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昌打过的著名案件(田文昌中国刑辩第一人)

2022-11-19 13:55:11 0

田文昌打过的著名案件(田文昌中国刑辩第一人)

1、

前不久,全国律协刑专委主任田文昌和他担任名誉主任的京都律师事务所,在无意中卷入了一场舆论漩涡。

原因的导致,悉因8月17日,京都律师事务所在北京总部举行的刑事律师独立出庭资格授予仪式暨刑事辩护专业化建设研讨会上,正式授予了曹树昌等十位律师出庭资格。

光“出庭资格”这四个字即足够吸引眼球。比如,周泽律师就表达出了某种担忧:“这是一种内部业务垄断和控制技术。”

另外,不由自主地,很多人还会往“律师分级”上联想。

因此,更为焦灼的,可能还是青年律师。

在一些青年律师看来,一旦设立“出庭律师”制度,青年律师们可能就会被排除在法庭之外。甚至有人直接撰文《田文昌,我等小律师没有挖你家的墙脚》。

京都律师事务所注意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特别是同行的声音。但这一切,并没有阻碍律所继续探索的步伐。

今年9月21日,京都律师事务所再次举行第二批刑事辩护独立出庭资格授予仪式,包括郭庆等22名优秀律师,被律所授予独立出庭资格。

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勇辉表示:“京都第一批独立出庭资格授予后,同行中出现了一些关切的声音。我们希望在第二批资格授予中的相关说明和解释能够打消同行们的这些顾虑。”

田文昌则表示,关于设立出庭资格制度的设想,京都所已经酝酿了三四年,“这是一个机构内部的质量标准,主要是为了提高律所的业务质量。”

对此,四川知名刑辩律师袁志也表示认同,“把一个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和《律师法》拉在一起,混淆了不同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

2、

就像在律所中尝试出庭资格制度一样,作为全国律协刑专委主任,田文昌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是在我参加了由西北政法法学、京都律师事务所和吉林省吉天行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法庭发问技巧”实训班后,一个最为直观的感受。

11月1日至11月4日,四天高强度的模拟实训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刑辩律师只实训一个问题,即如何发问!

除田文昌外,指导老师包括了刘仁琦、朱勇辉、柳波、梁雅丽、蔡华、韩哲、门金玲等十余名国内著名刑辩大咖。

当然,实训最令人遗憾的是,朱明勇律师因在广州开庭,无法亲临现场指导。

于我而言,这是一场颠覆性的实操训练。

第一天,会发现自己压根不会发问。

第二天,隐隐约约觉得该怎么发问。

第三天,大概了解一些发问的规律和技巧。但庭下信心满满,庭上仍各种忙中有错,乱中出错。

显然,仅仅通过三四天学习即实现提问上质的飞跃这属痴心妄想。但通过这种实操训练所汲取到的营养,就像一粒粒种子,已深深地在脑海中扎根,并将会在未来的执业中,不断去运用,不断去熟练。包括如何拆分事实,单一性问题和复合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和开发性问题如何区分并运用,对控方诱导性问题如何及时反对,诱导性发问和引导性发问如何合理运用,如何通过技巧性表达在法庭上强化对我方有利的证言,如何通过发问在法庭上固定证言和矛盾点为辩点服务等等。

应该说,对于前述概念,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

我们匮乏的,是对这些概念的精准把握和实际运用。所以,在我们的实际庭审中,才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面对控方对被告人咄咄逼人的诱导式发问,辩护人置若罔闻。他没有及时反对,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反对!

控辩双方在法庭上问了很多问题,但法官却听得云里雾里,即使勉强听完,他也搞不清楚各方的发问目的。

......

个人认为,中国的法庭不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刑辩律师们的表现,也不应该是这样的。

限于阅历,本人无法对这样的实操训练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但在本人所参与的有限的各种执业培训中,这一次的实操训练在律师培训中,绝对是具有颠覆性价值的,也是最好的,并且没有之一。

3、

如是的培训,属于西北政法大学和京都律师事务所共同研发的产品。

换句话来说,京都律师事务所不过是田文昌的一亩三分试验田。试验田里培育的只是种子。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种子的使命在于四处落地生根。

对于种子,田文昌的要求极高。“产品只要有一点不够成熟,我们都不会推向市场。”西北政法大学刑辩研究院副院长刘仁琦教授说。

因此,“法庭发问技巧”仅仅是刑辩研究院所研发的全部产品的数十分之一,“光研发发问,我们就花了几个月时间,其中内部演练、研讨就进行了无数次。未来整个课程约有200学时。即将推出的产品应该是关于会见的。因为我们发现,即使对于会见,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会见的实操训练大概需要五天左右时间。目前产品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对于这种实操训练,田文昌在四个层面进行了阐述:“身份不分主次,虽然有主持者,有被培训者,但是身份都是一样的,互相换位;答案不设标准,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智慧,充分讨论,没有标准答案;人人高度烧脑,一天下来每个人都累得连饭都不想吃了,因为全程都要紧密参与的;资源充分共享,这种培训人数不能超过30人,如果这么一茬一茬下来,100年也培训不了几十万律师,所以我主张这种培训方式大家学会了以后,可以去广泛传播,培训者再培训培训者,把更多的律师都培训出来。”

或许,毫无保留地共享,全面提升刑辩律师执业水准才是71岁的田文昌先生真正的“野心”。

实操训练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深切感受到朱勇辉、柳波、梁雅丽、蔡华、韩哲、门金玲等刑辩大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

以至于短短四天的培训,彼此间竟有难舍难分的感受。

这在别的培训中,也是很难想象的。

“我们会把全部的,所有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我们唯一担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害怕你们学不会这些东西!”

关键字:  田文昌打过的著名案件  田文昌中国刑辩第一人  田文昌律师还接案子吗  田文昌律师事务所  田文昌律师的收费