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2023-05-18 17:51:50 0

伏暑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伏暑是发于秋冬而临床具有暑湿见证的一种急性热病,其病特点:发病初期颇与感冒相似,维而形如疟疾,但寒热多不规则,以后但热不寒,A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不除+大便多溏而不爽。病热甚重.而又缠绵。因其发于暑令之后,在发病季节上又有秋冬迟早的不同。故有*晚发”*伏暑秋发书“冬月伏暑*等名称。本病的发生,是因先感暑湿之邪,后为秋冬时令之邪所诱发。因为暑湿之邪易阻遏气机,所以本病感邪后,以邪在气分者为多,但在阴虚阳盛之体,病邪亦可化燥,化火而舍于营分。本病初起多为表里同病,故总的治疗原则为解表清里.。然里证有在气、在营之分,气分兼表,宜解表清暑化湿;营分兼表,须解表清营。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可参考本病辨证施治。

【辨证治疗】

1.表里同病证治

(1)卫气同病

临床表现:头痛,全身痿痛,恶寒发热,无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脘痞,苔腻,脉濡数。

立法:解表清暑化湿。

主方:银翘散(《温病条》),加杏仁、滑石.仁、通草或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

加减:初起湿阻气滞而脘痞泛恶者,加半夏、陈皮:如湿邪在表、有汗不解者,加毳香、佩兰;如暑热盛,可加寒水石、竹叶心等。

(2)卫营同病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头痛,少汗,口干不渴,心烦,舌赤少苔,脉浮细而数。

立法:解表清营。

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

加减:若阴液不足,汗源匮乏而致汗不出者,加玉竹、玄参等。

2.邪在气分证治

(1)邪在少阳

临床表现:寒热似疟,口渴心烦,脘痞,身热午后较重,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始终不除。苔黄白而膩,脉弦数。

立法:清泄少阳。

主方:薄芩清胆汤((温病条辨》)。

加减:如湿邪较重,还可酌加大豆卷、白豆蔻、苡仁、通草等,(2)邪结肠府

临床表现: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襦数。

立法:导滯通下,清热化湿。

主方:权实导滞汤(《内外伤辨惑论》)。

3.邪在营血证治

(1)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临床表现:发热日轻夜重,心烦不寐,口干,渴不欲饮,小便短赤热痛:舌绛等。

立法:清心凉营,清泻火府。

主方:导赤清心汤(《温病案辨3)。

加减:若发热晨起即轻,加青藩、鳖甲.

(2)热闭心包,血络瘀带

临床表现:发热夜甚,神昏谵语,激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千,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等。

立法:清营泄热,开窍通瘀。

主方:犀地清络饮(《通俗伤寒论》)。

加减:心烦失眠者,加五味子、炒枣仁等,养心安神.

【其它疗法】

1.体针

主穴:百会、人中,大椎、十宣,委中、神阙,承山。

配穴:合谷、曲池、内关、曲泽、阳陵泉、关元、金津、玉液、少商、商阳、风府、神门、足三里、三阴交、风池。

刺法:急取3~5主穴,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取3~5配穴,视病情决定是否留针。

2.耳针

取穴:皮质下、心、肾上腺、枕。

刺法:强刺激,捻转5分钟,留针30分钟。并可根据症状酌加对症穴位,也可采取耳尖放血法。

【文献参考】

1.晚发者,夏受暑湿之邪,留伏于里,至秋新邪引动而发也。其症与疟症相似,但寒热模糊,脉象沉滞,舌苔粘腻,脘痞烦闷,午后更热,天明汗解或无汗,清晨稍解。此暑湿之邪留着于里,最难骤愈,治法不外三焦主治。(*伤寒指掌》)2.四时皆有伏气,非冬寒夏暑为然。伏暑多挟湿,脉色必滞,口舌必腻,或有微寒,或单发热,热时脘痞气窒,渴闷烦怨,每午后则甚,入暮更剧,天明得汗稍缓,至午后又甚,似疟无定时。(《温病条辨》叶霖按)。

【调护,禁忌】

1.夏月注意摄生,勿受暑邪,至秋冬避受当令之邪。

2.注意饮食调理,勿食生冷不洁之物·多食清淡稀薄之物:3.发生本病后要多食汁液多的水果,多饮开水,勤晒衣被,常翻动肢体。

【西医诊断参考】

钩端螺旋体病:

在流行地区,夏秋季节有疫情接触史。血象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增高,血沉加快。取早期血液2~3清,接种含免血清培养基或吐温综合培养基,可分离出钩端螺旋体。血清学检查见凝集溶解试验、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反向间接凝集试验均阳性,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敏感,特异。亦可用青霉素肌注治疗性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

白细胞总数4天后即超过10X109/L以上,有异常淋巴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在发热后期增高,低血压休克期达高峰。血小板大多减少,功能明显低下。发热期末尿素氯增高:CO结合力下降。血钾,钠及氯化物在休克期及少尿期改变明显,血镁、钙在多尿期减少。出血较严重者血小板显著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定量减少,凝血时间缩短。蛋白尿在发热期出现,尿中常有红、白细胞及管型、膜状物和包涵体细胞,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在第3病日出现。

