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升降浮沉详解
升降浮沉理论,从萌芽到形成,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时期,虽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素问》就有很多篇幅论述其相关内容。但直至金代医家张元素,在其所撰的《医学启源》《珍珠囊》中,对药物升降浮沉理论进行了很大发挥,最终形成了以升降浮沉为主型的“药类法象”思想。明代李时珍、陈嘉谟、张景岳等医家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升降浮沉理论,这一时期的本草著作,大多都将之作为辨证用药的说理工具,使升降浮沉理论得以普及和推广。升与降,浮与沉是向对的。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按阴阳属性区分,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机升降出入同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因此,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机体必然处于不同的病证状态,产生不同的病势趋向,如泻利、崩漏的病势趋下;呕吐、咳喘的病势趋上;风邪外束,麻疹疹出不畅的病势趋内;自汗、盗汗的病势趋外。而能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
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而具有清热、泻下、安神、利水渗湿、潜阳息风、降逆止呕、收敛固涩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由于药物的作用具有多效应、多层次特点,故有些药物具有二向性,如麻黄既能发汗(向外),又可平喘、利尿(向下);胖大海即可宣肺利咽(升浮),又可清泻通便(沉降)。有些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不明显,如消食药、外用药等。
历代本草在概括总结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过程中,考量了药材的质地、植物药的不同入药部位、气味薄厚、四气、五味、归经、配伍、炮制等诸多影响因素。而后世的升降浮沉理论主要是用以反映中药作用趋向特性的,属于药物“性能”范畴,与药材的自然属性没有必然的一致性。故影响中药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为:①炮制:大多药物,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炒则下行,如黄连、大黄酒炙,苦寒沉降之性弱,更宜于上焦热证。但有些药物例外,如酒炙常山是为减弱涌吐之烈性;姜炙草果、竹茹是为和胃止呕。②配伍:药物之升降浮沉可通过配伍发生改变。在复方中,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反之,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如牛膝引血下行为沉降药,与桃仁、红花及桔梗、柴胡、枳壳等升达清阳、开胸行气药同用,也随之上升,主治胸中瘀血证。当两类药物的作用相互拮抗时,升降浮沉之性改变尤其明显,如麻黄与石膏配伍,麻黄升散之性受到石膏沉降之性制约后,可用治肺热咳喘。正如李时珍所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通过升降浮沉理论,掌握各药的作用趋向特性,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①逆病势选药;应用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调节或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使之恢复正常。如以柴胡、升麻、黄芪等升浮之品治疗中气下陷之泄泻、脱肛、阴挺等证;用麝香、冰片等芳香开窍启闭之品抢救神昏窍闭证等均属此类。②顺应病势而选药:因势利导,祛邪外出,避免进一步损伤正气。如食积腹胀作呕者,选用涌吐之药,祛除积滞;治湿热泻痢,配以槟榔、大黄祛除湿热积滞,以“通因通用”。③利用药物的二向性,调整脏腑功能:如麻黄不仅能宣发肺气以解表,还可苦降肺气以平喘,其对肺气宣降功能的调整,又达到了通调水道,开发水之上源的利水目的。
药物的多个具体性能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般而言,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正如李时珍言:“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而此处之“无”
应当是大多数。可见,药物的各个性能只代表概括药物作用特性的一个视角,要全面认识与掌握药物的应用规律,尚需对药物的多个性能综合参考。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升与降,沉与浮是相对的。升,即上升提举,表示作用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表示作用趋向于下;浮,即发散,表示作用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作用趋向于内。由于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故临床用药,可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以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调,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治病的目的。
升浮的药物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祛风、发散、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的药物主下行而向内,有清热、泻下、利水、降逆、潜阳、收敛、重镇、导滞等作用。
药物的升降浮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的性味 凡味辛、甘,性温、热之品,大多为升浮药;味酸、苦、咸、涩,性凉、寒之品,大多为沉降药。
2.药物的质地 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多为沉降药,但也有例外,如旋覆花,苍耳子等。
3.炮制 药物经炮制后可以改变对机体的作用趋向,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敛等。
4.配伍 复方中,性质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的沉降性质药物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性质药物配伍后,其沉降之性也被一定程度的制约。另外,与某些引经药配伍,药物作用趋向也可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