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葆真为何带儿子去送死(谢葆真为什么带上儿子)

2022-10-23 14:28:53 0

谢葆真为何带儿子去送死(谢葆真为什么带上儿子)

谢葆真,是我国赫赫有名的大将杨虎城的第三任妻子,两人之间的政治立场虽有不同,却在革命道路上不谋而合。

他们不仅是双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爱人,也是战场上不离不弃的战友。婚后,杨虎城与谢葆真生下7子,但他们的结局并不美好。

谢葆真出生于1913年,在一户贫农家中,此时正值封建社会结束初期,阶级现象依旧非常严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谢葆真经历了太多社会的不公对待,也让她从小养成了嫉恶如仇的性格。

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谢葆真却在童年时候就能帮助家里减轻了不少生活上的负担,随着清朝的统治结束,人民群众呼吁思想解放,抛弃陋习的口号越发响亮,关于古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也逐渐被大多数人推翻。

女人也开始有了去往学校学习的机会,谢葆真也在此过程中,被父母送到了学校,这对于谢葆真来说,是惨淡无光的人生中的新篇章,也为她往后的革命旅程埋下了伏笔。

谢葆真已有十岁,在西安模范小学就读,可惜的是,这样的校园生活只持续了非常短暂的时间。

她的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店员,光靠每月的微薄收入,家中早已是入不敷出的状态,更别谈还要支付谢葆真上学读书的费用。

谢葆真在学校没待多久,便只能遗憾辍学回家,可这也燃烧起了谢葆真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于命运不甘的抗争之心。

1924年后,被压迫了上千年的工农阶级,在党的带领下,扛起了“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旗帜,要求实现人权的愿望越发浓烈,当时宣传的力度很大,谢葆真受到了极大的思想鼓舞。

身为工农阶级的一员,她同样积极地投身到了群众游行的队伍之中,于是在运动的浪潮里,谢葆真这一朵小浪花,吸引到了西安妇女协进会的关注。

协进会在了解了谢葆真因家中贫困辍学的情况以后,就推荐了她去往中山学院妇女运动班学习。

谢葆真的学习能力很强,思想觉悟很高,等到运动班学习结束以后,谢葆真下了一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决定——参军。

那时的谢葆真还留着长发,可为了军中规定,硬是狠心下了一剪子,将自己苦心保养的一头秀发剪去了大半,本就性格泼辣的她,此时看着更像是一个假小子。

参军以后的谢葆真,被分到国民军政治部直辖管理的前线工作团,主要负责文事宣传方面的工作,而她也因此认识了宣侠父。

宣侠父是对于共产党十分忠心且优秀的同志,因为谢葆真在队内的优秀表现,宣侠父对她十分关照。

毕竟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在几月前还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姑娘,参军入伍以后,操手工作井井有条,并且革命态度尤为积极。

宣侠父就喜欢像谢葆真这般有干劲的年轻人,而在数次攀谈之下,谢葆真也从宣侠父身上学习到了非常具有宝贵经验的革命理论,让她看待事物的视野变得更为广阔。

于是谢葆真萌发了加入共产党的念头,而这位雷厉风行的“铁娘子”向来也是说到做到,不久之后便经由介绍入了党籍。

1927年10月,刚入党籍未过多久的谢葆真,便被党组织分到十军,派往了安徽省太和县开展妇女工作。

谢葆真担任了主任委员一职,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谢葆真的这把火可不一般,毕竟开展妇女工作可是她的强项。

从小,她就对于旧社会的丑恶深有所感,如今手中掌有大权,谢葆真采取了一系列的地方手段,领导妇女加入联会,并且提倡“女性独立”的人权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组织下达的工作,谢葆真甚至动员大家的努力,在当地创建起了一所贫民女校,让与她一样,因为家境贫穷,与学业失之交臂的妇女们都能来到学校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

