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恩施玉露:茶香悠遥 大方犹在

2022-10-11 18:52:33 0

【寻味中华】恩施玉露:茶香悠遥 大方犹在

  中新社湖北恩施10月11日电 题:恩施玉露:茶香悠遥 大方犹在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净手、温器、投茶、灌水、浸茶、再灌水,在85岁高龄的恩施玉露建造身手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的“指挥”下,一片片纤细如针的茶叶在水中纵情旋回身姿,逐渐丰满丰盈。芽叶蔓延,徐徐下沉,茶汤随之变患上青绿璀璨、清香四溢。暖汤划过咽喉间,啜苦咽甘,生津清冷,使人倍感春之气味。

  地处武陵山要地本地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以及“万里茶道”的泉源之一,也是玉露茶的故里以及玉露茶文化的发源地。恩施玉露是中国汗青上独一保留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建造身手传承唐代的蒸青工艺,形状建造创制于清朝,其传统(或者手工或者古法)建造身手是中国国度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蒸青绿茶是中国古代最先发现的一种茶类。“《茶经》中纪录的‘蒸之、焙之’等工艺,因过于繁琐,自明朝后逐渐消散,仅恩施玉露等还保存着这类传统工艺。”杨胜伟奉告记者,恩施玉露是当之无愧的蒸青绿茶“活化石”。

  在恩施玉露非遗传承建造身手体验馆里,杨胜伟与制茶师傅们一道,以“蒸、扇、抖、铲、整、搂、端、搓、扎”等建造伎俩,向人们展现恩施玉露古老的建造身手。

  当锅内的水充实沸腾发生年夜量蒸汽时,制茶师傅们将鲜叶迅速平均地薄摊在蒸青屉内,插进蒸青箱内杀青,操纵水蒸气的穿透性,快速钝化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年夜水平保存茶叶的本味。

  “摊放散叶厚度应该是每个芽叶都不相互堆叠,以利蒸汽顺遂通透,蒸45—50秒便可。”杨胜伟奉告记者,蒸青工序必需在短时内完成,蒸青适度的茶叶,清香扑鼻、色现灰绿,叶质柔软如棉,嫩梗折而不脆断。

  恩施玉露除了杀青方式依然沿用蒸汽杀青外,建造工艺较前更为讲求。永劫的铲炒、揉搓工艺繁复而艰苦。

  制茶师傅们两两相对于站于焙炉双侧,双腿微曲呈太极拳式马步,两手手掌抱住茶团来回铲推。他们动作协调一致,茶团如滚球一般翻动,其伎俩有如太极之“云手”。

  跟着茶叶水份逐渐蒸发,茶条慢慢卷紧挺直,制茶师傅铲炒的动作由慢到快,并随时将撒落在茶团以外的散茶收拢铲炒,使其受暖受力平均一致。

  必要师傅们徒手操作的另有整形上光环节,“搂、搓、端、扎”四种伎俩瓜代使用,其法如太极之“倒卷肱”以及“野马分鬃”。茶叶的形态,终极被双手揉搓成根根形似松针,条条紧细挺直的样子。

  杨胜伟掏出一些干茶摊在手上对于记者说,恩施玉露具备干茶葱绿、茶汤嫩绿、叶底青绿、滋味鲜爽的品质特色,俗称“三绿一鲜”。随后,他将干茶置于素色玻璃杯中,以连缀盘旋之势注进80摄氏度开水。茶叶在水中翻转、绽开,最后沉降杯底。芽叶蔓延如初,叶底色绿如玉,汤色嫩绿璀璨。

  待茶汤温度降至45—55摄氏度最适宜品饮时,记者啜进一口,迟缓吞下,醇香甘甜的口感撞击着口腔,恰如杨胜伟诗中所言:“碧云喷鼻香薄兰芷,绿笋舞杯流华醇。”

  恩施玉露从《茶经》中走来,历经千年浸礼,曾经名噪一时,也曾经寂静于山野。1995年,日本闻名茶师净水康夫来到恩施,在观光恩施玉露的建造工艺后题辞“恩施玉露、温古知新”,表达对于日本玉露茶故里的敬意。

  2018年,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武汉东湖国是勾当茶叙用茶,风行年夜江南北。现在,恩施玉露实现了机器加工与手工建造并重,遥销国内外,产值达20亿元人平易近币,成为本地的“富平易近茶”。愈来愈多的人从恩施玉露的馨香中,窥见中华光辉文明与厚重汗青的熠熠辉光。(完)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