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雄工行从业经历(魏国雄和魏渭)

2022-10-26 12:44:43 0

魏国雄工行从业经历(魏国雄和魏渭)

在近日举办的“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第四届银行风险管理论坛”上,工商银行前首席风险官魏国雄先生发表题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的演讲,本文依据魏国雄先生演讲实录整理。

工商银行前首席风险官 魏国雄

新旧动能转换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挑战,一些传统的市场需求出现疲软,流动性风险压力开始显现,不良资产压力继续上升,截至5月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达到1.9%,尽管资产质量较过去有很大夯实,但是不良资产压力依然很大。

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特点

银行外部风险

经济转换期风险。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规模缩小,融资平台、房地产风险显现。过去我们的投资占比将近30%,后来是20%,现在降到了7%左右,投资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占比越来越小,对银行来说,过去包括政府或者政府性的或者有政府背景的央企、国企投资(政府融资平台)在整个银行融资总量中比例相当高,现在随着占比下降,对银行的经营影响很大。

产业转换期风险。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市场萎缩,新型产业尚处于培育期,市场新的需求尚未形成足够大的量,也给银行带来了很大压力。

科技转换期风险。互联网、大数据、AI等更新变化快,新技术不够成熟、模式不定型,这些新科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包括新能源汽车,到底是纯电动电池车还是燃料电池都有不定性,到底未来是什么样,都还在实验当中。

贸易战。全球性的贸易问题不确定性非常大,会给整个国际经济格局带来重大影响,对银行经营的潜在影响将会很大,像中兴通讯一夜之间就停摆了,过去是银行的优质客户,但突然就成为问题客户了。

转换期客户违约风险大,不良贷款增加承压。在转换期,银行的资产质量将面临非常大的考验,即便是好的客户、好的资产不见得未来一定就好,这是很大的挑战,不确定性很大。小企业出现点不良,资产周转不灵,总量不大,真正担心的是那些大客户、或大面积发生的问题。可能今天还能盈利的客户,明天就不一定了,甚至是亏损,都不好说。

银行内部风险

随着外部环境的转换,银行业也开始了转换,监管也在转换,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怎样回归本源,很多原来的创新业务都要重新梳理,哪些可以继续做好,哪些需要转型,哪些需要规范等等。

流动性压力增大。强监管背景下,银行的存款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小银行,资金来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资产端的配置压力也越来越大,过去银行在资金运用上很少考虑这样的问题,因为过去要考虑做大规模,总有各种办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包括以主动负债的办法来做。但是当大多数银行资金都开始紧张,主动负债是难以持续的。现在,大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都在增大,央行也在不断地通过逆回购等措施来调控市场,监管新规不断地出台,也是跟流动性有关,包括资管、同业、理财等,都与流动性相关。实际上银行最后出问题,也都是在流动性上出问题。本来,资金的期限、额度、产品、区域等时空上的错配是银行的本能,不错配就赚不了钱,但是过度的错配会出问题,这个度怎么把握有很大的学问。现在的情况是既要赚钱,又不能过度,所以银行的资金链绷得越来越紧。

金融科技带来新挑战。未来金融科技到底会对银行及银行经营模式带来什么变化?存在很大的挑战。现在银行的物理网点多,过去排队是压力,现在没有人来了,未来银行的科技能不能跟上,投入能不能跟上,没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效果,但是中小银行财务实力有限,要把整个科技建立完善起来压力很大,而且很多科技本身也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如果投入太大,可能明天技术一变就没用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人才不足,很多科技也都不是银行自己开发的,这里买一个,那里买一个,最终集成起来也会很难。

市场交易的政策面、市场面波动起伏大。交易也是一个大问题,大宗商品、汇率价格波动带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一夜之间全部亏光都有可能,最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汇率波动等,对市场交易业务带来很大的挑战。

合规风险,违规违法案件频发,带来声誉风险。在政策强监管下,内部合规风险暴露越来越多,数额都很大,带来了很多声誉风险。现在银行行长也很难做的,不知道会出什么问题、爆发什么风险,压力很大,这也是长期粗放式管理导致的。大势好的时候风险被掩盖,很多东西都看不到,偶尔出现一点也没关系,但当大势波动的时候,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这也反映出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问题,那么银行下一步该往哪里发展,未来的银行应该是什么样子?过去三十多年,银行做的项目大都是重资产,如房地产、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都是重资产。现在企业都想做轻资产,那么银行怎么去适应,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转型过程中谁能转得快,转得好,谁就能抓住更好的机遇,获得更大的收益。