无巧不成书,十军,正是大名鼎鼎的将军杨虎城负责的队伍,身为高级干部,他却总能听说到关于谢葆真的传言。

其实早在谢葆真在运动班学习的时候,两人就有过见面相识,但那不过是点评之交,可如今两人在同一队伍,虽然常见,却并不了解。

杨虎城很好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可以如此深得群众与同志们的敬佩呢?等到他了解完谢葆真在太和县为党组织所做出的贡献以后,除了吃惊以外,还多了几分欣赏。

谢葆真当真与其他女子不同,别的女孩喜欢胭脂抹粉,而她喜欢骑马上枪,做起事来十分干练,一点都不输于男人。

就是这等“巾帼不让须眉”的作风,也让杨虎城的心中对待她的那份欣赏之情,逐渐转变成了爱恋。

在那个朴素的年代,人们对待婚姻的看法十分简单,大家不看重物质,只看重理想,可要谈到如何去追求谢葆真可就让杨虎城犯了难。

身为国民军的高级干部,也就是谢葆真的上级,他担心亲自去找到谢葆真表白想法会对她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就找来了吴岱峰做媒人(吴岱峰曾经是谢葆真在中山学院妇女运动班的大队长,与谢葆真的关系很好)。

吴岱峰在了解了杨虎城对谢葆真的想法以后,便给两人创造了一次单独见面的机会,面对杨虎城的表白,谢葆真一时间并没有接受。

毕竟两人之间的政治地位相差悬殊,她不过是一个刚刚入伍两年时间的女兵而已,而杨虎城已经是军长级别的人物了,并且两人之间相差了整整二十岁的年纪(此时的谢葆真只有十五岁)。

见到谢葆真犹豫不决,杨虎城没有过多为难,十分绅士的表示可以让她回去考虑考虑,毕竟是往后的革命伴侣,当然得慎重些。

谢葆真在回到部队以后,便因此而时常昼夜难眠,对于杨虎城的表白,她是动心的,要知道,在上一年,杨虎城带兵解放了西安,可是大家心中的大英雄。

于是谢葆真再三考虑之后,还是答应了杨虎城的追求,两人之间虽然没有经历过恋爱的铺垫。

但是在同年间,他们还是选择了结婚,兴许是遇到了对的人,便不需要过多的沉淀。

谢葆真身为共产党员,杨虎城身为国民党员,两党之间虽然处于合作关系,但在政治背景上实在显得有些耐人寻味。

为了正式得到一个合法的名号,杨虎城和谢葆真将结婚的申请上交到了中共河南省委。

两人在这一过程中心有忐忑,但好在组织最终还是批准了他们的申请,于是在两人的商量下,他们把婚礼的地点选在了一处教堂里,仪式简单,邀请的好友不过三两,但气氛却十分浓重。

在婚礼上,有人问道杨虎城:“你为什么选择和谢葆真结为夫妻?”杨虎城回答道:“因为她思想进步,可以在工作中帮助我。”谢葆真则在一旁说道:“我不要你海誓山盟,只要你革命就行了。”

两人的婚后生活十分甜蜜,虽然双方的政治背景有所矛盾,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感情的发展,对于革命,杨虎城是认真的,也十分理解共产党的宗旨。

所以每当谢葆真带着共产党员的同志们来到家里时,他会默默躲开,留给妻子与同志们交接工作的空间。

这让谢葆真很是感动,靠着杨虎城的帮忙,谢葆真将家里变成了新一处情报根据地,掩护了诸多同志在此交流。

1931年,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蒋介石对于“剿共”的做法越发激烈,这让杨虎城深感不满。

更何况身为共产党员的谢葆真,在妻子的影响下,杨虎城多次向蒋介石发出“谏言”——希望可以联合抗外。

但是蒋介石并不同意,一意孤行地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而杨虎城的爱国做法,也被蒋介石视为不忠,于是他逐步瓦解了杨虎城的权利,在1933年撤销了杨虎城陕西省主席的职位。

被撤离了职位的杨虎城仍居高职,却也几近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对此感到不妙的他,决心与张学良联手,为革命战线做出一次重要的改变。

这是遏制蒋介石“剿共”的下下策,却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方法——兵谏。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和张学良设下计谋,将蒋介石骗到西安,随即派出重兵围城,囚禁了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剿共”,共同抗日,这一非凡之举,立马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

