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衄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肌衄是以血液滲出于肌肤之间,皮肤呈现青紫斑点或大小不等之瘀斑,轻如蚊踪.重如绵纹,压之不退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亦称为*紫斑”“发斑””发癍**葡萄疫”等。本证常因感受四时温毒邪气.情志内伤、饮食劳倦,中毒或久病横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俱虚或逆乱所致。
肌衄好发于四肢,重者常伴齿衄·鼻衄.临床治疗中需辨寒热虚实.实证发斑为阳斑,脾肾阳气不足,阴寒闪伏为阴斑,阴虚火旺,气虚不摄为虚斑,多种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肌衄,温热病热入营血,耗血动血所致的发斑·应及时对症处理。现代医学的过敏性紫癜,更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见皮下出血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辨证治疗】
1.风热伤络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皮下紫斑,局部瘙痒,或见风疹块,腹痛·关节痛·舌笑红,苔薄,脉浮数。
立法:疏风清热,解毒消斑。
主方:连翘败毒散(K伤寒全生集).加大青叶、鲜茅根,槐花。
加减:日干口渴,咽痛,加天花粉、芦根。少气懒言,四肢无力,舌淡脉细.去羌活、柒胡、栀子,加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2.热盛迫血
临床表现:发热面赤.口渴便秘,烦躁不宁。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大小丕等或鞋合成片。常伴鼻皿,齿衄·甚则尿血,便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立法: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方:化斑汤(《温病条辨》)合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紫草、大青叶、三七粉。
加减:腹满胀痛,大便秘结,酌加大黄、芒硝、白芍、甘草、五灵脂、蒲黄;便血加槐花、地榆;肢体关节肿痛,加秦艽、木瓜、桑枝、白花蛇舌草。3.肝郁气滞临床表现:肌肤发斑,口苦咽干,胁痛易怒,脘腹胀满,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数。
立法:清肝泻火,解郁消斑。
主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酌加紫草、水牛角、大青叶、赤芍。加减:兼见吐血,衄血,酌加白茅根、三七、藕节,白及、仙鹤草;胁痛胀闷不舒,加川楝子、郁金、青皮、佛手,伴食欲不振,加山楂、陈皮;潮热盜汗,五心烦热,加知母、丹皮、地骨皮、旱莲草,4.脾虚不摄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发斑多见于下肢,色淡或紫暗,常反复发作,兼有齿衄,鼻衄,便血,或月经过多,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细弱。
立法:健脾益气,摄血消斑。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加水牛角、三七粉,紫草、青黛。
加减:少气懒言,肢软便溏,加升麻.柴胡;食少纳呆,苔腻脉弦细,加蕾香,砂仁、陈皮;衄血甚者,酌加灶心土、藕节、紫珠;月经过多,酌加艾叶、蒲黄、仙鹤草、炮姜。
5.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五心烦热,骨蒸潮热,足膝痿软,遗精盗汗,皮肤青紫瘀斑时发时止,舌红少苔,脉细数。
立法:滋阴降火,化瘀消斑。
主方: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茜草根、侧柏叶.黄芩、紫草。加减:虚热不退,咽喉干痛,酌加银柴胡、地骨皮、鳖甲、青蒿、玉竹、麦冬;腰膝瘦软,头晕目眩,加女贞子、旱莲草;监汗,加糯稻根、浮小麦。6.阳虚寒伏*256
临床表现:胃寒喜暖,四肢不温,倦息无力,皮肤散在瘀点、瘀斑,或反复发作,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弱。
立法:温肾补血,祛寒消斑。
主方:右归丸(《景岳全书》),加仙鹤草、茜草、棕榈炭.
