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丸正统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的加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黄芩15克,大黄30克,黄连30克。
【用法用量】上药捣为末,以水浸蒸饼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熟水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或为细末,而糊丸绿豆大,或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二十丸,食后米饮送下。
【功用】清热泻火。
【主治】治诸热。
【方论】黄芩味苦性寒,主归肺与大肠经,功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于肺经热邪蕴积,常为引经药物;黄连昧苦性寒,主归心经,功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以泻心经实火见长;大黄味苦性寒,主归脾胃,功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常用于火毒之邪结聚,大便闭结不通者。故火毒之邪充斥三焦者,黄芩清肺热以泻上焦之热,黄连泻心火以泻中焦之火。而大黄有泻下之功,以泻代清,釜底抽薪,使热邪从粪门而走。
【医论】热邪为患,最易弥漫三焦,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思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致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积热,不知言语,但见诸证即可用之。《直指方》中,对于积热蕴隆,三焦皆热,大小便闭者,可用此方做汤剂或丸剂以泻火通便。纵观历代医家使用三味药,或以三味为主进行加减者多矣,姐《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由黄芩、大黄、黄连三味组成,主要用于火毒为患的血症、黄疸、口疮或外科疮疡,或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者;《外台秘要》中的黄连解毒汤则是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方,当见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幼科发挥》中三黄枳朴丸中黄芩、黄连、黄柏各三钱,大黄五钱,枳实、厚朴、槟榔各二钱,以清热燥湿,通腑导滞,主治湿热成痢,并有食积者。《妇科玉尺》中三黄解毒汤为黄芩、黄连、黄柏、大黄、黑山栀,功以清热泻火,主治实热。《金匮要略》中泻心汤在《奇效良方》中称为三黄泻心汤者,组成为大黄、黄连、黄芩,功以苦寒清泄,降火止血,对于邪热炽盛,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烦渴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三黄为方加减化裁治疗诸热症,历来为众多医家所喜爱。在《御药院方》、《王氏集验方》、《南北经验方》、《袖珍方》、《永类钤方》、《拔粹方》、《世医得效方》、《严氏济生方》等方剂中均详加注释,而现代医家应用三黄制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止血迅速,见效快。此外在外科疮疡治疗中,三黄也以不同剂型而得以广泛应用,可见此方治疗三焦火毒之邪,不失为一剂良方,而钱氏针.对小儿服汤药不方便将此制为丸剂备用,易为小儿接受,且其量小,使用之时便于掌握剂量,以量小儿大小虚实而下之。
下一篇: 香油外号是什么?享受学名药名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