风险管理被严重扭曲和异化

现在有些银行的风险管理还是比较粗放,简单地按流程导向,按规章制度执行,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并不很清楚,或者说不需要清楚,只要跟自己职责相关的这块过得去就行了,基本可以不考虑成本、质量等问题,没有真正履行风险管理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

以责任大小来确定做与不做,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只要有个人责任的,基本都说“NO”。现在追责比较严格,监管查出来要追究责任,内部查出来要追究责任,出现不良要追究责任,凡不尽责就要追责,结果就是只要跟责任有关的,就尽可能规避。

消极防风险,放大风险,提示过多过滥成为推卸责任工具。有些后台部门虽然不直接负责贷款审批,但是说要尽责,否则也要追责,就放大风险,过度地提示风险,让前台市场部门很难做。

把担保作为防控信用风险的主要或唯一的工具,由此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担保圈风险。银行业务不能停顿,要继续放贷,怎么办呢?担保!现在担保基本上是防控信贷风险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工具,没有保证担保、没有抵押、没有质押,信用贷款不敢放了,银行都把信用贷款的门槛拉得很高。

重塑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

风险管理的问题只能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来解决,要把基本的风险理念理清楚。

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知道风险在哪里,识别风险必须要穿透。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知道风险在哪里,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在风险哪里,直到出现不良,才去找当初哪儿没有尽责,哪儿有问题,哪儿有重大的遗漏,反映出的是我们对风险识别的穿透性不够。现在的监管要求穿透,其实银行自身对风险的穿透也很不够。中小银行很大的短板就是信息比大型银行更不对称,现在稍微好一点、大一点的企业大都有跨区域经营,虽然总部没动,仍在银行所在地,但是它的整个生产经营不都在本地了,这样的企业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很多情况银行都很难了解。另外,现在监管要求规范授信、联合授信,但这个问题具体操作非常难,难就难在信息不全,碎片化。所以在风险管理上,怎么识别客户很重要,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识别要求,需要用不同的识别方法,不能用一个标准来看所有的客户。

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争取低风险高收益。风险管理的能力水平要体现在低风险高收入上。大家最普遍的认识就是高风险高收入,低风险低收入,从大概率、从较长时期来看是这样的,但在个案或较短时间节点上则不完全成立,否则银行间的收益水平就没有差异了。应该争取低风险高收入,银行风险管理的差异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就体现在这里。如果大家都买国债等低风险低收入产品,这个谁都能做到,也不需要有什么培训。而银行真正体现经营能力的是在于实现低风险高收益。

风险管理最关注的是提升资产质量。高质量的资产才可能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单纯以量取胜,不可能成百年老店,质优才能持久。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富国银行为什么受冲击较小,就是因为它们基本上不去做高风险的衍生业务,而主要在中西部针对中小企业,看不懂的就不做。要做百年老店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人家能挣大钱挣快钱,是别人的本事,不是我的本事。风险管理不是随随便便想怎样就怎样,别人挣钱你眼红,那是人家的本事,不代表着你也有这个本事,这就是差异。

风险管理最核心是平衡风险与收益,没有风险敞口就不会有风险收益。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是平衡风险与收益关系。当然我们的规定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贷款期限过长,应当要修改。贷款风险有点敞口是很正常的事情,有风险敞口才会有风险收益。敞口就是承担风险,敞口大收益也相应要大,这才表现出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银行的收益就是靠敞口、靠承担风险,只是这个度需要把握到什么程度,需要我们去研究,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有不同的风险承担能力。

风险管理最难的是不断适应新环境,风险管理创新不是另辟蹊径,除了一些技术性创新,更多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适应外部环境,因为外部环境不断在变,我们不能以老的一套标准去不变应万变,尤其是在现在经济转型、动能转换中,轻资产、高科技这些新动能会增加,重资产等传统模式会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险管理上那些传统的技术、工具、经验用不上了,必须要有采用新的科技、新的理念,来解决新的问题。

风险管理最突出的是保持高质量基础上的效率。有时外部对我们风险管理最大的垢病,是效率太低,有些市场客户要求很急,实际上效率是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反映。