加威:头晕眼花,唇淡,经闭·脉细无力,加黄芪、川芎、白芍、阿胶;气短自汗,酌加白术、黄芪、人参、五味子,龙骨、牡蛎。
7.气血两虚
临床表现:面色邮白,神疲气短,头晕心悸,体麻木,皮肤瘀斑、瘀点多发且色淡,或兼见鼻衄、齿衄,舌淡苔白,脉弱。
立法:益气助阳,养血消斑。
主方: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加茜草根、血余炭。
加减:面浮肢肿,酌加车前子,汉防己,牛膝、桑白皮、陈皮;便秘加郁李仁.火麻仁。
【其它疗法】
1.针灸(适用于过敏性紫癜)
穴位:曲池、足三里、血海、合谷、三阴交、太冲、委中、关元、太溪、脾俞、肾俞。
刺法:每次取3~5穴,留针15~20分钟,隔甘1次,10次为一疗程。
2.单方验方
(1)连翘30克,水煎,分3次服。
(2)大枣20枚,煎汤连車服,
(3)水牛角粉3~10克,冲服。
3.复方
(1)五根汤:茅根、板蓝根、瓜蒌根、槐花、地榆、茜草根、紫草根丹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化瘀消斑的作用(4赵炳南临床经验集》).(2)消班青黛饮:青黛、黄连,栀子,玄参、知母、生地、犀角、柴胡、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疗热邪入营之发斑(《寒六书》)。
(3)犀角玄参汤:玄参、升麻、甘草、犀角、射干、黄芩、人参。治疗热扰心神之发斑(《杂病源流犀烛+阳毒阴毒源流).
【文献参考】
1.凝者,有触目之色,而无碍手之质+即稠如锦纹,稀如蚊迹之象也。或布于胸腹,或见于四肢,总以鲜红起发者为吉,色紫成片者为重,色黑者为凶,色青者为不治。(《临证指南医案·癍痧疹瘰1)2.现代医学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症:相当于祖国医学温毒发斑,阴毒、阳毒,是以热毒损伤营血,透于肌表,出血发斑,也称肌衄。...一般治疗,早期应火重清之,毒重化之,治宜凉血清热止血为主。久则营气不足:应扶正祛邪,治宜补养心脾,益气摄血.((吴少怀医案·肌衄》
3.凡治斑症,不宜发汗,汗之则增斑焖。又不宜早下,下早则斑毒内陷:如脉洪数,热甚烦渴者,用三黄解毒汤或犀角大青汤以清之。若脉弱者,加人参主之。(《医学心悟·癍疹))4.血出肤孔,属卫气不固,血乘阳分。脉洪,当归六黄汤。脉弱,保元汤。脉数,当归补血汤。脉浮,黄芪建中汤。有红汗,色红染衣,黄芪建中汤,兼用妙香散,小麦煎汤调下。(《类证治裁·衄血论治·肌衄》)5.加味荆防四物汤:当归、川芎、赤芍、生地、荆芥、防风、苦参、丹皮、蝉蜕。治疗肌衄、风热伤络者,合并齿衄、鼻衄,去川芎,加藕节、公英;见风湿结节者,加苏木、牛膝,公英。(《老中医经验汇编(第一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年6月,郑侨医案选).
【调护、禁忌】
1.增强身体索质,预防感染.
2.注意劳逸结合,重症卧床休息。
3.禁食辛辣之品及鱼虾蟹乳等,尤其是诱发肌衄的食品:
4.积极治疗原发病。
【西医诊断参考】
过敏性紫癜:
多由细菌、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所致。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常有前驱症状。紫斑一般呈对称分布,可高出皮肤,局部痒感或水肿。腹部阵发性绞痛,钝痛,部位不固定或腹泻属腹型过敏性紫凝,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血小板计数正常。紫薰肾病可见到血尿、蛋白尿、关节痛等症状。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前认为该病与免疫有关,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镶,可分为急性,慢性两型,病程超过4个月即为慢性。意性型一般以青少年女性居多,突然起病,出现皮肤和粘膜部位广泛性不同程度的出血,随之成为瘀点,瘀斑:甚则皮下血肿,内脏出血等。慢性型比较常见,以成年人居多,起病较缓,反复发作,伴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女性患者常见月经过多,较易出现贫血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一般低于50X10%/L(50×10*/mm*),并有形态异常。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可由骨髓血小板生成障碍或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其中骨髓器质性病变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等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伤寒、斑疹伤寒、败血症、脑膜炎,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此外,药物及物理因素,脾功能亢进,胶原性疾病,尿薄症等,亦能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而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具体诊断标准可参考有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