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7所民办校转公办 将新增1万个公办学位
海淀7所民办校转公办 将新增1万个公办学位
本报讯(记者 雷嘉)海淀区2022年初中登记入学招生计划昨天公布,备受关注的“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的方案同时揭晓。按照去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文件要求,海淀区“公参民”学校应转为公办校的有7所,包括人大附中分校、清华附属实验、北大附中实验等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7所学校转为公办后,招生规模将基本持平,招生、课程、师资、管理等都将总体保持稳定。海淀区将因此增加约1万个公办教育学位。
所谓“公参民”,是指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按照文件要求,“公参民”学校分三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前两类学校应转为公办学校,第三类学校在实现与公办学校脱钩后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
海淀区教委按照文件要求确定区内7所“公参民”学校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具体包括: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华实验学校、理工附中分校转为区属公办学校,校名不变,并作为新设立的公办学校开展新学年的招生入学工作;清华附属实验学校转为大学举办的公办学校,校名不变;民大附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将分别转入由大学举办的民大附中和北大附中这2所公办校。
另外3所属于“公参民”第三类学校,规范后将继续举办民办校,一零一实验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启慧未来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实验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人北实验学校,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
招生和升学方面,上述7所学校民转公后,招生规模与往年基本持平;在校生的中考升学方式不变,2022年新招收的初一学生按照市教委相关政策执行。
收费方面,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后,上述7所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国家规定免收学杂费,高中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公办高中标准收取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