回归风险管理的本源要求

风险管理最需强调的是要增强定力,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首先要有信心、有定力,不能听了各种意见之后不知所措了,同时还要有担当,实现高收益的同时,做到风险可控,而不是一看到高收益就眼红。现在企业债券出了一些违约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当时发行时就存在,发债券有承销费,但承销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谁承销谁就要买债券,你不买30%的债券人家就不给你承销。当时有些银行就有选择,对风险大的债券宁愿不挣这个承销费也不能去买,结果不到两年这些债券就出了问题。所以风险管理一定要有定力、有担当。

风险管理最基础的是细分风险,分类管理是提升风险管理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举措。现在有些银行对风险分类太粗,所以风险管理也就很难能精细精准。风险分很多类型,同一类型里边又有很多层级,现在有些专家、学者的文章,一会儿讲到宏观风险,一会儿讲到微观风险,不知道要讲什么风险,因此所提的具体措施和对策就较虚较空,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原因就在于他们对风险本身认识就不精准,没有细分,也就提不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大家说控制风险他也说控制风险,说防范风险他也说防范风险。

风险管理不是合规管理,合规了,不一定风险管理就尽职履职了。现在我们的审查,不管前台也好,中台也好,后台也好,主要还是看有没有合规风险,合规了就没有问题。其实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有严格区分的,当然有时候又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风险容忍度与风险零容忍是对不同性质的风险而言。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零容忍是对不同风险而言。风险管理可以有敞口、有容忍度,但合规管理当中对有一部分风险是零容忍,对有些风险也是有容忍度的。风险管理超过风险容忍度,也是要追究是不是尽职的问题,合规管理关键是看是否合规,对违规要追究责任。风险类型、风险性质不一样,容忍度也不一样。

应对策略:几点建议

发挥自身优势,做足做好有优势的业务市场,是最好的风险管理。中小银行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这很重要,不要拿自己的弱项跟别人的强项比,不要都想着成为大行,大行的标杆不适合你,你也永远成不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至少在看得见的一个时间里不可能。一定要做自身有优势的特色业务,这就是定位,你的市场在哪里必须找准定位,这是最好的风险管理,否则定不好位,风险就不可控。

全面梳理资产结构,降低集中度,防控流动性风险。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中小银行有些业务的集中度非常高,潜在风险大,一有风吹草动,大客户业务稍有波动,就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考虑降低集中度,调整好结构,注意防控流动性风险。

调整信贷结构,客户结构、额度结构、产业结构、期限结构等,企业债一定要有自身的评估,防控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不能只看不良贷款率,这是已经暴露的风险。要重视信贷结构,要变被动为主动,要从优化信贷结构入手,降低潜在风险。有些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排查力度、深度不够,感觉还不错,因为风险还没有爆发,不良率还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去未雨绸缪,把控潜在的风险。

强化集中式风险管理,不论内部体制怎么调整,风险管理一定要集中,数据库、各类信息等必须集中在总行,总行对风险要有最终的控制权。中小银行本来规模体量就小,总行对风险应该做到集中控制。现在有些银行出的风险问题,就在于授权过大,基层机构急于做业绩,风险把控能力又差,而绩效考核模式又容易把做大业绩放在第一位,风险放在第二位,当期的业绩上去了,风险暴露滞后,最后是留下一堆烂账。所以总行一定要牢牢地把住风险的最终决策权,否则风险管理很难做好。

Q&A

亚联咨询:中小银行现在很多都在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个别中小银行也在实施新资本协议,但是现在中小银行面临一些问题,就是做这方面工作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大多数中小银行不知道全面风险管理有哪些,每一项管理重点在哪里,而贸然地做一些整体的工作,那么对中小银行风险管理而言,怎么去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最先做的工作是什么?