其实杨虎城在这一行动中,主要是作为张学良的帮衬,实际上“西安事变”的提出是由张学良想到的,可两人在这一事件后的下场却截然不同。

据多年后张学良回忆道:“西安事变绝对是我一手策划的,……整个事件是由我负责的,杨虎城只是同意。”

“西安事变”是我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杨虎城与张学良在囚禁了蒋介石半月以后,终于在周恩来作为中间人的插手协调下,得到了抗日战线统一的结果。

两人则在往后被蒋介石记下仇恨,杨虎城被迫辞职,带着谢葆真与孩子“出国考察”。

谢葆真知道丈夫如今的政治立场受到了严重威胁,但仍坚定不移地与他站在一起,她时常安慰丈夫要顺其自然。

但杨虎城显然“心哀莫大于身死”,本想为国出力的他,却被贬出国外,这又让他如何心有所甘?

直到“七七事变”以后,杨虎城与谢葆真虽然身在国外安然无事,但是眼看祖国遭受日方侵略已有几年之久。

对于家乡的牵挂,以及回报祖国的决心,让他们决定回国加入到抗日的革命队伍中,于是杨虎城发出了多封信件转达给蒋介石,表明了自己的心愿。

而蒋介石在遭遇过“西安事变”之后依旧记仇于杨虎城,如今看到这位仇家不知好歹想要回国,一个计划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也就此开始了杨虎城与谢葆真被囚禁12年之久的牢狱生涯。

为了复仇,蒋介石同意了杨虎城请求回国抗战的要求,于是杨虎城与谢葆真,带着儿子辗转多地,历经辛苦重新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这一过程中,杨虎城让谢葆真先带着儿子回到家乡看望家里亲人——先前两人因事务繁忙,将其他几个孩子都寄宿在了谢葆真父母家里。

而他自己则单枪匹马去面对蒋介石派来接应他的特务戴笠。

杨虎城先是到了武汉,但接到了蒋介石发来的消息,声称要在南昌见面,杨虎城救国心切,并无多想,可谁知在机场上车以后,杨虎城便被戴笠派人押往了百花洲熊式辉的别墅里。

这时的杨虎城才意识到自己惨遭毒手,别墅是一栋小洋楼,内外都有特务负责警戒,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监视、记录,真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杨虎城没有想到,在国家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蒋介石还会惦记着与他的私仇,这样的做法,让杨虎城彻底寒了心。

此时的谢葆真已经带着孩子回到了西安,却发现再也联系不上丈夫,直到不久后听说了杨虎城被软禁的消息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当时的动局混乱,靠着以往的关系网,谢葆真也无法找出能人前往救助,而蒋介石在扣押了杨虎城以后仍不满足。

他早已将目光放到了谢葆真与孩子们身上,于是他又设法,将谢葆真同样骗到了南昌抓捕扣押。

谢葆真被关在牢狱之中,与她一起的还有一个儿子,儿子年纪尚小,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觉得地牢可怕,便时常会问道母亲:“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爸爸呀?”

每当听到这个问题,谢葆真总是会安慰道儿子再等等就好了,其实她心里清楚,这样的机会十分渺茫,但是她没有就此放弃生的希望。

哪怕身在狱中,谢葆真依旧强打精神教导儿子读书,写字,就这样母子俩坚持了半年时光,又被转往益阳桃花坪接着囚禁,母子俩总算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杨虎城。

一家相见,杨虎城简直难以置信,继而又愤怒地向谢葆真斥责道:“这么危险,你们怎么来了!”谢葆真则流着眼泪说道:“我们不来,你一个人多煎熬啊?”

听到这番话,杨虎城没再责怪妻子,毕竟在整日被人审问,监视的环境里,谢葆真与孩子的到来,确实是他心里的一抹温暖。

一家人在当时的桃花坪临时监狱附近的民房住了一段时间,随着武汉撤退,他们又被押往了新一地点——息烽。

离开益阳前的一晚,特务们杀害了二十多名进步人士,夜晚之中枪声刺耳,恐惧萦绕在杨虎城一家的心头。

据当时负责看守杨虎城一家的特务分子李家杰回忆道:

“杨听到附近的枪声和惨叫声,一夜都没有睡,他以为会在那里杀害他。他搂着男孩说:“我死了不知有谁来照料你!”他哪会想到,蒋介石以后杀害他的时候,连孩子也一同遭到毒手哩!”

