛肠止痢。·中暑(面色苍白,汗出淋漓,血压降低,神志恍惚):乌梅30克(捣碎),山楂20克(捣碎),北沙参15克,西洋参(片)、五味子(捣碎)各5克,加水煎2次取汁,加入白糖。1剂/日,分2~3次服。功能生津止渴,补液除烦。

·白发:枸杞子、桑椹子各15克,乌梅10克。水煎服。1~2次/日。功能养肝益肾,生发乌发。

·乙型肝炎,肝大,肝区痛,食欲减退:乌梅20克,虎杖30克,炙甘草5克,加水煎汁。1剂/日,分2~3次服,2周/疗程。功能解毒散瘀,消肿止痛。

·妇女子宫出血:乌梅3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小火再煮20分钟,去渣取汁,加红糖适量。分2~3次服。功能收敛止血。*子宫颈炎:木瓜30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2次/日。功能解毒、祛湿、消炎。·便血不止:乌梅250克焙干研末,过筛,用醋调成稠糊状,制小丸如梧桐子大,晒干。70丸/次,空腹时用米汤送服,1~2次/日。功能敛肠止血。

矽肺:乌梅10克,海带50克,皂刺3克,水煎服,2次/日。功能祛湿解毒,活瘀散结。·疟疾:(1)乌梅10克,红花10克,水煎服,2次/日。功能散瘀血,止寒邪。(2)乌梅10克,草果10克,常山叶20克。水煎,于发作前1.5~2小时服。功能解毒驱邪。(3)乌梅肉4枚,大枣、红糖各30克,常山6克。水煎服。功能活血散邪。

·类风湿性关节炎:乌梅10克,葱须15克,大枣10枚,生姜3片。水煎服。功能补中益气,祛风通血。

·甲状腺肿大:乌梅10克,何首乌20克,昆布15克。水煎服,1~2次/日。功能消肿散结。

鸡眼:(1)乌梅肉3枚,白矾3克,米醋15克,同捣烂外敷患处。功能祛湿消疣。(2)乌梅1枚(去核),樟脑0.9克,同捣烂外敷。功能祛疣散结。

·花斑癣(汗斑):乌梅适量,研末,用蜜调涂。功能祛湿活血。·黄水疮(脓疱疮):乌梅5克,石膏30克,冰片3克,研末,用香油调涂患处,1次/日。功能解毒敛疮。

·深部疱疮(臁疮):乌梅肉适量,用新瓦焙干研末,撒于疮口,外贴以膏药。功能消炎敛疮。

·疥疮:乌梅30克,鸡蛋壳30克,研末,香油涂患处。1~2次/日。功能敛疮止痒。

·多汗症:乌梅、炒酸枣仁(压碎)各12克,白芍15克。水煎服,1次/日。功能固表敛阴。

·白癜风:乌梅肉50克,补骨脂60克,用适量白酒浸泡2周。3次/日,外搽患处。功能活血消斑。·鼻息肉:乌梅炭、硼砂各9克,冰片0.9克,同研细末,涂患部或以香油调涂。功能解毒、收敛、消肿。

【注意事项与禁忌】俗话说:“桃饱人,杏伤人,梅子树下埋死人。”这是因为在乌梅的成熟期的果实中含有氢氰酸物质,有剧毒。因此,人药均用未成熟的果实加工成乌梅、白梅应用;此外,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初期忌食。

【文献选录】《神农本草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名医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吴普本草》:“明目益气。”《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汁毒、硫黄毒。”《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人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

(【附注】(1)梅花:又名绿梅花、红梅花、绿萼梅。含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苯甲酸、异丁香粉、苯甲酸等。味微酸、涩。人肝、胃、肺经。功能散郁开胃,生津止渴。治梅核气,肝气郁结,慢性肝炎,小儿出痘。内服:煎汤,3~10克/次。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撒患处。常用效验便方:①暑热烦渴:梅花10克,白菊花10克,玫瑰花1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服。功能生津止渴。②梅核气:白梅花5克,粳米50~1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服。功能疏肝理气,降逆止呕。③高血压:白梅花3克,草决明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服。功能舒肝降压。④胃阴亏损,烦渴:绿萼梅3~6克,加蜂蜜适量,代茶饮服。功能生津止渴。⑤瘰疬:取鸡蛋1个开一小孔,放入白梅花3克,封口后,置锅中蒸熟,剥开后去掉梅花,食鸡蛋。1次/日,连用7日。功能疏肝解郁,散结消肿。⑥外伤出血:白梅花10克,煅存性,敷于伤口。功能收敛止血。(2)梅根: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性味酸,平;无毒。功能调和气血,收敛止痢。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内服:煎汤,9~12克/次。外用:煎水洗浴。常用效验便方:①胆囊炎:生长多年的梅树根100克,水煎服。功能利胆消炎。②瘰疬:鲜梅根50~100克,酒、水适量煎服。功能活血散肿。③子宫脱垂:乌梅树根30克,加水、酒各半煎服。功能调气和中。

关键字:  乌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