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的分账和合账法则(心理账户在实际中的应用)

2022-10-23 17:45:02 0

心理账户的分账和合账法则(心理账户在实际中的应用)

消费心理学|有意思的心理账户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用户获益。今天我们就从“用户的心理账户”开始来了解用户,学会让用户让用户从他最有钱的心理账户里花钱。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心理账户,就是每一个人在内心把同样的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不同的账户里。比如一万块的工资、一万块的年终奖和一万块的中奖彩票三者的心理账户是不同的,对于工资,我们会精打细算,谨慎支出。对于奖励,我们就会抱着更轻松地态度花费。而彩票的钱就最不经用了。到底用户的哪些“心理账户”,最有钱?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第一,意外所得账户(来得容易去得快)。你花三天写了篇文章发表,获得了500元打赏。你会用这个钱玩老虎机试试手气吗?估计不会。但如果你捡到500元呢?可能就会了。

第二,情感维系账户(谈感情,伤钱)。你想给自己买件1500元的羊绒毛衣,一直舍不得。结果你太太送给你了,你非常高兴。虽然你明知这个钱,是你们的共同财富。你也买了自己舍不得买的iPhone给太太,她也很高兴。这和你们各自给自己买,花了一样的钱,但感觉似乎没那么肉疼了。

第三,零钱账户(指缝大的人,漏财)。如果你口袋里有张100元的钞票,你是不是挺不想把它破开的?因为一旦破开,钱很快就花完了。你放在银行账户里打算买电视的5000元,怎么都不愿意动;可放在钱包里的500元,可能不怎么内疚地就花掉了。为什么?因为它们是“零钱”。

所以你要改变顾客对你商品的认知,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帐,移到愿意为此付费的那个心理账户里面去。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可能曾经很小气的客户变得非常大方起来。你的客户其实并不是真的小气,而是你的这个商品并不在他意愿为此付费的那个心理账户里面。下面分享一些实战案例:

实战案例一:我是做保健品的,非常棒就是有点贵,用户舍不得买,怎么办?

试着把你的产品,定义为“礼品”。礼品,就是自己舍不得用,专门买来送长辈、送朋友的东西。比如电视里轰炸式的脑白金、黄金酒等等。用户用来买礼品的钱,源自“情感维系账户”,在这个账户里花钱,少了都拿不出手。

实战案例二:我每年春节都会给父母带笔钱。可是,这么多年,他们居然一直存着,舍不得花。我希望他们把钱花了,对自己好点,怎么办?

你可以把给孩子报酬的策略,反过来用。隔三岔五,给他们一些小钱。你每年一次性地给他们“整钱”,这在他们心理账户里,是要用来干大事的,比如留着给孙子啊。但如果你隔三差五给他们一些“零钱”,他们从“零钱账户”里花起钱来就没有那么大压力了。所以,给孩子钱,要给整钱;给老人钱,要给零钱。

认识到心理账户的存在,了解非理性的效应。应该明白,钱是等价的,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数额的收入一视同仁,做出一致决策。企业应该通过心理账户的转变,去拓展商机。

品牌策划实战|通过用户的心理账户发现商机

三帝云创wh3dyxch

为企业铸魂,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专业品牌策划点石成金,给企业未来的蓬勃发展贡献无限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心理账户的分账和合账法则  心理账户在实际中的应用  心理账户理论的生活例子  心理账户是什么意思  心理账户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