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的营养价值与食用禁忌_甲鱼的营养成分与性征用法

2023-06-06 10:10:05 0

甲鱼的营养价值与食用禁忌_甲鱼的营养成分与性征用法

【性征】甲鱼,亦称鳖、老鳖、团鱼、神守、元鱼、圆鱼、脚鱼、王八、水鱼和中华鳖,是一种水生爬行动物,无鳃,靠肺呼吸,生活在江河湖海以及大小堰塘沟渠中。甲鱼背上有软皮,软皮下面是鳖甲硬壳,隆起,圆而扁。四肢短小,趾有蹼,头部能缩入甲壳内,尾短小,腹白色。

食用甲鱼以春秋两季最为适宜,因为此时的甲鱼最为肥实丰满,所以民间有“菜花甲鱼”和“桂花甲鱼”之说,即油菜和桂花开花时食用甲鱼最为适宜。上等甲鱼一般指大小在500克左右的“马蹄鳖”,且尤以母甲鱼为最佳。母甲鱼的特点是体肥厚而尾巴短,甲裙厚而性情较缓。母甲鱼不仅肉质厚实,味道也最美。中医认为甲鱼性平凉而味甘咸,属上等补品,其肉、甲、血均可人药。

【营养】每100克甲鱼肉中约含水分80克,能量为318.2千焦,蛋白质16.5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6克,钙107毫克,磷135毫克,铁1.4毫克,维生素B1高达0.62毫克,维生素B2高达0.37毫克,尼克酸3.7毫克。另含动物胶、角蛋白、维生素D和碘等特殊成分。每100克中华鳖肉中胆固醇含量为95毫克。

【宜忌】甲鱼性平凉,味甘咸,入肝、脾、肺三经,有滋阴、除热、散结、消痞、益肾、健骨等功效。能散淤血,通月经,消脾肿,除痨热。适用于阴虚、骨蒸、久疟、久痢、脱肛、子宫下垂、崩漏带下、月经止闭、肝脾肿大及肝炎合并贫血和血清球蛋白缺失等病人食用。

甲鱼的甲板是一种胶质药,能消除体表硬块、镇静神经,通血脉,破淤滞,对肝脾肿大、月经闭止有疗效,且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提高血浆蛋白的功用。

甲鱼血则主要用于退热滋阴,适用于肺结核有低热的患者。甲鱼头可治小儿脱肛和妇女子宫脱垂等症。

因甲鱼的主要功能是滋阴,所以久病体虚,阳虚怕怜,胃肠功能虚弱、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者应慎吃。另外,非肝脾肿大及肝炎合并性贫血的肝病患者、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亦不宜吃甲鱼,以免引起肝昏迷。

据古书记载,吃甲鱼时要忌与鸡蛋、兔、猪、鸡、鸭肉以及苋菜同吃,否则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吃甲鱼还要活宰放血,不能吃已死去的甲鱼,否则易引起组织胺中毒。

【用法】一般人习惯于将甲鱼壳扔掉后用火腿片加姜片、黄酒、隔水蒸熟,吃肉喝汤。但是,这种传统的吃法浪费了甲鱼壳中所含有的丰富营养物质。科学的方法是:把甲鱼杀后去内脏,斩去嘴和趾,盐要少放,只略咸即可;醋稍多些,以能接受为宜,调味料可根据爱好,选用丁香、八角、桂皮等。先用猛火烧开,撇去浮沫,然后用文火慢慢煨制,约3小时后身酥头烂汤稠就行了。此种吃法口感性可能稍差,但营养价值却要比传统吃法高得多。

此外,一般吃甲鱼还可将甲鱼做成红烧甲鱼、虫草甲鱼、清炖鱼甲、酿甲鱼、炒甲鱼片、甲鱼首乌汤和甲鱼大蒜汤等等。

有遗精阳痿,头晕眼花者,可将甲鱼去头、肠,与枸杞子、女贞子、熟地共煮,去药后食肉饮汤。

有肺结核及阴虚内热者,可将甲鱼与龟肉、百部、地骨皮、生地、知母,水煎后去药,食肉饮汤。也可将甲鱼血用热黄酒冲服,一日服完。

口眼歪斜(面部神经麻痹)者,可用甲鱼血外敷,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用甲鱼血涂患处,也可治疗脱肛。

甲鱼药用时,不能服用马齿苋和薄荷两味中药。

关键字:  甲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