魏国雄:资本管理对银行非常重要,中国银行业对资本管理已做了十几年,我的体会是,通过资本管理首先可以把各类风险进行梳理、归口,这是风险管理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按零售、非零售业务来梳理信用、市场、操作风险,再考虑还有哪些剩余风险,它们在哪里,就好办了。

其次,搞清楚资本去哪儿了?现在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高有低,高的也有超过10%的。资本占用的大头是放贷款、买债券,交易业务占用不多,剩下的资本能不能覆盖剩余的风险。通过资本管理,可以避免只是简单考虑发放了多少贷款,业绩就完成了,不算占用了多少资源。

最后,通过资本管理可以对内部数据进行整理。现在有的中小银行数据管理不统一,每个部门都有一套信息系统,都有自己的报表,自己的数据库,相互之间不共享,多数都重复,还相互矛盾,既浪费也没有价值,这是很大的问题。数据理清之后,要进行严格规范,建立统一标准,把全行的信息数据梳理好了,数据库集中了,才能谈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才能有效实施资本管理。如怎么来降低资本占用,用有限的资本做更多的业务,创更多的收益,提高ROE的水平。

Q:刚才讲风险管理最关键的还是人的素质,您觉得风险部门包括审批部门、合规部门应该选什么样的人?对关键负责人、风险团队,又怎么去激励他们?这个难度很高,不能搞腐败,又不能收钱,那该怎么激励他们,让他们安心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呢?

魏国雄: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应该相对高一些,坦率地说,现在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因为事多人少,首要的问题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所以相当一部分都没有做过业务,学校一毕业出来,或者是社会招聘进来就到了风险管理部门,其实是不太适合的。只有一个对银行业务相对比较熟悉的人,才能把控住风险,才能看到风险点在哪里。如果没有一点社会阅历,不仅很难胜任风险管理工作,还很容易上当受骗。从发生的一些案例来分析,都有这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行长,很能干,也很年轻,但是缺少社会经验和阅历,最后出了问题,被处理。就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素质,硬让他坐在这个岗位上,其实是不适合的,至少暂时不适合,还需要磨炼,积累经验。为什么现在年轻干部都是到基层、到业务岗位上去锻炼,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过程中,悟性高的人成长起来了,脱颖而出,有些人尽管有高学历,也到基层锻炼了,还是没有办法胜任,这是培养人的问题。也有的人在银行干了一、二十年,年头不短,但长进不大,很多东西还是不熟悉,仍然搞不懂银行业务特性,更看不懂风险在哪里,这是人的差异问题。

后台人员假如没有前台的经历,至少在短期内很难做好,因为没有体会,没有感受,很多问题搞不明白。有些在后台干过的到前台去,倒是比较好,为什么呢?他知道风险点在哪里,合规点在哪里,应当选择什么客户,怎么才能做成业务。这里边就要看领导怎么用人了。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多年因为股份制银行的特点就是前台强势,中台弱势,这导致了我们不良不断地攀升,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跟我们整个风险文化有很深的原因。如何加强第一道防线,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立规矩,然后压实责任,现在立规矩和压实责任好说,比如整章建制,重塑风险文化,包括一些行为规范,但除这些以外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加强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呢?

魏国雄:这个就是要明确前台、中台、后台的职责,每个部门都分别担起自己的责任。前台部门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受理部门,它是风险防控的第一道关。有的时候前台部门变成了业务的受理部门,不管什么业务,不管风险大小,是否适合本行的风险偏好,只要是业务来了照单全收,收了之后就往中后台一送就完事,这是职责不清。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现在很多银行已经是把前台作为主要责任部门。如没有尽责,只是照单全收,就要承担不良贷款的责任。说风险部门是弱势部门,实际是责任不明确、不落实。

苏州银行:现在监管统一要求逾期90天贷款全部计入不良,这其实对我们整个不良贷款的调控压力是很大的,那大行对于这块风险指标的调控有没有专门的模型或者是专门的团队可以提供相应的指导?

魏国雄:严格讲,作为审慎的风险管理,对逾期90天及以上的贷款,按照规定必须进入不良,这没什么可说的。当然这里边是不是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需要研究,因为有些属于经营性的,现金流断了,那么违约逾期根本没有办法。有些是技术性的,企业经营基本正常,也有现金流,只是与银行设置的贷款期限、还款方式不匹配导致了贷款的逾期。对这样的问题,银行可根据相关的办法规定,进行期限调整,使逾期变成正常来解决。比如原来确定的贷款期限是一年,按季还款,结果违约了。现在依据企业的现金流测算,可以把贷款期限从一年调整为三年,把按季还款改为按月还款,且跟它的现金流匹配起来,这样企业就可以正常履约了。

(本文来源魏国雄先生演讲实录,由亚联咨询整理发布。言论不代表亚联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魏国雄工行从业经历  魏国雄和魏渭  魏国雄 工行  魏国雄 宁波  魏国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