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信用卡为何屡禁不止?发展前景如何?

2023-02-25 21:43:22 0

虚拟信用卡为何屡禁不止?发展前景如何?

虚拟信用卡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3月份,支付宝、微信和银行就准备联合推出虚拟信用卡,但被监管部门及时叫停。

而就在去年,部分银行也曾发行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样遭到地方监管部门叫停。

目前,虚拟信用卡再次卷土重来。

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陆续推出了虚拟信用卡。小赢、360金融在内的多个金融科技平台也分别联合银行共同推出其虚拟信用卡产品。

虚拟信用卡与实体信用卡的市场争夺战一触即发,战场硝烟弥漫。那么,虚拟信用卡究竟是什么?为何屡被监管叫停?未来发展空间如何?实体信用卡还有无存在必要?

1、什么是虚拟信用卡?

虚拟信用卡是基于银行卡上的BIN码所派生出来的虚拟账号,没有实体卡片作为载体,但依然可应用于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的信用卡产品。

虚拟信用卡现有两类机构在发行:一类是由银行单独发行;另一类是由互金机构联合银行发行。

银行发行的虚拟信用卡,其本质上还是信用卡,只是没有实体卡。在整个下卡过程中无需制卡、邮寄环节,所以下卡效率会大幅提高,基本上可以做到秒批秒用。持卡人也无需担心卡片丢失、销卡后剪卡等问题。

互联网金融机构联合银行发行的虚拟信用卡,其本质上是消费贷产品。因为信用卡是银行的持牌业务,其他机构发行的所谓“信用卡”只能算是消费贷产品的变形。“虚拟卡”可与支付工具绑定,使用属性上与信用卡类似。

虚拟信用卡目前根据与实体卡关系、实现方式不同,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卡型虚拟卡;另一类是附卡型虚拟卡。

主卡型虚拟卡拥有独立完整的主账户,申请时需要亲验亲签,不依赖实体信用卡。无需POS、ATM等实体介质,可通过扫码支付、刷脸支付、Pay支付等方式实现消费。

附卡型虚拟卡没有独立完整的主账户,需要绑定实体卡才可使用,申请时就无需亲验亲签了。一种是直接型,基于卡组织卡BIN直接生成信用卡卡号,直接使用卡号完成支付,如中信银行网付卡;一种是映射型,基于手机设备将银行生成的信用卡卡号对应为设备卡号,需依靠手机内嵌芯片完成支付,如各银行推出的Apple Pay、HCE云闪付等信用卡产品。

2、为何虚拟信用卡屡被叫停?

继支付宝和微信联合银行推出虚拟信用卡被叫停后,各家银行单独推出的虚拟信用卡也被叫停。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推出“安逸花”;2018年360金融推无卡支付,小赢钱包与上海银行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小赢卡”,都在后来P2P网贷公司风起云涌之时引来监管。

屡被叫停的重要原因在安全问题上,包括支付安全、信息隐私安全等。在虚拟信用卡合作上,放贷主体是银行,用户数据基本由互金平台提供,信息隐私被盗用或利用的可能性较大。某种程度上,虚拟信用卡同时也加大了助贷之风,对风控提出了更多挑战。而互金平台对大数据风控较为依赖,缺乏用户历史数据和信用背书,从防范银行风险角度来看,监管有必要介入。

3、虚拟信用卡发展空间如何?

小咖认为虚拟信用卡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从银行角度来看,可以节省实体卡的制卡成本、发卡时间,提升用户体验。从用户角度来看,不用担心卡片丢失问题,不用进行挂失、销卡后剪卡等操作,有效降低盗刷风险。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消费场景,可以与虚拟信用卡进行捆绑,毕竟随身携带实体卡进行消费,便捷性与效率都会大打折扣。

另外,虚拟信用卡和银行本身消费贷产品的关系会变得很微妙。相较而言,虚拟信用卡在用户体验、用户使用率和场景连接上均有更大优势,有可能会推进银行将消费贷产品虚拟信用卡化。

4、实体卡还有无存在必要?

小咖认为,虚拟信用卡未来会蚕食实体信用卡的市场份额,但是实体信用卡并不会由此消失。

部分人使用实体卡刷卡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随身钱包里时常会夹带几张百元钞票和几张信用卡。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一部手机能够应用于大部分支付场景,但在国外,移动支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消费多需要以实体卡作为载体。小众人群会有集卡的爱好,实体卡此时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另外,制卡商会通过赋予卡片本身价值来刺激用户申办实体卡,比如镀金(招行英雄联盟真金卡),比如身份标识(部分银行星座卡、生肖卡),这都是虚拟卡无法实现的。

虚拟卡未来会是趋势,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卡,而是与之共存。这不仅仅对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传统制卡商同样提出了新的挑战,各方都应提前做好布局,谋求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  虚拟信用卡为何屡被叫停?发展前景如何? 虚拟信用卡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3月份,支付宝、微信和银行就准备联合推出虚拟信用卡,但被监管部门及时叫停。而就在...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