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子中毒症状表现与解救方法_蓖麻子中毒的诊断、后遗症与案例
【别名】大麻子、红大麻子、草麻子等。
【来源】蓖麻子Semen ricin i, 为大戟科植物, 一年生草本, 在南方为多年生,小乔木状。
【药用特点与中毒机制】蓖麻子性味甘辛平,有毒,含脂肪油40%~50%,油饼中含蓖麻碱、蓖麻毒蛋白及脂肪酶。蓖麻毒蛋白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蛋白质,已分出蓖麻毒蛋白-D、酸性蓖麻毒蛋白和碱性蓖麻毒蛋白三种。其功效为消肿拔毒、泻下通便等。一般外用,捣敷或调敷,治疗疔疮痈肿。现今内服均以蓖麻油经加热处理精制后作泻下药。
蓖麻毒素是细胞原浆毒,可凝固细胞膜,令细胞死亡,损害肝、肾等实质性细胞,发生浑浊、肿胀、出血及坏死等,并可凝集和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据记载,成人内服蓖麻毒素(蓖麻毒蛋白)7mg、蓖麻碱160mg,即可中毒以致死亡;儿童食人蓖麻子2~6粒、成人食入20粒可致死(非洲产的蓖麻子2粒可使成人致死)。据报道,一滴纯蓖麻毒蛋白可导致250人死亡。但如将蓖麻子煮沸2h后即可去除毒性,炒熟后毒性也被破坏。故中毒者多为生食所致,湖州农村将蓖麻子炒熟吃未见中毒。
【中毒症状】潜伏期较长,食后3h至3d发病。消化道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咽喉及食管有烧灼感,头痛、体温上升,白细胞增多,无尿、冷汗、黄疸、频发痉挛、虚脱、血性粪便、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惊厥、血压下降、休克、嗜睡;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牙关紧闭,死于心力衰竭,少数病人死于尿毒症。多在中毒后6~8d发生。
【解救方法】
1.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药用炭混悬液洗胃,或用中药洗胃液,具体参照“第一篇总论,第3章第一节,四、(二)洗胃及(三)导泻”。口服5mg酒石酸锑钾催吐。
2.用硫酸镁导泻,或高位灌肠。
3.口服牛奶、蛋清、冷米汤、淀粉糊,或阿拉伯胶浆等,保护胃黏膜。
4.剧烈呕吐、腹泻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和乳酸钠注射液,并给止吐药,心衰用强心药。
5.惊厥、昏迷或嗜睡等可对症治疗,痛时给止痛药,并进行保肝治疗。出血时给止血药。
6.每日口服苏打10~15g,以便防止血红蛋白或其产物在肾中沉淀。如有条件可皮下注射抗蓖麻毒血清并输血。出现溶血时可用激素并给补血药。
7.禁食油腻脂肪食物。
8.鲜仙人掌30g,捣烂如泥,加适量肥皂水灌肠。
9.甘草30g,沙参15g,金银花15g,黄连9g,云苓3g,水煎分2次早、晚服。
10.防风30g,甘草15g,水煎至200ml,l次服。
【中毒实例】女性,49岁。自认为“祛风湿”采蓖麻叶90~120g,煎汤2碗,1次服完。服后0.5h,顿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疲倦、神志模糊、呼吸浅促、声音低、两肺呼吸音减弱,诊断为蓖麻叶中毒,按常规抢救,输液、给氧、对症治疗,后出现昏迷、潮式呼吸,抢救无效,呼吸心搏停止死亡。
附1:蓖麻叶及根
蓖麻叶及根有清热利尿、消肿拔毒之功,叶捣烂外敷可治疮痈肿毒、乳腺炎,煎水可治疥癣、瘙痒。内服多入丸、散。主要成分含山柰酚-3-芸香糖苷、异槲皮苷、芦丁、山柰酚、槲皮素、黄芪苷、瑞诺苷、蓖麻碱等。叶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共轭二烯脂肪酸12.4%及饱和脂肪酸13%,可治脚气、阴囊肿痛、咳嗽痰喘、鹅掌风、疮疖等。内服入丸、散。外用:煎洗、热熨或捣敷,如多量内服可增加心脏收缩力,使血压下降,血管扩张等。
附2:蓖麻油
蓖麻油系从蓖麻子中提炼出来的脂肪油,主要含蓖麻油酸、异蓖麻油酸、油酸、亚麻仁油酸、硬脂酸及甘油等。本品除广泛用于印泥油、油漆、航空、纺织工业外,医药上可作为泻药、利尿及引产等。常加矫味剂内服,小儿自服大量常可致中毒,其中毒机制、症状及解救方法参照蓖麻子。
上一篇: 火神派潜阳封髓丹治疗舌痛医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