霍 乱

【概述】

霍乱是指夏秋季,感受时行疫疗,疫毒随饮食而入,损伤脾胃,升降失司,清浊相干,临床出现以剧烈而频繁的吐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疾病。因其发病骤急,病变起于顷刻之间,挥霍擦乱,故名霍乱。此外,虽非时行疫疠所感,但证见病起急骤,吐泻交作而撩乱者,亦属霍乱范围。霍乱的致病原因,不外感受时邪和饮食不慎等两个方面。若中阳素亏,脾不健运,或重感寒湿,或畏热贪凉,过食生冷瓜果,则病从寒化而成为寒霍乱:如果患者素体阳盛,或湿热内蕴,或长途烈日冒暑远行,复感时令热邪,以及过食辛辣醇酒厚味等食物,湿热自内而生,则病从热化而成为热霍乱;若见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腹中绞痛,脘闷难忍者,为干霍乱,俗称“绞肠痧”。且本病往往窦然吐泻交作,腹部疼痛或不痛,甚则皮肤弛皱,目眶凹陷,手指螺纹干瘪,起病急骡,病势凶险,故在临床上需熟悉急教方法,及时治疗,以免延误时机。现代医学中的霍乱、副霍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治疗】

1.寒霍乱

(1)轻证

临床表现:暴起呕吐下痢,初起时所下带有稀粪,继则下利清水,或如米泔水,不甚臭秽;腹痛或不痛,四肢清冷,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象濡弱。

立法:散寒燥湿,芳香化浊。

主方: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加减:汤药未备时,可先吞服纯阳正气丸(成药),或吞服避瘟丹(验方),来复丹(《和剂局方)),以图急救。

(2)重证

临床表现:吐泻不止,吐泻物如米泔汁,面色苍白,眼眶凹陷,指螺皱瘪,手足厥冷,头面出汗,筋脉挛急,舌淡苔白,脉沉微细:立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主方:理中汤加附子(4伤寒论》。

加减:证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声音嘶哑,拘急转筋,脉细欲绝,应使用反佐从治之法,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2.热霍乱

临床表现:吐泻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汁,臭秽难闻;头痛,发热,口渴,脘闷心烦,小便黄赤,腹中绞痛,甚则转筋拘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立法:清热化湿,辟秽泄浊。

主方:燃照汤或蚕矢汤(《霍乱论》)。

加减:证见手足厥冷,腹痛自汗,口渴,唇、面、指甲皆青,呕吐酸秽,泻下臭恶,小便黄赤,六脉俱伏者,为真热假寒之象,应急予竹叶石膏汤,重用石膏,以清热生津。

3.干霍乱

临床表现:卒然腹中绫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煩躁闷乱,甚则面色青慘,四肢厥冷,头汗出,脉沉伏。

立法:辟浊解秽,利气宣壅。

主方:玉枢丹((百一选方》)。

加减:欲泻不出者,可用厚朴汤;如吐泻畅通,痛势已减者,可用藿香正气散,以善其后。

【其它疗法】

1.体针

主穴:中脘、气海、足三里,天枢,委中,

配穴:关元、十宣、内庭、公孙、三阴交、少商、曲池、舌下。

刺法:急取3~5主穴,根据病人临床症状选3~5配穴,留针20~30分钟。如少商、曲池、委中、舌下等处有青筋或黑筋着,刺出紫黑毒血,可使症状减轻。

2.耳针

取穴:脾、胃、大肠、皮质下,交感、神门、小肠。

刺法:每次选3~4穴,每日1~2次,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并可结合刮痧疗法。

【文献参考】

1.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黄帝内经灵枢经·五乱》,《黄帝内经灵枢经》下简称《灵枢》)2.问日: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伤寒论·辨霍乱病》)3.一种暑霍乱,即湿霍乱,但此疾夏秋为甚,纵寒月亦多由伏暑,散名。一种湿霍乱,有声有物,一种干霍乱.有声无物,其标因外感四气,或日间感热,夜间受冷,或内素郁热,外又感寒,一时阴阳错乱,然病本因饮食失节,或酥酪酒浆生冷,以致湿热内甚,中焦脾土失运,当升不降,是以上吐下泻,脉多伏绝。(《医学人门·霍乱》)4.凡霍乱吐泻皆止,腿筋已舒,始为平定,若暴感客邪而发者,即可向愈,口渴以陈米汤饮之……或煮绿豆,或笋汤煮北方挂面味之,必小溲清,舌苔净,始可吃粥饮、鲫鱼、台鲨之类,油腻酒醴、甜食、新鲜补滞诸物,必解过坚矢,始可徐徐而进,切勿欲速,以致转病。(%霍乱论·治法篇》)。

【调护,禁忌】

1.注意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禁食病死畜类及腐馊食品,不食不洁瓜果,少食生冷饮食。夏月不宜衣被过暖,但亦不能过于贪凉。

2.夏月饮食宜取新鲜洁净者,生食者最好能于食前用药物消毒,尤为稳妥可靠。

3.夏月天气炎热潮湿,居处须勤扫除,门窗宜常开启,使空气通畅,消除潮湿。亦可常焚点药物,以避秽恶。

4.病后在饮食上,强调邪气未清时不能进食。吐泻已止,亦应逐渐恢复饮食,不可过早饮食。并要注意修养正气,注意精神的正常调节,防止病情波动。

【西医诊断参考】

霍乱与副霍乱:

夏秋季节,要详细询问发病前1周内流行病学史,血液检査见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脱水期血清钾、钠.氯化物降低.肌酐及尿素氮增加,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尿检查有红细胞、蛋白及管型。细菌学检查,可见成群的细菌呈穿梭状运动。直接涂片染色,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弧形菌排列成鱼群状,荧光抗体染色阳性。增菌培养易检出细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免疫荧光菌球试验,可见特殊的荧光菌球。

急性胃肠炎:

有暴饮暴食、酗酒、长期服药或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史。因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稍高;嗜盐菌感染者,大便内有大量红,白细胞,呕吐物或粪便可培养出致病菌。

关键字:  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