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用量多少克_最大剂量、一般用量与作用功效
泽泻
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 Juz ep.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福建、江西等地。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
【处方用名】泽泻、建泽泻、广泽泻、炒泽泻、盐泽泻。
【炮制加工】山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2)盐泽泻:取泽泻片,照盐水炙法炒干。
【功效及用法用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属利水消肿药。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常用剂量:6~10g,煎服。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
1.江西省第一人民医院经验:用自制泽泻片治疗高脂血症。方法:每日服泽泻片12片(相当于原药材42g),分三次口服,连服4周。服药期间饮食不加控制,但停用可能影响血脂的其他药物。17例高胆固醇患者,服药2周后,15例有明显下降, 平均下降1.43mmol/L, 4周后检查13例, 血清胆固醇全部下降, 平均降低1.196mmol/L; 19例高β脂蛋白血症患者, 药后2周有18例下降, 平均下降4.966mmol/L, 药后4周检查15例, 血清β脂蛋白平均下降6.604mmol/L; 17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 服药2周后14例有效, 平均下降2.360mmol/L, 服药4周后复查14例, 有12例下降, 平均下降2.300mmol/L。少数病例见大便变软, 次数稍增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2期)2.侯士林经验:侯氏认为临床上往往忽略遗精病因属“火”者,一味用补肾涩精之法,久治不效。侯氏治疗因相火妄动而引起的遗精14例,辨证使用泽泻15~22g,水煎服,早晚各服一煎,均速获良效而告愈。(《中医杂志》,1983年第7期)。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
1.朱文玉经验:治疗高血压病。以泽泻、益母草、夏枯草、钩藤等组成的泽泻降压汤,方中重用泽泻,每剂用50~l0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9剂为1疗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第8期)2.饶云中经验:治疗眩晕。常用泽泻汤(由泽泻和白术组成),其中泽泻50~70g、白术20~30g为基本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浙江中医杂志》,1991年第3期)3.张仲景经验: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若冒眩。用泽泻汤:泽泻五两(折合72g),白术二两(折合28g),水煎服,分两次服。(《金匮要略》)4.孙思邈经验:治眼赤漠漠无所见,及息肉者。用泻肝汤:柴胡、芍药、大黄各四两(折合57g),黄芩、杏仁、决明子、泽泻各三两(折合43g),升麻、枳实、山栀、竹叶各二两(折合28g)。水煎服。(《备急千金要方》)5.马宝东经验: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用基本方(泽泻50g、萆薢30g、黄柏10g、苍术10g、白术15g、当归15g、桂枝6g、秦艽10g、僵蚕9g)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第4期)6.臧海洋、邵礼晖经验:治疗脂肪肝。用当归芍药散,处方:泽泻45g,茯苓15g,白术12g,当归6g,川芎12g,赤芍6g,陈皮12g,半夏6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第3期)7.苗思温经验:治疗湿浊头痛,重用泽泻20~60g。还需根据辨证配合其他方药,如肾气虚加党参、黄芪;肾阳虚加二仙汤;伴腰痛者佐川续断、桑寄生;并可结合仲景的泽泻汤、五苓散等汤辨证酌情配用。病情轻者3日服2剂;病情重者1日1剂,水煎服。(《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8.何宏邦经验:治疗肝硬化腹水,以五苓散、五皮饮加减,药用香附、苏梗、陈皮、大腹皮、厚朴、茯苓、泽泻、猪苓、桑皮、桂枝、白术、丹参、白芍。每日1剂,水煎服。其中重用泽泻25~50g。(《名老中医肝病治验录》)9.张大成经验:治疗耳脓(化脓性中耳炎),处方:白术50g,泽泻25g,柴胡10g。(《四川中医》,1983年第6期)10.柴可夫经验:治疗高脂血症,泽泻、制首乌、草决明各30g,炒白术15g,生大黄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一个半月为一疗程。(《中医药研究》,1988年第4期)11.赵锡武经验:对于慢性肾炎日久而肾阳衰微者,在治疗上应温补肾阳,滋养肾阴,双补气血,以恢复肾功能为主,驱邪为辅。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物用量每需加大,方可收功,方中泽泻用至75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注意事项】
肾虚滑精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