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事故预防措施应坚持什么的原则)
如何做好事故预防?
对于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来说,由于其自身危险性比较高,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大,必须要做好防范的工作。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发生?
笔者认为,防范事故发生,一靠预防,二靠反违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国际通则,也是我国始终坚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的主要内容。把预防措施真正落实到现场工作中去,要增强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心,特别是要改变其对待安全工作忽冷忽热、时紧时松的认识,在思想上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增强安全意识,是搞好预防事故工作的前提。
各级组织要把预防事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经常性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牢牢打基础,人人抓管理,时时抓防范,处处抓落实,才能年年有提高,长期求发展,事事保安全。同时,针对安全工作的特点,需要齐抓共管,形成有效合力,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安全教育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工作的意义简单地说,是为了提高生产系统广大员工的安全素质,目的是防止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素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二是安全知识,三是安全技能。安全素质包括的三个方面相互交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安全知识掌握得越多,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就越高。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还需要每一位员工平时加强安全知识和岗位操作知识的学习,认认真真地学,持之以恒地学,需要每一个班组加强班前班后会工作,需要车间、部门领导加强对本车间、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需要公司领导制定政策、宏观指挥协调、正确引导。只要公司各级领导和每一位员工上下努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就一定能使公司每一位干部、员工的安全素质上一个大的台阶,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从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此外,要正确认识安全培训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一,安全培训教育是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企业现代化生产中,尤其是高危行业领域企业,需要每一位员工学习掌握生产知识、安全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在具体生产岗位操作时得心应手,减少和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员工对知识的多次学习可以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仅靠一两次安全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第三,员工通过安全培训教育可以掌握安全技能,从而更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
同时,制度是保障安全的基础,只有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到实处,才能及时发现缺陷、消除隐患。落实安全制度,不放过一时一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工作网络。安全工作是群众性工作,只有群策群防才能长治久安,真正把安全网络联到点,安全责任定到位,安全工作做到人。做到异常情况一出现就有人报,事故隐患一露头就有人抓,违章违纪一发生就有人管。每月坚持安全分析、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制度,每季度落实安全总结报告制度,结合落实访查制度,实现经常性管理工作与教育培训的有机结合。
此外,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护体系和监察体系的作用,坚持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对于疏于管理、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因“三违”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员必须依法追究,严肃处理。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认真分析,探究事故的原因,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强化日常管理,堵塞各种漏洞,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避免重蹈覆辙。
反违章是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谈的问题,人身伤害事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大敌。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不按规章制度执行,凭经验、凭感觉操作,或者是嫌麻烦,图省事而随意工作。违章习惯不是一日一时形成的,反违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杜绝的。主要的预防措施有: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切实抓好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到实处,严格考核奖惩,养成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领导者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勤检查严监督,常抓不懈,尤其是对发现的违章行为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在行动上真正做到违规必究,执规必严,决不姑息迁就。
事前预防是什么?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类型越来越多,各种新型技术、设备在生产中得以运用,相应的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越来越多,给安全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事前预防是减小事故发生概率和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何为事前预防?从词组的表面含义来看:“事”是事件的意思,在这里特指事故或灾难。“前”表示时间状态。“预防”一词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指预先做好事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测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因此,事前预防可以理解为通过事先行动或者做好准备以阻止事故或灾难的发生。
事前预防指积极主动地寻找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应对措施,是现代安全管理和减灾的重要方法和模式。其实,事前预防的理念源远流长,古人曾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等不同的表达形式阐述了事前预防理念的重要性。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现,客观上都存在各种隐患,但从主观上看,这些隐患大多是因为人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疏忽大意造成的,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在很多起事故中,求侥幸图省事的心理,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实践中,首要是必须树立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安全管理理念,即树立事前预防的理念。
事前预防的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立下需要达成的目标、明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隐患)以及熟知不同隐患的应对措施。这三个要素都离不开人的运作,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充分发挥人在事前预防中的作用,做到在管事的同时先管人、管人的同时先管思想、管思想一定要超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先的准备与思考,仓促应对,往往容易发生意外。
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是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隐患不除,事故难免。要把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树立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思想。坚持做到安全思想教育与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超前管控,这样可以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体现了“远离危险”的安全理念,避免人暴露在危险环境之中,就是事前预防思想的体现。对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不仅要事后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更要以夯实安全基础为切入点,把工作重心放在事前预防上,通过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完善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措施来做好事前预防。
充分理解贯彻“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事前预防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的观点。安全经济学的基本定量规律表明,1元钱的事前预防等于5元钱的事后投资,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同样,“金字塔法则”也告诉我们,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安全性效果,能达到运行或投产时的1000分安全性效果。把事前预防和人、财、物投入结合起来,尽量做到从设计时就开始规避风险,结合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相关事故案例,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一整套隐患自查自纠与治理标准,通过展开一系列自我剖析,明确自身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具体改进完善措施,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
事前预防不只体现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叶志平,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原校长,秉承“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理念,多年来不断加固教学楼,引导学生做安全疏导训练,在汶川大地震时全校师生无一伤亡。坚固的楼房和有效的应急疏散都是事前预防效果的直接体现,零伤亡则是事前预防的最终效果。生产和生活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从小的细节抓起,预判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找出其发生的根源并进行处理,避免事故或灾害发生,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如果无法避免事故或灾害的发生,科学合理地预判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减小事故或灾害带来的伤害和损失,也是事前预防。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应急管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作者:孙恩吉
编辑:湖南省安监局信息调度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