蒋介石对于杨虎城一家的看守格外重视,多次派出戴笠前往查看,到了息烽县的杨虎城一家本来被关押在看守所里。

戴笠去到以后,觉得离公路太近,怕看守不利,便重新找了一个地方,距离息烽县十几里远,在一处山顶上的玄天洞里。

洞里有一个道观,特务们将人赶走以后,就安排了给杨虎城一家居住,并在洞外修筑了供以监视的房子,杨虎城一家的命运再度到达了新一困境。

玄天洞内不见阳光,阴冷潮湿,本是北方人出生的杨虎城与谢葆真习惯了干燥的环境,在洞内呆的时间长了,便经常生病。

在谢葆真与杨虎城的商量下,杨虎城拿出了四百美金,交由负责看守的李家杰表示自己愿意出资在洞外修筑一间房子。

李家杰贪财,为了捞点外快,便极力帮助杨虎城向上级提出申请,等得到了同意以后,便私下扣除了大量经费,最终只给杨虎城一家修筑了一间“豆腐渣”工程的烂房,杨虎城与谢葆真虽然心有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在囚禁过程中,谢葆真受到的针对,比起杨虎城“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其作为共产党员的前身,让这些特务分子们尤其憎恶她。

加之谢葆真的性格刚烈,两方便经常发生冲突,谢葆真对着特务们又摔又打,反倒给她自己惹上了大麻烦。

特务们经常有意无意的,用话语刺激谢葆真,刺激得多了,谢葆真的精神开始有些失常,近几年以来的生活不如意,加上被特务刺激的心理压力,让她多次将怒火,转向了特务分子们爆发。

最后惹怒了李家杰后,李家杰便向上级污蔑道谢葆真有“精神病”,然后将她与丈夫杨虎城分开囚禁。

经过杨虎城再三请求,让谢葆真留在了山洞之外,而自己则重新沦落到了玄天洞内,夫妻两人虽然相距不到几十米,却好似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既不能相见,也不能交谈。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杨虎城一家除了在惊喜之余,还觉得蒋介石应该会结束他们被囚禁的日子。

可他们哪里知道,蒋介石狼子虎心,很快便又发动了解放战争,一家人渴望得到释放的梦想彻底破灭,从息烽转向重庆监狱内接着囚禁。

长达十年的监禁生活,早已让谢葆真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加上在地牢之中生下的幼女不幸夭折,这对于她的心理状态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于是谢葆真萌生出了求死的想法——宁愿壮烈的死,也不要屈辱的活。

谢葆真开始绝食,不吃特务们送来的饭菜,但是这一做法反倒让她遭受到了更为残酷的对待,特务们用铁钳将她的嘴巴撬开,不念人情的把葡萄糖大口大口的往里狠灌,就是不让她绝食至死,谢葆真眼看绝食无用,便又采取了第二套做法——吞金。

谢葆真吞下了自己的结婚戒指,但还是被特务发现,继而又抢救过来,真可谓是“求生不能,求死不行”,于是谢葆真继续绝食,她的身体本就在折磨之下早已到达了临界点。

即使特务们再多阻止,谢葆真还是在1947年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时候的谢葆真,才不过三十四岁而已。

妻子的死,对于杨虎城是最为沉重的打击,他向特务们央求将结婚戒指放置在谢葆真火化的骨灰中,然后找来了一块破木板,做成了一个小小的骨灰盒。

他时常抱着妻子的骨灰盒,在监狱里自言自语,直至到了两年后,杨虎城也迎来了生命的终点——被特务秘密杀害,这是蒋介石在解放战争战败以后,对他最后的报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谢葆真为何带儿子去送死  谢葆真为什么带上儿子  谢葆真精神失常  怀念母亲谢葆真  谢葆真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