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标准代号GB\/T19111是什么意思(食用油标准代号Q和GB哪个好)
食用油的种类繁多,通常我们知道的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核桃油、亚麻油、芝麻油、橄榄油、棕榈油、棉籽油、茶籽油、椰子油等等。而关于各种食用油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主要集中在橄榄油和其他油品上),到底哪个最适合人们的健康生活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一下。
1.
食用油挑选标准
▼
1 标准一:饱和脂肪酸含量
大家都知道,虽然人体需要饱和脂肪酸,但摄入过多,会增加血液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血液浓稠且发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及至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植物油和动物油中都含有饱和脂肪酸,但植物油的含量比较少,各种食用油的饱和脂肪酸由低到高的顺序为:菜籽油7%、核桃油8%、亚麻油10%、茶籽油10%、芝麻油12%、葵花籽油12%、玉米胚芽油13%、橄榄油14%、大豆油15%、花生油19%、棉籽油27%、棕榈油51%、椰子油92%。
从上面的指标我们可以看出,快餐店使用的棕榈油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儿童(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儿童肥胖症,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还是少吃为好!而倍受推崇的橄榄油饱和脂肪酸含量竟然是菜籽油的2倍,单从这一个标准看,橄榄油似乎并非首选。
2 标准二:单不饱和脂肪酸
在食用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指油酸。油酸是血液清洁工,打个比方,在血液里油酸象环卫工一样清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去“废物收集站”参加生化反应,从而代谢掉。其实胆固醇有好坏之分,对人体有益的叫高密度胆固醇,有害的叫低密度胆固醇,油酸清理的只是低密度胆固醇。所以,食用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越高越好。
各种食用油的油酸由高到低排序:橄榄油75%、茶籽油75%、菜籽油61%、花生油48%、芝麻油39%、棕榈油39%、棉籽油30%、玉米胚芽油29%、亚麻油23%、大豆油23%、核桃有22%、葵花籽油16%、椰子油8%。
从这个指标看,橄榄油和茶籽油的“清道夫”能力是最好的,而一些人喜欢的葵花籽油(本人比较喜欢)油酸含量只有橄榄油和茶籽油的五分之一,确实不敢恭维。
3 标准三: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
二者统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人体不能合成的,但是必需的,不过需要的并不多。由于各种动植物食品里都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只要均衡饮食(这个确实比较难),保持杂食动物的特性,即可满足。
说到这儿,大家似乎觉得标准三很容易达成,和食用油基本不沾边。亚油酸和亚麻酸在人体内会被同样的酶所分解、转化的。也就是说,它们两个争夺同样的酶,就像我们争相参加什么值得买网站的金币大作战活动一样,那么它们之间就需要有个最佳比例,这个最佳比例就是4亚油酸:1亚麻酸。如果每天摄入量与这个标准相去太远,就会增加身体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的风险,甚至增加癌症风险。可是知道了这个比例,但不知道每天食物的摄入量,照样白搭!
我们只能参照这个比例来选择食用油:菜籽油21:11、椰子油2:2、大豆油54:8、橄榄油9:1、棕榈油10:1、茶籽油14:1、花生油30:1、棉籽油55:1、玉米胚芽油57:1、葵花籽油71:1、芝麻油45:0、核桃油59:0、亚麻油15:52。
这个标准中,菜籽油的比例相对最好,橄榄油尚不如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芝麻油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看完这三个标准,似乎更难选择食用油了。如按标准三,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的椰子油和棕榈油竟然能排在前面,而公认的好油芝麻油、核桃油、亚麻油竟位列末席。我们综合考虑这三个标准,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菜籽油应为首选,其次是橄榄油,再次大豆油和花生油。隔三差五的食用玉米胚芽油、亚麻油、核桃油、茶籽油和芝麻油调节一下,也还不错。
根据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营养专家的观点,各种油的营养成份各不相同,为了摄取全面的营养,专家的观点是米吃得糙一点,油吃得精一点。食用油最好是各种油轮着吃,买小包装,一次不要买多现吃现买。
油是一种极易氧化的食品,应当避光保存。 豆油钙质高,菜油含铁量多,玉米油和花生油则维生素E含量丰富 ,千万不要用橄榄油炒菜,如果你认为橄榄油健康,那么你用它凉拌菜或者是抹面包,橄榄油都是营养丰富的健康油类,可是如果你要是炒菜的话,千万不要用橄榄油,因为高温会让橄榄油产生一种致癌物质,是对身体有严重伤害的物质,外国人吃橄榄油,是因为外国人用高温炒的方式的饮食很少。
2.
