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禁忌人群与使用剂量_白芍不适合什么人

2023-06-05 17:19:44 0

白芍的禁忌人群与使用剂量_白芍不适合什么人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部。主要产于浙江、安徽等地。夏秋季采挖,刮去外皮,水煮,晒干。生用或炒用。

【处方用名】白芍、白芍药。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养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敛阴止汗。主治血虚月经不调,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头痛眩晕,自汗盗汗等。

【禁忌与不适宜人群】

1.白芍有显著的酸收之性,敛阴止汗是其特长,对于外感表证初起,尤其是外感风寒实证少汗或无汗者,麻疹之毒透发不畅,疹出不透之时,宜宣散疏利,酸收不利于外邪祛除,故应忌用本品。2.白芍性微寒,酸敛阴柔,适用于阴血亏虚,肝阳上亢之证,对阳气有平抑之效;对于阳气虚衰,清阳不升,阴寒内盛之证者则不可单用。

3.白芍有一定的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血虚肠燥便秘,故中焦阳气不足,脾虚便溏或泄泻者不可单用。在复方之中,白芍用量也不可过大,恐有加重腹泻的不良反应。

4.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5.《得配本草》谓:白芍“脾气虚寒、下痢纯血、产后三者禁用”。《本草衍义》称:白芍“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临证应用注意事项】

1.白芍属寒凉之品,故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妇女月经不调,证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故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3.产妇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4.白芍反藜芦,这是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的内容之一。《本草经集注》载:白芍“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5.白芍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白芍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因可造成药效累加,增加毒性;白芍不宜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因可增加出血倾向;茶碱可减弱白芍对肠管收缩的抑制作用,故不宜同用。

6.敛阴、平肝、治痢多生用,柔肝止痛多炒用;酒炒可减其寒性。凡肝阳上亢、虚风内动及血虚有热者,以生白芍为佳;脾虚肝旺者,以炒白芍为佳;止血则宜炒炭用;和血缓急止痛,则酒炒效佳。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5~10克,大剂量15~30克,水煎服。

【临证用药体会】

1.芍药有赤、白之分,医者不可不明。采根后直接晒干者为赤芍,先用沸水煮透再去皮晒干者为白芍。赤芍味苦入肝,清热凉血止痛,血热血瘀之证用之甚佳;白芍味酸苦而入肝、脾经,为补血敛阴,平肝柔肝止痛之品,凡血虚阴亏、肝旺、肝失柔和挛急作痛等证用之佳良,还兼止汗,以增强用于治疗自汗、盗汗之力。

2.白芍生用敛阴平肝功效较强,凡肝阳上亢,虚风内动,血虚有热者,宜用生白芍;炒白芍药性缓和,擅长养血敛阴,多用于治疗肝旺脾虚之证;白芍炒炭则有止血作用。

3.白芍以补血敛阴调经、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为要。其配伍资料丰富,如白芍配桂枝以调和营卫;白芍伍甘草以缓急止痛;白芍合柴胡、香附以疏肝解郁;白芍配当归、熟地黄以补血养阴;白芍伍桃仁、红花以调经血;白芍同人参、黄芪并举以补气养血;白芍与天麻、钩藤、生龙骨并施以平肝潜阳等。其中某些配伍经数千年临床实践和药理研究,成为作用显著、疗效突出的药对,如白芍配甘草、白芍伍桂枝就是典型的范例。

4.白、赤芍药皆能止痛,可用于治疗疼痛病证。但白芍擅长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疏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擅长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5.一般认为,白芍擅长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则擅长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

6.白芍具有止痛的作用,但临床一般多同时配伍甘草后作用才能加强,如芍药甘草汤方剂,其实单用止痛作用并不强,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痛。

7.白芍柔肝养血,对于肝病当属宜用,现代临床也应用甚多。但古今医家素有“肝病不宜”之说,如《药品化义》曾说:“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因酸走肝,暂用之生肝,肝性欲散恶敛,又取酸以抑肝。”似乎暂用即可,久用不宜,特别是肝气不舒,失于条达者当属禁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含有芍药苷,其分解产物为苯甲酸,如果大量服用,苯甲酸可增加肝脏解毒的负担。据此看来《本草害利》所云肝病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有一定的道理。至于当忌之理,现在还难以阐明,供进一步地讨论与研究。

关键字:  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