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桑螵蛸散
一、古方简介
【来源】《本草衍义》。
【组成】桑螵蛸9g,远志6g,菖蒲15g,龙骨15g,人参9g,茯神12g,当归9g,龟甲15g。
【功用】调补心肾,固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小便频数,或尿色白浊如米泔色,或遗尿、滑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临床新用
内科疾病
1.咳嗽变异性哮喘
【案例】某男,48岁,于2003年3月18日初诊。患者于今年2月上旬患感冒,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但遗留咳嗽、哮喘不愈而来诊。诊见:患者形疲神倦,形体消瘦,腰酸耳鸣,心烦少寐,偶有遗精,咳嗽以晨起或夜间为重,遇有烟雾、异味易发作,咳呛气急,痰少质黏,胸闷咽痒,并见口干纳差。舌红少苔,脉细。询知患者有食龙虾过敏史。辨治属心肾阴虚,肺失濡润,治拟滋阴敛肺,调补心肾。方用桑螵蛸散加味:桑螵蛸、炙远志、石菖蒲、潞党参、当归、诃子、五味子、炙甘草各10g,白芍30g,炙龟板、煅龙骨各15g。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7剂后,咳嗽、胸闷、遗精消失,但仍有口干、腰酸,舌脉同前。原方去桑螵蛸、龙骨,加麦冬15g,再服7剂。腰酸耳鸣消失,睡眠正常,偶有干咳,原方再进7剂后痊愈[许永铭.桑螵蛸散临床新用.中国民间疗法,2003,(12):43]。
【按语】《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干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本例患者以持续性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胸闷咽痒,并有食龙虾过敏史,故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从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咳嗽日久,肺阴耗亏,累及心肾。以桑螵蛸散调补心肾,滋阴养血,加用五味子、诃子、白芍、甘草敛肺止咳,而收到良好效果。据现代药理研究桑螵蛸散中之当归、石菖蒲有较好的止咳平喘作用,值得进一步观察。
2.冠心病
【案例】某男,72岁,于2002年5月10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5年前开始感胸闷不适,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现表现为头晕乏力,腰酸耳鸣,心烦少寐,胸闷口干,偶有心悸,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涩。证属心肾不交,阴虚血瘀,治拟调补心肾,滋阴活血。予桑螵蛸散加味:桑螵蛸、当归、远志、茯苓、党参各10g,石菖蒲、生地、煅龙骨、炙龟板各15g,丹参30g,三七粉(包)、炙甘草各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用7剂后,患者胸闷减轻,睡眠好转,仍有口干心悸,舌脉同前。上方去桑螵蛸,加麦冬15g。再服7剂后,口干、心悸、胸闷消失,舌色转润,嘱原方续服2周善后[许永铭.桑螵蛸散临床新用.中国民间疗法,2003,(12):43]。
【按语】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的脏器功能多有不同程度亏虚,故临床每多虚实夹杂证。本例患者之虚为阴血亏虚,心肾不交;而其实则为瘀血内阻。故处方以桑螵蛸散两调心肾,滋阴宁神;三七、丹参活血通络。药后患者阴血得补,瘀血渐去,水火既济,故诸症自除。
3.高血压病
【安例】某男,64岁,于2003年1月14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史6年,药物...收果不佳。近1周因工作劳累紧张,血压再次升高而来诊,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赤升火。自诉腰酸乏力,心烦失眠,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口干而苦,舌红少苔, 脉细数。血压24/14.4kPa, 此属阴虚有火, 心肾不交。治拟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用桑螵蛸散合交泰丸加减治之:煅龙骨、炙龟板、何首乌、枸杞子各15g,当归、茯苓、石菖蒲、远志各10g,西洋参6g,肉桂、黄连、炙甘草各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7剂后睡眠好转, 眩晕减轻, 舌脉如前, 测血压20/13.3kPa, 原方续服6剂。三诊时患者诉眩晕消失,睡眠如常,舌红稍减,脉细,测量血压18.7/12.5kPa, 原方去西洋参再服14剂, 仍服用原来的降压药物, 而可将血压控制在(18.7~17.3) /(12.2~11.5) kPa。后改服六味地黄丸巩固治疗, 随访3个月,病情未有反复,血压平稳[许永铭.桑螵蛸散临床新用.中国民间疗法,2003,(12):43]。
【按语】高血压病临床以肝阳上亢证型较为多见,常能以清肝泻火之法治疗获效。本例患者辨证为心肾不交,阴虚有火,故用方虽以桑螵蛸散为基本方剂,但去除温肾固涩之桑螵蛸,加首乌、枸杞子滋阴补肾,交泰丸引火归元而收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