不同油的烹制方法
▼
菜籽油适合煎炸 ,大豆油适合炖炒,橄榄油适合凉拌 。如今的超市货架上都摆放着品种繁多的烹调油,什么色拉油、调和油、橄榄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等,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实际上,各种烹调油都有自己的营养特点,许多方面难分高下。只要使用得当,就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
1 色拉油
可以生吃,色拉油是一类油脂的总称,原料一般是大豆和菜籽,其颜色很浅,气味较淡,杂质极少。色拉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需达到80%以上,而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另外维生素E含量也比较丰富。色拉油可以生吃,也可以用来烹调菜肴。其中菜籽色拉油富含油酸,热稳定性好于大豆色拉油,适合作为日常煎炒用油。大豆色拉油富含人体所需的亚油酸,含量可达50%以上。但大豆色拉油不耐高温,所以不适合用于强火爆炒和煎炸食品。
2 花生油
挑选品牌,高级花生油是较高档的烹调油,含有独特的花生气味和风味。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独特,所以在冬季或冰箱中一般呈半固体混浊状态。它的浑浊点为5℃,比一般的植物油要高。花生容易污染黄曲霉,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因此粗榨花生油很不安全。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店或超市,挑选有品牌保证的高级花生油。花生油富含单不饱和酸和维生素E,热稳定性比色拉油还要好,因此是品质优良的高温烹调油。
3 茶油
预防心血管疾病, 我国有些地区盛产茶油。茶油的脂肪酸构成与橄榄油有类似之处,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主要都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73%之多。亚油酸含量仅为16%。由于茶油的脂肪酸比例合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因而为营养学界所重视。未精炼的茶油有令人不舒服的气味,必须精炼之后才能食用。精炼茶油的风味良好,耐储存,耐高温,适合作为炒菜油和煎炸油使用。喜欢使用橄榄油的家庭可以用茶油作为替换品。
4 玉米油
降低胆固醇, 玉米油也称为粟米油、玉米胚芽油。它是从玉米种子的胚中提取的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与葵花籽油十分类似,不饱和酸占85%,主要是油酸及亚油酸,其比例约为1∶2.5。因其降低胆固醇的功效优于大豆油、葵花油等高亚油酸的油脂,所以玉米油被认为是高营养价值的油脂。玉米油澄清透明,可以作为色拉油使用,用于制作凉拌菜和色拉等食品。同时,玉米油的热稳定性很强,可以用于炒菜和煎炸。
5 黄油
老人最好别吃。黄油含脂肪80%以上,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0%以上,还有30%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黄油的热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香气浓郁,是比较理想的高温烹调油脂。其中维生素E含量比较少,却含有相当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然而,由于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还含有胆固醇,因此老年人和高血脂患者不应选用它作为烹调油。
6 调和油
最适合日常炒菜,调和油也是一类油脂的总称,它们是用几种高级烹调油经过搭配调合而成的,其中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主,加入少量花生油以增加香气的调和油比较常见;也有以葵花油和棉籽油为主的调和油。调和油的营养价值依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别,但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调和油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价格合理,最适合日常炒菜使用。
7 葵花籽油
不宜用于煎炸 , 葵花籽油也叫向日葵油,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比例约为1∶3.5,是高亚油酸的油脂,与玉米油的成分比较相似。葵花籽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的绿原酸等成分,营养价值较高。葵花籽油呈淡琥珀色,精炼后呈淡黄色,有独特的香气。精炼向日葵油适合温度不太高的炖炒,不宜用于煎炸食品。
8 橄榄油
凉拌增加独特风味, 橄榄油在各种烹调油中价格最为高昂,因为我国所销售的橄榄油主要靠进口供应。橄榄油的优势在于,其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据研究证实,亚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在体内引起氧化损伤,过多食用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血脂的上升。作为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则避免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橄榄油具有独特的清香,可用来炒菜,但用于凉拌会食物增加特殊的风味。
9 红花籽油
适合炖煮,红花籽油取自红花的种籽,其中含有73%-79%的亚油酸,13%-21%的油酸,其余为10%左右的棕榈酸和硬脂酸。红花籽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含量很低,因此容易酸败,除非加入人工抗氧化剂。 红花籽油热稳定性很差,最好用来制作凉拌菜和煮炖菜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现在有些“植物奶油”或“植物黄油”是用大豆油经人工加氢制造的产品,其口感和烹调效果类似黄油,脂肪酸比例也类似黄油。其中不含有胆固醇,却含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式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黄油更低,儿童和老人最好少食用。 煎炸、凉拌应用不同的油。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